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tiktok游戏吸金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tiktok能赚钱吗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EA 官推发文嘲讽单机游戏玩家反被群嘲
EA官推发文嘲讽单机游戏玩家反被群嘲
EA官推发文嘲讽单机游戏玩家反被群嘲,EA的推特无疑构成了对单机游戏及其玩家的冒犯,网络上对这条推特的反馈,也一边倒地倾向于抵制,EA官推发文嘲讽单机游戏玩家反被群嘲。
EA官推发文嘲讽单机游戏玩家反被群嘲1对于全球著名的互动娱乐软件公司美国艺电公司(ElectronicArts,NASDAQ:ERTS,简称EA),玩家们爱恨交加,爱是对他旗下众多IP的,恨是对EA对这些IP的运营。近日,EA官推发文:“他们是(10分)满分玩家,可惜他们只玩单机”,一时激起千层浪。
这次EA玩梗引起了众多单机玩家的愤怒,单机玩家们纷纷回应,“我玩单机就是因为你做的《战地2042》太烂了!”、“我们自己玩自己的单机吃你家大米了?”。当然这条推特也不可避免的引起了单机玩家和多人游戏玩家的骂战。
在推文中表现出的对单机玩家非常不屑的态度造成了玩家们当时的不满。该条推文下大多玩家都是在指责EA《星球大战:前线2》内购灾难性的失败,并且表示单机游戏十分优秀。
据报道称,EA员工对推文的反感部分原因是EA官推的主账号并非由公司的直属团队在管理,并且甚至是由游戏行业外的人在管理。
“他们都是新人,据我所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是真正的游戏行业人士,”据《今日美国》的一位消息人士说,“发布这条推文的人并没有预知性来确保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意识到不对的EA赶快发推特道歉,“好吧我认输,单机玩家值得给11分”。不过网友们并不买账,认为这个道歉既不诚恳,也为时已晚。此外,黑曜石工作室发推直言“单人游戏多人游戏都很精彩”,希望这场游戏之争可以尽快平息。
无论单机游戏还是多人游戏都是我们找寻快乐的方式,不应该被区别对待。无论什么玩家,我们都是玩家,是同一战线的,希望EA以后不要重蹈覆辙吧。
EA官推发文嘲讽单机游戏玩家反被群嘲2如果要评选2022年里值得写进教科书的公关灾难,EA最近的操作必定榜上有名。
7月1日,EA的官方推特突然上传了一条这样的推文:“他们在我心目中值10分,但他们只喜欢玩单机游戏”。
这句话引用了一个外网流行梗,惯用句式便是“……值10分(很完美),但是……”,旨在从一个或一群看似完美的人身上挑毛病。比方说,一个意大利人可能会用这样的句式评价一个美国人:“他很完美,但他喜欢菠萝披萨。”
另一个例子:“她很完美,但她不会停车”
这个梗的重点显然在后面的那句“但是”。因此,EA的推特无疑构成了对单机游戏及其玩家的冒犯,网络上对这条推特的反馈,也一边倒地倾向于抵制,许多网友开始使用相同的句式,反向嘲讽EA。
“他们值10分,却觉得这篇推特的点子很棒”
“他们值10分,却认为EA是个好公司”
一场网络批斗大会很快组织起来。EA这些年在游戏业界留下的罪状,被玩家们如数家珍般列在推文下方的回复里,包括但不限于:取消单机游戏企划,关停开发单机游戏的老牌工作室;发行一批质量稀烂的多人游戏,例如《圣歌》与《战地2042》;依托这些多人游戏的微交易、季票和开箱系统,疯狂吸金。
媒体人士纷纷加入了批斗的行列。先是《福布斯》杂志的记者保罗·塔西(PaulTassi)回复:“这段话完全可以理解,毕竟你们不懂啥是10分游戏。”紧随其后的是《华盛顿邮报》游戏专栏记者基恩·帕克(GenePark):“只是在这里陈述一个事实。你们制作了《圣歌》。”
业界同行也来凑热闹。独立游戏发行商安纳布尔纳(Annapurna)如此表态:“(你们)应该把这条推文留在草稿里。”而黑曜石工作室更像是来打圆场的:“单机游戏,很好。多人游戏,也很好。游戏,很酷。”
连EA旗下各工作室现任及前任的高管和员工,也对这条推特表示不满。重生工作室的创始人万斯·赞佩拉(VinceZampella),回复了一个委婉的捂脸表情以示尴尬,毕竟以《Apex英雄》一战成名的重生,也做过许多备受好评的单机游戏。
