大家好,关于tiktok游说团队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Meta被曝策划“反TikTok”运动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抖音海外版遭遇多国封禁是怎么回事
2020年以来抖音的海外版TikTok已经收到了多个国家的禁令,继上个月印度以“隐私安全”为由封禁包括TikTok在内的59款中国应用后,情况变得越发严峻。
7月20日,美国参议院国土安全和政府事务委员会投票通过一项“禁止在联邦政府设备上使用TikTok”的法案,以336:71的票数获得表决通过。法案通过,意味着此法案正式成为法律,这仅仅只是美国全面抵制TikTok的开始。
美国一出手,韩国跟着走,7月中旬,韩国韩国广播通信委员会的一名官员说,韩国已经完成了对TikTok的调查,将会以“安全威胁”为由抵制TikTok。
细数一下,从6月底以来,印度、澳大利亚、美国、韩国纷纷挥起了对TikTok的屠刀,字节跳动正遭遇一场海外危机。
其实,每个国家地区的文化和法律都有所不同,想要把所有地区的文化和法律梳理清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TikTok大量的用户内容,需要强大的审核机制,字节跳动也不断针对各个国家地区加大审查的制度。
扩展资料
字节跳动大刀阔斧改革:
针对抖音国际版TikTok遭遇的一系列封禁政策,字节跳动也不断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1、聘请海外高管
首先在管理层,字节跳动聘请了美国迪士尼高管KevinMayer担任字节跳动全球首席运营官兼TikTok的CEO,引入美国国防部安全网络专家罗兰·克鲁蒂耶担任TikTok信息安全官,并在洛杉矶办公室成立透明度中心,聘请外部专家监管TikTok的日常运营,以缓解美国用户及政府的信息安全忧虑。
2、服务器架设海外
除了高管引入国外团队,TikTok服务器也在此前已经架设在海外,并且限制国内员工进入海外产品的代码库,两个产品可能在代码层面就绝对分隔独立。
3、组建游说团队
据《纽约时报》报道说,海外版抖音TikTok已经雇佣了一支超过35人的游说团队来为其服务,其中一人还与特朗普总统关系密切。
4、被海外资本收购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收购,根据华尔街见闻的消息,目前泛大西洋投资和红杉资本等多家财团,正在准备收购TikTok,据了解其已经和字节跳动创始人做了初步的接触,知情人士表示此次收购如果完成,字节跳动将仅仅保留Tiktok少部分股权,并且没有投票权。
90后创业者:直梯关闭,我们这代人要爬着上去
当第一批90后创业者迈入而立之年,他们将面对的是更险峻的考验。融资更难了,在创业咖啡馆靠一个idea就能拿下百万融资逐渐成为了过去式。红利见顶了,靠打造一款“极致”的产品就能颠覆一行业的产品经理式梦想覆灭。巨人已经占据山头,他们无处不在。
考验面前,90后创业者们也不再痴迷于上一个时代的商业神话。他们保持乐观,选择回归理性、回归商业本质、回归脚踏实地做好手边之事。
春节前,投中网商业深度邀请了三个90后创业者。他们来自不同赛道,有迥异的成长背景,但他们身上也有着这一代人鲜明的印记——渴望改变世界,遭遇过挫折,却还是选择把创业当作磨刀石,磨砺自我。
他们想跟你谈谈,自己的2019,行业的2019,以及那些对未来的小期冀。从他们的故事里,也许,我们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陈卓权,文娱领域创业者,前超能界CEO:
这一次,我选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在2019年8月,我做了一个艰难的选择:关闭公司,结束了两年的创业项目。
我那几天仿佛瞬间看到了各行各业的奋斗者。
他们有一些是连续创业者,还有一些也是创业过程中患上重病的,其中还有一位患了白血病,我当时看到他的头像是一家人的合影,那一瞬间心里又感动又酸楚。大家通常是相互鼓励,他也说,有好的心态会成功一半,大家都比较乐观。
对于创业者的孤独,我那时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遭遇融资困境的时候,我也不想把太多压力传递给员工和老婆,只能自己扛。相比之下,我反而是比较幸运的,我之前在腾讯工作,后来也结识了蛮多创业者和投资人,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但对于广大创业者来说,他们的处境更加孤独。
更幸运的是,在这条孤独的旅程中,我和我的老婆的关系反而更加深沉坚韧了。
我一开始去医院检查的时候,有些指标比正常高出了几千倍,医生说大概脑子里有了肿瘤,我听了之后,觉得要跪了,没想到电视剧里的情节会发生在我身上,当时就想着怎么和老婆分了,不要连累她。
她的反应一开始很震惊,但马上就强颜欢笑起来,鼓励我不要害怕,会有奇迹发生。我知道她是不想给我太多负担。后来查出来是良性的,我就觉得已经捡到便宜了,不敢去埋怨什么。
除了对我不离不弃之外,我们现在在很多事情上,都达到了惊人的一致,就像是soulmate,感觉有时候不说话都能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有一次,我突然发现了她长出了白头发,当时心里一惊,我才想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好好看过她了。她原来买衣服都不太讲究价钱,和我创业之后,她的购物车放了很多东西,都没有买,只买几十块的衣服。
我那时下定决心,不能再让老婆一起创业,这些苦可能我以后还愿意吃,但是不舍得让她再吃了。
关于身体,我现在基本上都不把自己当病人,病已经可以有效控制了,每天只需要吃4粒药就行,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我相信科技的发展,这个病20年前只能做开颅手术,现在可以通过鼻子去做。我之前吃的药副作用很大,但现在找到了国外的特效药,说不定很快就可以根治,到那天,我这个病就不算什么。
这一路虽然无比艰辛,也逼人快速成长,直视自己的弱点。
痛苦帮我正视了自己的浮躁和盲目乐观。
前几次拿钱太容易,导致我失去了敬畏心,当时觉得被光环包围着,容易骄傲。再来一次,不管是小机构还是大基金,有钱我就先拿着,把更多精力放在业务的发展而非追求融资金额上。
要足够重视人才、数据、技术。CEO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每个部门没有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所以什么事情都要揽在自己身上,导致自己又要跑融资,又要做产品,又要管技术。有时候你花1倍的价钱去找两个人,不如花1.5倍的钱去找一个人。
当时有一个比较大的VC,对我的项目选择了保守态度,原因是觉得我的经历太一帆风顺了,他们担心学费是让他们来交。现在证明他们不亏是老牌基金。为什么很多基金都喜欢都一些连续创业者?失败过的人,知道坑在哪里。
关掉公司后的两个月,很多团队陆续向我抛出了橄榄枝,但是最后我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和优势,选了回大厂做熟悉的文娱项目。再加上夫妻档创业两年半,经济也比较紧张,追求梦想的前提也要先解决温饱。
到了大厂后,感慨留给单打独斗创业者的机会真的不多了。大厂的资源、创新、人才都比很多创业团队强,并且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比如有一次团队出现技术事故,大家都非常深刻地检讨,这种尽责的氛围就是我当时的创业团队中没有的。
与上一代人比起来,90后创业起步更容易,因为在这个遍地是VC的时代;90后创业想杀出来却更难,因为现在是寡头时代,资源、人才、资本都在向头部倾斜。
不管是哪个年代的创业者,我相信最重要的,是有一个信念在支撑。
我记得大四和几个学长第一次创业,我们五个人挤在一个小小的居民楼里,工作的时候,一张床就靠墙竖起来,睡觉的时候再放起来,五个男人挤在一张床上面睡,早上六点钟又继续爬起来。我们当时做的是一个淘宝卖家应用,有一个卖家阿姨很欣赏我们做的东西,特地来拜访,她本以为我们是一家很大的公司,意外又感动,说我们真是了不起,以后我们做的东西都会买,还会帮我们宣传。
这件事情,我一直记在心里。那份为别人提供价值的开心,还有因此而来的满溢的存在感,成为我创业初心里的一个注脚。
我们难得活一次,好不容易来了一定要尽情去享受一下,对这个世界产生一些影响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我看到外界有一些评论说,创业者老是做白日梦、暴发户的梦,我相信说这些话的人都没有真正经历过创业。我始终觉得金钱是次要的,如果你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些东西都会有的。
这一次,我选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事”,希望能尽快达成创业的目的。我,还会回来的。