而BioWare工作室的前创意总监麦克·莱德劳(MikeLaidlaw)更加干脆,直接痛骂EA“听不懂人话”。BioWare工作室开发过《质量效应》和《龙腾世纪》,也在EA的要求下制作了臭名昭著的《圣歌》,莱德劳可有的是理由发火。
字数最多、写得最认真的批评,来自扎克·蒙巴赫(ZachMumbach)。他回复道:“这就是那家关掉了我的工作室还解散了100多名优秀开发者的大公司,只是因为我们在做单机游戏”。他所说的工作室叫做VisceralGames,开发了恐怖射击游戏《死亡空间》系列,2017年被EA解散。
扎克认为,如果用10分制给游戏打分,大多数EA游戏应该值6到7分,倒不是因为开发者实力不行,而是EA逼着他们把成品赶出来。
在经受了来自互联网各界长达三个半小时的群嘲后,EA官方推特终于出面道歉,事情似乎告一段落。只可惜,这条用于道歉的推文,还是没有放弃尬玩网络梗:
“(你们的)嘲讽是我们应得的`。我们会接受这次失败,因为玩单人游戏事实上让他们变成了11分”。
7月6日,美媒《今日美国》(USAToday)发表了一篇报道,采访了EA内部的两名消息人士。根据他们的描述,官推能够做出这样的回复,已经很不错了,这场公关灾难,本该向着更糟糕更混乱的方向发展。
最开始的那条玩梗推文,在上线一小时后上传到了公司的Slack办公软件,互联网的负面回应,开始在内部聊天室刷屏。
官推负责人注意到这些反馈后,制订了一个“非常随意”的计划。他们试图让EA公司全员参与进来,呼吁EA旗下的工作室与社区经理回复那条推文,使推文获得更多关注,顺带为EA的单机游戏打广告,从而将这场公关灾难转化为“营销胜利”。
然而,没有任何被@到的员工喜欢这条推文。数个旗下工作室认为自己受到了官推的侮辱,拒绝给出正面回复,而多位社区经理听到这一计划后当即选择退出。一些员工认为,这样的嘲讽只会助长玩家们对EA及各工作室的反感,不如赶紧承担责任公开道歉。
消息人士指出,EA的官方推特账户,实际上并不是由EA官方负责的。运营官推的员工都是些新人,其中的大多数人“并不是真正的游戏行业人士”,可能也不了解EA的种种劣迹。“发推的人不知道,也没有得到合适的支持,来确保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
EA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视频游戏发行商之一,连自己的官推运营都不能亲历亲为。鉴于官推道歉的时候还在玩梗,很难说EA和官推运营团队从这次事件中吸取到了什么教训。
不过,官推的言论再出格,EA倒也没必要担心。网络上一边倒的反馈足以证明,EA早就领先于自己的官推,把玩家和从业者通通得罪光了。
EA官推发文嘲讽单机游戏玩家反被群嘲3TikTok上近期出现了一个火热的梗,年轻人们会对某个人进行打分,满分10分,并以“She"sA10But/He"sA10But”开头,后面跟上一条负面的内容,下方评论就会给出新的打分。比如“他10分,但是一生气就会哭”。
这个梗也传到了推特上,今日EA官推就借热度发了一条调侃性的推文,结果引来了众多网友怒怼。EA称“他们10分,但是只喜欢玩单人游戏”。
下方最高赞是拥有近3000万订阅者的爱尔兰YouTuberJacksepticeye,他借用同样的梗来反击EA,称“他们10分,但是认为这条推特说得对”。
还有人列出了Steam好评榜,大部分最受好评的游戏都是单人游戏。此外,有人列出了EA的单人游戏来回击。
另一家游戏开发商黑曜石也在推特进行了反驳,还有前《龙腾世纪》系列设计师SebastianHanlon、《死亡空间2》的制作人ZachMumbach等,甚至EA现员工也不赞同,悄悄发了一个捂脸表情。
了解到,被怒怼之后,EA官推只好发了一个象征性的解释,表示玩单人游戏会让他们成为11分,但依然没有让人们满意。EA这波算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EA这样的言论其实早就有过。早在2010年,一位EA高管甚至声称,传统的单机游戏模式已经“完蛋”。在2017年,EA的首席财务官建议玩家“不要像五年前那样喜欢线性游戏”。
富豪们喜欢玩什么游戏
5月13日,2022年中国《新财富500富人榜》发布。除了榜单前十大富豪引发热议之外,一家名为“米哈游”的上海游戏公司受到了媒体与社会聚焦,原因是这家公司三位85后创始人一起闯入《新财富500富人榜》。
其中,CEO蔡浩宇以553亿元的身价,排名73位,登顶“济南首富”;刘伟与罗宇皓分别以305亿和288亿次之,排名145位、157位,三人财富总值高达1146亿!