李东芃,前ofo美国创始合伙人:
渴望改变世界,后来发现,这不是全部。
和戴威谈合作的那年,我就是冲着改变世界去的。
那一年我刚好18岁,是加州大学地亚哥分校的大一学生。我在中学的时候,就深受乔布斯的影响,“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我一度以此作为人生的方向。
我想,这也和个人的成长背景有关系。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没有经济压力的话,这个孩子可能就会对钱没什么概念,他们想追求更加宏大的事情。
其实在做ofo之前我就已经有所准备,我在国内的风险投资机构实习过,还在高中的时候靠模拟商赛的项目一个暑假赚了10万块钱。这些经历让我意识到,想赚点小钱容易,但要想真正改变世界,要看时机。2016年,共享单车火了起来,我意识到这个契机可能到了。我开始谋划和中国的公司谈,把这个模式引入美国。12月份,我通过家里的关系找到了戴威。
我们约在了理想国际大厦的咖啡厅,当场就签了合同。我们商定一起注资成立一个新公司,主要的业务就是ofo在美国校园的开拓。
我们相互了解的过程非常快,我觉得戴维相信和他一样的人:那些聪明优秀,但是并不见得在别人眼里很有经验的人。他认为这些人有机会把事情做成。他给我的印象是很老成,很多年轻的创业者会浮躁,但在他身上没有,而且能感觉出来其他几个联创都很服他。我带着美国大学的几个学生会主席在北京学习了两个月,然后飞回美国,准备“开疆扩土”。
美国ofo编号为0001的第一辆小黄车,就是我们投放的。2017年3月,我们完成了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第一个试点,当时我们订的战略,就是把一个地方做好,然后再在其他大学里进行复制。ofo后来到了加州的其他大学,还有斯坦福和哈佛,学校的模式验证得差不多了,ofo开始进入城市,公司为此还雇佣了游说公司。
2018年下半年,ofo的美国战区开始全线溃败。说到底,照搬中国的ofo模式到美国很难成功。
复盘当时的败局,我觉得还是资本运作上出了大问题。虽然我到今天还是很欣赏戴威,但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理想主义也害了ofo,相比之下,孙宇晨搞区块链却成了,这对我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另外,除了缺少调研,管理混乱,我认为ofo当时进军美国其实是个“噱头”,更多是“故事导向”的,主要还是对于融资估值、品牌的考虑,进军了美国市场听起来让人振奋,就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广告费也值得。
ofo美国的这段经历,让我亏了很多钱,也冒着耽误学业的风险,但我还是觉得很有意义。ofo可以说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互联网模式向海外的输出,以前都是中国学美国,从ofo开始,再到后来的tiktok,世界开始学习中国模式。
对于ofo美国的失败我那时已有预料,2018年2月,我就转战去做区块链了,在ofo上亏的钱,在区块链上又赚回了不少。
此后,我开始思考创业的意义。我发现,原来乔布斯在临死前还说了一番话。虽然不知道是否是杜撰,但它都触动了我。比如里面写道:
“现在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只要有够用的财富,就该去追求其他与财富无关的,应该是更重要的东西,也许是感情,也许是艺术,也许只是一个儿时的梦想...我生前赢得的所有财富我都无法带走,能带走的只有记忆中沉淀下来的纯真的感动以及和物质无关的爱和情感,它们无法否认也不会自己消失,它们才是人生真正的财富。”
我觉得我们和上一代人的显著差异,在于他们有更多的人是“工作狂”,把人生的意义寄托在成功上,而我们这代,也许更懂得平衡事业和生活。
但无论你所处在哪个位置,也许都有得有失,良好的家庭是让人有更多的资源,但可能会让人少一些拼搏的斗志。特别是我们这一代人所处的环境中,带着很多浮躁和享乐主义。比如我有个朋友,他就喜欢打游戏,每天像家里的家具一样,一动不动。他出门也是为了女朋友,每天一起床,开着宾利去shopping,各种奢侈品,一进店经常花个四五千美金,然后回家继续打游戏,每天都是这么过。
但我想,这不是我想要的理想人生。虽然我今年花了很多时间在生活上,没有再急于搞什么创业项目。但我还是认为,人也至少要有一份自己的事业,要是整天什么事都不干,就不会得到别人的尊敬。
再说得直白一点,你以后的小孩会怎么看你?