米哈游CEO蔡浩宇,图源:GDC(游戏开发者大会)视频截图
米哈游的财富密码,源自一款于2020年发售的游戏《原神》。据SensorTower的数据显示,2021年《原神》在GooglePlay和iOS平台上的收入则达到了18亿美元(约119亿元)。
《原神》的爆火不是偶然,在此之前,米哈游已经走了近10年的路程。游戏虽然被视为暴利,但是游戏开发可谓异常艰辛,不仅是对资金与资源的持久消耗,更是对耐心与信心的长久煎熬。
十年磨砺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蔡浩宇、刘伟和罗宇皓,这三位上海交通大学的同学,如何缔造出游戏业“中国合伙人”的传奇故事?
米哈游创始团队,罗宇皓(左1),蔡浩宇(左2),刘伟(右2)
二次元“中国合伙人”
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宿舍内,蔡浩宇、刘伟和罗宇皓成立米哈游工作室。
三人不仅都是同学,而且都喜欢二次元文化。大学期间,他们创业的第一个项目——主打自由写作的开源文学社区,在中科院技术创新大赛中赢得了20万元奖学金,这是他们创业的第一桶金。
工作室成立半年后,米哈游的第一款萌系美少女2D卷轴过关游戏《Flyme2theMoon》上线,下载定价18元,一个月内,下载量达3000次。
2012年2月,米哈游公司正式成立,透过这个极具二次元风格的公司名,其创业文化可见一斑。
团队的启动资金,来自上海科创中心的10万元无息贷款,还有一间50平米的办公室,可免费使用半年。初始创业团队6个人,一间办公室,每个人靠着墙有一张办公桌,房间中央的大桌子上,堆满了漫画和轻小说。
游戏开发,10万元远远不够,他们迫切需要拿到投资。但那时,智能手机尚未普及,移动互联网时代还未到来,手游的价值得不到重视。在投资人的眼中,二次元游戏远不及人工智能产品吸引人,更何况,三位创始人均没有大厂资历背书。
历经坎坷,米哈游最终仅拿到杭州斯凯网络科技的100万元天使轮投资,其股权结构为:大股东蔡浩宇持股41%,刘伟22.595%,罗宇皓21.405%,斯凯网络持股15%。
100万天使投资,成了《崩坏学园》的启动资本。
《崩坏学园》是一款横版射击手游,在游戏中,校园遭到僵尸攻击,玩家需要操纵日漫风格的美少女与僵尸战斗,保卫校园,有闯关、生存、限时三种模式可以选择。
游戏上线后,反响平平,日活跃用户数量不到十万。钱花了,却未收获半分,米哈游迎来艰难的时刻。
“当时团队很迷茫,看不清产业方向。”
不得已,蔡浩宇、刘伟、罗宇皓几位创始人每月只拿4000元工资,并且每人身兼多职,几乎做遍了所有工种,正是因为这些经历,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到了玩家,从而更加了解用户的需求。
他们开始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重,在游戏中设置更丰富的角色形象、服装和武器外观,让玩家能为了自己喜爱的游戏外观付钱。
效果立竿见影,改进之后,《崩坏学园》的数据开始增长。
一鼓作气,2014年初,米哈游推出了《崩坏学园2》,将单机游戏升级为网游,除了IOS渠道,也在尝试新的安卓渠道。这一时期,恰逢B站正苦于如何从弹幕网站变现,而米哈游的二次元属性正好与B站不谋而合。二者就此展开合作。
这一合作,成就了彼此。
2014年,蔡浩宇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B站占米哈游安卓收入50%还要多……没有B站就没有现在的《崩坏学园2》”。B站从此成为米哈游最重视的合作方之一。
复盘中国创业公司成功案例,不少成功都伴随着营销渠道的红利,彼时适逢B站流量红利期,米哈游成功抓住这一波风口,实现公司的跨越式发展。
《崩坏学园2》上线一个月后,流水超过1000万元,2014年的营收为9500万元。2015年,《崩坏学园2》营收增长到1.7亿元,增幅达到180%。
米哈游终于驶入快车道,而它真正开始名声大噪,是2016年《崩坏学园3》的上线。
从游戏的内核世界观、角色形象的丰富程度及美工的专业水平来说,《崩坏校园3》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对手,很多手游玩家表示,“曾为了《崩坏校园3》氪掉了一万多元。”
2017年,《崩坏校园3》的营收冲上了10亿元。其中在上半年,《崩坏校园3》收入占米哈游业务收入的84.41%,成为新的收入支柱。
也正是从《崩坏校园3》开始,米哈游开始了“出海”战略,销往东南亚。根据韩国数据公司IGAworks报告显示,《崩坏校园3》一度成为韩国收入最高的中国手游。
《原神》“超神”:年入百亿
2017年,在米哈游的历程里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随着国内移动互联网的成熟,国内二次元手游迎来爆发。对米哈游而言,它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公司人数突破300人;首次递交IPO试图上市;《原神》立项。
虽然是年轻的创业团队,但是他们却充满了居安思危的意识。游戏行业中,更新迭代太快,如果你不能持续给予玩家惊喜,那终将被玩家抛弃。
《崩坏校园3》一炮走红后,团队一直在想:下一款产品做什么?
刘伟接受采访时,表示米哈游的研发理念是:somethingnew、somethingexciting、somethingoutofimagination。
“到底做什么样的产品才会让我们自己觉得exciting、觉得outofimagination?”
那段时间,他们自己玩了很多主机上的开放世界游戏,想把这种游戏带到手机上。
“自己想玩,又愿意做,团队有了做《原神》的想法。”
《原神》游戏中,构建了一个名叫“提瓦特”的虚拟世界,玩家在旅行的过程中踏上寻找七神的冒险之旅,会遇到有不同特殊能力的同伴,一起击败敌人,找到失散的亲人,并逐步发掘“原神”的真相。
《原神》是弱社交游戏,核心是单机,但和《崩坏校园3》一样,加入了联机副本玩法,游戏本体免费,抽卡、月卡和通行证需要付费。
2020年9月,《原神》正式上线。
《原神》线下展会
从立项到上线,米哈游用了三年。在此之前,他们没有做过这类游戏,对成本、预算没有概念。随着项目推进,米哈游砸下重金,人力拉满,投入逐渐“失控”。
刘伟说,“陷入泥潭,完全超出预期。”
到2019年末,《原神》单一项目人数已超过400人,按照招股书里人均40万年薪计算,这一项目一年的人力成本至少花费1.6个亿。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原神》开发花了1亿美元,蔡浩宇公开承认投入不菲,“《原神》上线后每年还要花2亿美元,过去3年开发的成本更高。”
重金投入的《原神》,也给了米哈游高回馈。SensorTower数据公布的手游厂商营收Top30榜单中,2019年12月,米哈游排名26位,《原神》发行一个月后的2020年10月,米哈游排名蹿升至第2位。SensorTower数据显示,《原神》自发行以来,仅移动端就在6个月内吸金超过10亿美元。据《市界》报道,同样是赚取10亿美元,2020年收入最高的移动游戏《和平精英》用了16个月,《王者荣耀》则花了18个月。2021年,《原神》收入高达18亿美元,在2021年全球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8款手游中名列第三。到了2022年一季度,《原神》收入为5.51亿美元,并在3月重回手游海外收入第一的宝座。
抛开产品本身,《原神》之所以能大火,还有两个原因:
一是抓住了二次元文化。
虽然《原神》做的是游戏,可是底层逻辑,是二次元文化。新消费时代,产品爆红的一个关键,就是能切中核心用户的文化属性。《原神》之所以能成为现象级产品,就是切中了游戏群体中的二次元用户,本质上来讲,这和汉服、盲盒崛起的底层逻辑,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个原因,就是成功打开了海外市场。
张一鸣曾讲过,新一代的创业者,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如同TikTok在海外创造了短视频神话,《原神》让米哈游成为2020年中国游戏出海榜首。