未来,我还是渴望成长、突破,靠自己的能力,获得尊重。
吕剑,职景CEO:
上一代人乘的是电梯,而我们这一代人,更多要靠自己爬楼梯上去。
是继续做一家小而美的公司,还是放手一搏、去开辟新的方向?面对这个问题,从考虑到下定决心,我只用了三天。但三天背后,是创业两年的思考。
我所在的赛道是互联网职业教育,这个赛道狭窄而拥挤,市场规模决定了其中很难长出大型公司,吃准红利成为一个中型公司已属不易。我现在带着一个10左右的小团队,冲一冲,未来或许一年能做了几百万上千万的营收,但天花板太低,同时,为了勉强活着,没有更多的经历去探索新的领域。
停下来,掉头,探索新方向,或许是当下最好的策略。
回看这两年的创业历程,我想不出什么煽情的情节,刻骨铭心的时刻,更多在认清自己的过程——看见自己的狭隘和偏见,然后用一生的时间去不断磨练自己。
焦虑会让一个人失衡,它牵制你做正确的判断。通过我们的项目,有很多小白用户敲开了互联网大厂的门,成为了新晋的产品经理,这几乎是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但我并没有感觉到太多的成就感,这都是预期之内会发生的事情,更多时候,是被在生死线上挣扎的焦虑所包围。
创业让我意识到,人们通常被自己的偏见所裹挟而不自知,而怎么通过主动思考和复盘去放下偏见是很关键的,人们是如此容易逃避真正的思考,包括我自己也是,其实当初做的一些决定,如果经过更加缜密的思考,也许局面就大有不同。
回头来看,我也犯了很多产品技术背景创业者的一个问题,太注重寻找创新,比较务虚。也许“销售模式”更好一些,先把现有的生产力给释放出来,拿出一个有信服力的数据,然后再融钱扩大规模。天天想着改变模式,结果自己的盘子越来越小,反而是作死。
和团队沟通这个决定的时候,其实我的内心也没有太多波澜,这也许也是创业对人改变,你会戒掉不必要的情绪,变得更加理性。我努力给团队最好的交代,帮他们内推,改简历,借钱发工资给大家补偿,去年12月,我决定把培训的团队运营模式改成个人工作室模式。
关于接下来的方向,教育还是我的初心。
因为教育改变了我,它让我从偏底层的家庭里走出来,而未来,教育还是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命运的主要通路。如果你做电商,你可以帮助用户享受到高品质的商品,但是做教育,你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从社会层面而言,就像任正非说的,教育是最好的国防。所以,后者对我更有意义,不过这一次,我会更加切肤地理解选择的重要性。
我们这一代人创业,总体来说,一定比上一代人更难。
上一代人是乘电梯上去的,一个人想攀上高点,处了个人的才能魄力,更多是“势”把人让抬上去的。而我们这一代人所处的时代,直梯已经关闭,你要靠自己爬楼梯上去。现在的头部效应明显,创业者很难干过大公司,在资源和机会都更少的情况下,创业者更多还是要凭实力凭脑子才有出头的机会。
原来的成功故事给人很大的刺激,仿佛一夜暴富、三年做一个几十亿美金市值的公司是很正常的,把神话故事放一放,现在的创业者或许更应该保持好的心态,少一些急躁冒进,回归商业本身,先做好自己的生意。
Meta被曝策划“反TikTok”运动
Meta被曝策划“反TikTok”运动
Meta被曝策划“反TikTok”运动,报道中写明:Meta雇佣了几十家公关公司,联系媒体、记者甚至是当地政客,要在全美国范围内“围剿”并打败TikTok。Meta被曝策划“反TikTok”运动。
Meta被曝策划“反TikTok”运动1一条网传路透社的消息称,字节跳动2021年全年总收入约580亿美元(369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0%,其中广告收入占比77%,达到近2800亿人民币,超过2020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1940.06亿人民币的广告总收入。
字节跳动随即在3月30日晚发出辟谣,表示经查证,网传“字节跳动2021年广告收入超全国电视台总和”系谣言,且表示路透社从未发布字节跳动广告收入超2800亿人民币新闻。
不过,根据《科创板日报》从接近字节跳动的人士处获悉,字节跳动国内广告收入下滑的同时,海外TikTok广告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0%。
风光无限的TikTok,也引得美国社交大哥Facebook大为不满。
美东时间3月30日,《华盛顿邮报》发布了一篇报道,指出Facebook的母公司Meta正在与科技咨询公司TargetedVictory合作,策划一场全美范围内的反TikTok活动。
《华盛顿邮报》拿到了TargetedVictory的内部邮件,从这些邮件来看,该公司通过媒体和游说活动打击TikTok,将其描述为对儿童乃至整个社会的威胁。
在一些邮件中,TargetedVictory非常有针对性地询问其合作伙伴:“在你那边有没有什么TikTok的不良热门趋势或者故事?”