《原神》风靡海外,它在147个国家开放下载,其中,56个国家及地区进入了IOS下载榜的前20名,36个国家及地区进入IOS下载榜的前10名,十天时间,《原神》在全球AppStore和GooglePlay上的预估收入达9000万美元,成为了一款世界级的明星游戏。美国权威游戏杂志《GameInformer》对《原神》的评分达到9.25分,这是年度最佳游戏的分数。
据《财经天下》报道,欧美主流游戏中的女性角色,大多数比较接近好莱坞、漫威刻画的女性战士形象,而《原神》中精致、可爱的二次元美少女形象,带给玩家强烈的新鲜感;在习惯了日本二次元文化的亚洲国家,《原神》精致的画面融入了中国张家界、桂林等地的山水风景,足以让玩家耳目一新。
截至2022年4月,米哈游全球收入都稳坐国内前三,仅次于腾讯和网易。但是,在款游戏收入Top20内,腾讯有9款游戏,网易有6款游戏,米哈游只靠1款游戏。
上市折戟,开启多元化
2020年,游戏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除去腾讯和网易的龙头地位,新生代的米哈游、莉莉丝势如破竹,反而是A股老牌游戏公司地位尴尬。在2017年1月吉比特上市之后,A股市场再没有一家游戏公司成功上市,其中包括米哈游。
2017年2月,米哈游第一次申报上市A股,计划募资12.22亿元。当时,米哈游运营的三款游戏分别为《崩坏学园》、《崩坏学园2》、《崩坏学园3》。招股书显示,米哈游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崩坏学园2》与《崩坏学园3》,该两款产品的收入占报告期营业收入的比重高达98.82%。
12月,米哈游更新了报送材料,其增速远远超过预期,仅2017年上半年就实现了5.88亿营收,4.47亿的利润。
随后证监会也反馈了意见,其中,就依赖单一IP能否保持未来持续盈利能力表示存疑:如果公司不能准确掌握二次元用户的偏好变化,创作出用户喜爱的内容,“崩坏校园”IP对用户的吸引力下降,可能造成用户流失和盈利能力下降。这一风险导致IPO未获通过。
2018年,米哈游更新招股说明书,将募资规模提升到14.89亿元。但在排队三年后,米哈游上市希望依然渺茫,2020年9月,在《原神》进入公测阶段的同时,米哈游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原神》的大获成功,从侧面说明,开放世界的二次元游戏的大门,已经被米哈游打开,传统游戏大厂腾讯、网易都表达了对这一领域的雄心,莉莉丝、叠纸、鹰角等游戏新势力也紧随其后。
蔡浩宇表示过自己的担忧,“害怕自己40岁以后难以抓住用户的需求。”
很多人对米哈游存在质疑:仅靠单IP运营,未来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质疑没错,但不要忘了,当初很多游戏大厂的崛起,同样是靠单IP发迹的,比如,《大话西游》成就了网易游戏,《传奇》成就了盛大网络。网易游戏赚了钱后,丁磊选择去养猪,蔡浩宇依然身在其中。
这几年,米哈游频繁出手跨界投资其他创业公司,先后投资了元宇宙社交产品Soul、核变能源技术开发公司能量奇点、视频云解决方案服务商蔚领时代、国内民营火箭制造企业东方空间。在核聚变、元宇宙和脑机接口领域,米哈游充满兴趣与好奇心。
成为“顶流”之后的米哈游,未来道路更加开阔,但也面临更多挑战。
FBEC2021@钛动科技合伙人唐彬:Z世代,游戏增长新势力
2021未来商业生态链接大会暨第六届金陀螺奖颁奖典礼(简称“FBEC2021”)于2021年12月10日在深圳市大中华喜来登酒店盛大召开,本次大会由广东省游戏产业协会、广东省虚拟现实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互联网文化市场协会指导,陀螺科技主办,以“迎风破局?守正创新”为主题,聚焦游戏、电竞、XR、元宇宙等互联网前沿领域,探讨行业热门话题。岁末年关,聚锦鹏城,我们与无数互联网从业者同舟,共同探讨未来商业生态链接的创新和变革!
FBEC2021“下个十年?2021全球游戏及数字文创峰会”邀请到钛动科技合伙人唐彬带来主题为“Z世代,游戏增长新势力”的精彩分享。唐彬介绍了海外游戏市场的最新情况,并重点分析了Z世代人群的特点以及品牌触达他们的方式。他认为,围绕市场变化和Z世代人群特征,游戏公司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打法,撬动新的增长空间。
以下为演讲实录:
唐彬: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陀螺的邀请,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作为一家移动出海企业服务商,对于海外市场的理解和认知。
本来跟主办方沟通的主题是“营销新风向下,出海厂商如何找到增长密码”,这个题目太大了,增长密码是什么?在产品端,要不然构建庞大的世界观,让所有用户可以在产品里找到属于他的位置,并且在产品里享受自己的时间和娱乐;不然就做垂直、做细分,针对不同的市场和垂直领域,针对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性别,开发产品、做发行,也算是另辟蹊径。
因为这个话题太大,今天用了切片跟大家分享一下,现在怎么做增长和取得成功。切片是围绕人群而做的,今天重点跟大家分享一下Z世代人群。
今天分享分四个方面,分别是海外市场的新情报,人群分析,基于人群分析怎么打动新兴的人群,怎么帮助客户打动这样的人群。
海外游戏市场有哪些新动态?
根据最近海外市场的最新情报,2021年上半年,全球移动用户收入集中在亚洲、北美、欧洲,这些区域占了非常大的份额。亚洲三个头部国家是日本、韩国、中国,日本占到了41%,是非常大的市场;与北美、欧洲相比,亚洲市场的用户总支出高出80%和450%。在2021年第二季度,北美以71%的涨幅成为收入增长最明显的区域——是因为疫情带来的影响,欧洲增幅达到58%,排名第二。
今年上半年,中国自主研发的移动游戏,在海外重点区域主要来自美国、日本、韩国三个国家,除此以外中东市场非常值得注意,一个是沙特阿拉伯,一个是土耳其,沙特阿拉伯整体营收表现不错,土耳其男性玩家偏多,竞技性比较强的游戏用户下载量和用户基数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用户支出能力比较弱,这些市场的付费能力没办法跟头部国家比。
可以看一下2021年上半年游戏品类的变化情况,用户下载榜单前十名依然以三消游戏、沙盒类游戏和音乐类游戏为主,除此之外,越来越多创新玩法的游戏进入到玩家视野。为什么有创新型玩法出现?这跟人群年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
另外在用户支出榜单里,SLG依然是霸榜状态,今年上半年SLG下载的排名也从第8名到了第3名,这说明很多游戏厂商今年上半年开始在海外发行SLG,或者有些SLG进行了大规模的买量,所以下载量有了变化。
看完这个榜单以后,可以看一下不同国家的付费能力。韩国市场MMO收入占比最高,其他大洲最具代表性的品类都可以看到SLG的身影,而每个国家又有点不一样,美国Top1是博弈游戏机——这些人群喜欢的玩法和产品是不一样的。如果把这样的特征展开到全球200个国家,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前30%的国家,这是有很大潜力的赛道,对很多游戏厂商来说是非常大的机会点和蛋糕。
可以看一下年龄分布,截止到今年上半年的数据,25岁以下的人群占到移动游戏的一半,说明年轻用户接棒成为主力玩家群体。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我们的产品在海外可以根据这些品类的排名分布,并结合新的技术、元宇宙,分析接下来怎么做才可以真正得到增长。过去很长时间,我们的产品受制于设备。比如印尼有很大的人口基数,他们的设备和网速都比较一般,导致我们的产品质量不能做得很大、很精美,从而降低收入。但接下来随着新技术的推出,我们的产品有可能摆脱硬件设备对产品的限制,新技术可能带来新的世界。
第二,每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群都有不同的喜好,这将使得整个游戏行业变得更加多样化。
最后,迎合细分需求进行针对性的产品开发,让产品有伴随用户一起成长的可能性。
Z世代人群都有哪些个性化特征?