“最好是能有类似于‘从跳舞到危害:TikTok是如何成为对孩子最有害的社交媒体的’的故事。”
在一封二月的邮件里,TargetedVictory的一位董事称需要将“信息传达出去,即虽然眼下Meta是众矢之的,但其实TikTok才是真正的威胁”。
对于硅谷来说,TikTok无疑已经成为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去年9月,TikTok宣布其全球月活用户数突破10亿。12月,网络服务公司Cloudflare公布了2021年全球流量报告,TikTok战胜谷歌,成为2021年全球访问量最高的网络平台。
TikTok的快速发展正在令社交媒体大哥Facebook忌惮。2021年,Facebook前员工弗朗西斯·豪根曝光了大量内部文件,其中有一份报告中Facebook的研究人员表示,青少年在TikTok上花费的时间是Ins的“2~3倍”,而且Facebook在年轻人中的受欢迎程度直线下降。
在流失用户的焦虑之外,Facebook近年还深陷泥潭,因为垄断、用户隐私泄露、不实信息猖獗、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等问题备受舆论压力。拿TikTok开刀,可能是有争夺用户和转移炮火的双重考量。
这些电子邮件,在此之前从未被报道过。针对邮件中揭露出的反TikTok运动,TargetedVictory拒绝做相关回应,只是表示它已与Meta合作好几年了,并且“为我们所作的工作感到自豪。”
Meta发言人安迪·斯通(AndyStone)则辩称:“我们认为,包括TikTok在内的所有平台都应该面对与其成功相一致的审查。”
TikTok的一位发言人表示一些报道中出现的所谓TikTok流行趋势,实际上在平台上并没有被发现,并称TikTok对此“非常关注”。
Meta被曝策划“反TikTok”运动2“Meta雇佣公关公司抹黑TikTok”这个话题,在外网爆了。
不到一天,热度超过2万,“卸载声明”更是排队出现在最开始的曝光推特下:
Facebook已卸载。
这次的反对来势如此浩大,也是因为报道中写明:Meta雇佣了几十家公关公司,联系媒体、记者甚至是当地政客,要在全美国范围内“围剿”并打败TikTok。
在被问到这场活动时时,Meta发言人Andystone这样评价道:
我们相信所有的平台,包括TikTok,都应该面临与其日益成功相一致的审查。
对此,有人直接艾特Meta公司进行亲切问候。
具体怎么抹黑的?
报道来自《华盛顿邮报》,文章中称,Meta是与美国最大的公共咨询公司之一的TargetedVictory进行合作。
这是一家位于佛吉尼亚州的公司,声称可以在“48小时内内在美国任何地方部署现场团队”以解决“营销挑战”,已与Meta有至少6年的合作。
根据报道披露的内部邮件,他们这场行动的方针是:
Meta只是当前社会的出气筒,TikTok才是真正的威胁。
具体的则是通过各类渠道扩大对TikTok的负面报道,主要是两点:
首先,将TikTok上某些年轻用户记录自己不正当行为的视频当做一种“趋势”散播开来,以此证明:这一社交软件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比如,去年在TikTok上一度流传开来的偷窃挑战(deviouslick),无数青少年学生争做梁上君子,以偷走学校的纸巾、口罩、甚至是马桶为荣……
这一趋势当时在国内外都引发了舆论声讨,密歇根州、明尼苏达州、华盛顿等多个地区的媒体全部跟进报道。
TikTok高管也被迫向参议院就“应用程序是否一再被滥用,以鼓励有害和破坏性行为”的问题作证。
相似的事情还有不少,去年9月份,美国各地的社交媒体突然开始大肆报道一份“TikTok挑战预告清单”,其中就包括声称将在10月开始的掌掴老师(slapateacher)挑战。
但在各地的学校、警察和监察机关如临大敌地过了一个月之后,没有任何类似的挑战发生。
TikTok平台自己也表示:大多数人似乎是从TikTok以外的.其他来源了解到了关于这些挑战预告的信息的。
现在,华盛顿邮报在报道中指明:
偷窃挑战最早从Facebook平台传播开来,TargetedVictory对于这些真正发生的负面行为进行散播和加强,同时也依托各地媒体和Facebook散布掌掴老师挑战这种毫无依据的谣言。
第二,点明TikTok的“出身”:即其总部公司并非在美国,引发人们对数据安全问题的担忧。
第三,报道中还提出,TargetedVictory会特别在一些关键的选区投放文章,建议让当地的一些政府官员加入监察组织,以调查TikTok对青少年的影响。
这些行为为TikTok平台带来了额外的政治压力。
传播途径同样是各地的媒体、广播和电视节目:
而这么一波信息大放出,甚至让最先报道的人声称:在报道途中遭受了很多攻击、辱骂甚至是恐吓。
Meta被曝策划“反TikTok”运动3据《华盛顿邮报》报道,Meta已经聘请了最大的咨询公司之一,以发起一场全国性的反TikTok舆论运动。这家老牌社交媒体公司正面临年轻用户参与度下降的困境,因此其希望用新的方式来从最大的竞争对手那里赢回年轻用户。
这家咨询公司名为TargetedVictory,由米特·罗姆尼(MittRomney)手下的一名数字总监在2012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创立。《华盛顿邮报》获取的该公司内部电子邮件显示,其致力于将TikTok描述为一款对年轻用户和社会有害的应用程序。
据报道,TargetedVictory目前正在推进的宣传活动包括:1.未经证实的关于TikTok平台上的流行现象的报道,而这些报道实际上源自Facebook;2.在新闻媒体上刊登专栏文章和致编辑的信件,并推动议员们对TikTok采取行动。
其中一个被放大的TikTok流行现象是名为“邪恶之舔”(deviouslicks)的挑战。该挑战展示了孩子们破坏学校财产的行为,因此参议员理查德·布卢门撒尔(RichardBlumenthal)要求TikTok高管在参议院旗下的委员会作证,说明该应用程序如何被用来“推动、鼓励有害和破坏性行为”,尽管有调查发现这一趋势起源于Facebook。
此外,TargetedVictory还在当地媒体上传播TikTok存在“掌掴老师”挑战的说法,但Insider网站的一篇报道发现,有关这项挑战的传言最初是在Facebook上流传的,TikTok上并不存在。
《华盛顿邮报》在一封电子邮件中看到,有TargetedVictory的员工称,该公司需要“发出这样的信息:虽然Meta是当前的出气筒,但TikTok才是真正的威胁。”
TargetedVictory在给《福布斯》的声明中表示,自己“代表客户管理着两党合作团队”,与Meta已经合作了好几年,并称公司“为我们所做的工作感到自豪”。而Meta的一名发言人告诉《福布斯》:“我们认为,包括TikTok在内的所有平台,都应该面临与它们日益成功相一致的审查。”
TikTok的一名发言人则对此回应到,公司“非常担心,当地媒体对该平台上尚未发现的所谓趋势的报道可能会对现实世界造成伤害。”
市场研究机构Apptopia的数据显示,自2016年推出以来,TikTok在2021年成为了世界上下载量最多的应用程序,比Ins和Facebook的下载量还要多出超过1亿次。
在Meta前员工弗朗西丝·豪根(FrancesHaugen)于去年泄露的一份内部报告中,该公司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自2019年以来,Facebook的美国青少年用户减少了13%,预计未来两年将减少45%。该报告还称,20至30岁成年人对该应用程序的使用率预计也将下降4%。
确实,拥有超10亿用户的TikTok正对Meta和扎克伯格造成越来越大的麻烦。在今年早些时候与华尔街分析师的一次电话会议上,扎克伯格试图对公司旗下应用程序增长停滞,以及Facebook日活用户的下降做出解释,而这是其18年来首次出现下降。
扎克伯格坚称,其应对TikTok的主要防御手段是Reels。作为一种TikTok的短视频克隆体,Reels于2020年8月在Ins和Facebook上推出。但目前来看,其似乎还难以撼动TikTok的市场地位。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