讲完品类、市场和人群,今天做了一个切片,重点看一下移动消费的潜力股——Z世代的人群,根据西方国家的人群分类办法,把生于1997-2012年的人群叫Z世代,也就是9岁到25岁的人群,这里面有些用户年纪偏小,所以我们主要聚焦于20岁左右的人群。这里重点框了一下,电竞玩家、电脑游戏玩家和移动游戏玩家,Z世代这三个比例的加合大于100%——这意味着对三个人群在不同终端的复合渗透率最高,尤其是移动玩家渗透率达到50%以上,说明一半的Z世代玩家都玩移动端游戏。
在海外做过Z世代的年龄统计,根据官方机构的统计,2021年Z世代人群总量达到总人口数的42%,未来会成为移动市场消费的主力;并且在人口性别比方面,Z世代人群也比传统的人群有更好的性别比,这也是为什么最近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去思考女性向的游戏怎么做,或者围绕女性向的游戏做一些定向营销,使另外一半用户有可能在产品当中成为主力。
除了人口总量大之外,Z世代人群还有什么特点?调查结果显示,Z世代人群月均使用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时长将近164小时,而非Z世代这个数字只有154左右。然后Z世代人群人均使用App的个数是27个,而非Z世代人群只有23个左右。另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数字是,2019年Z世代可支配收入总额只有4000多亿,而到了2030年的时候,这个数字可能是3万亿。也就是说这个人群,他们有十倍或者数十倍的消费能力的增长,这也意味着我们的空间很大。
Z世代人群大多诞生在2000年左右,他们是信息化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内容的接受程度远远高于其他的老玩家。很多产品围绕老玩家喜好展开,比如《传奇》系列围绕某个年龄层玩家做的产品也是非常吸金的。但Z世代人群没有这样的单一喜好,他们是原住民,所以对多样性和多元化的接受程度反而更高,他们非常具有社交属性和竞争属性,并且希望把竞争和PK结果分享出去,以此获得成就感,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带竞争性元素和玩法结合类的游戏越来越多的原因。
最后Z世代拥有强大的创造力以及自我学习能力,Z世代人群因为年轻所以冲劲非常足,他们会创造非常多新的东西。如何利用好这些特点,也是我们做产品的过程当中,需要拿出考量的一个点,这也是为什么沙盒和创造世界类游戏越来越火的原因。除了这些特点以外,Z世代人群,除了玩游戏之外,喜欢看游戏直播和游戏短视频,或是参与其中成为游戏主播和UP主分享自己的游戏内容,甚至成为专业从业者。这使得整个海外移动游戏生态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每个国家不同的Z世代人群有不同的特点。
我们建议未来一段时间内,厂商要不仅仅专注在不同市场,也可以通过人群切片分析,围绕产品主要受众去分析他们是什么类型的群体。Z世代在我看来是潜力非常大的客群,围绕他们,我们可以思考产品怎么打造,怎么打磨,用什么题材吸引他们进入到产品当中,并且用长期的策略陪伴用户成长。我们相信,重视Z世代的特点,满足他们的需求,是我们的产品和业务在海外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和关键路径之一。
那么我们该怎么触达Z世代人群?
聊完Z世代人群特点以后,怎么触达Z世代?首先选对题材玩法,他们喜欢强竞争性、强社交属性的产品,纯数值类产品分比较低。MOBA、SLG、放置类热度上升,比如可以通过一系列玩法融合,使产品更具竞争力。
第二,产品需要更加快节奏和竞争力,使年轻用户特点在产品当中发挥得更好。
第三,有更多元的风格和更多元的内容,比如二次元、漫画风,再比如知名IP改编以及小说融入,使产品更加贴合用户日常生活当中接触的其他的方方面面。
最后,兼顾社交需求,不要让产品成为一个闭塞的生态,它应该可以和很多产品结合起来,可以使得用户在很多场景下得到更多的答案。
当然,这批用户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对于画面、游戏质感和玩法品质要求更高一些。
然后还要打好我们的营销组合拳。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营销方法通过海外大媒体进行广告投放,但随着时代往前演进,过去的方式可能不再能满足新时代下的营销需求了,我们是否应该用更加新型的营销模式——比如内容营销,利用好Z世代人群喜欢玩游戏和看游戏直播的特点。游戏短视频,内容创作从业者塑造的短视频和长视频越来越强的现状下,有很多的从业者出现。这些从业者除了推动玩家越来越多之外,也让私域流量入口越来越多,并且私域流量入口具有非常明确和垂直化强的标签。
比如说想找到玩SLG很厉害的UP主,找到限定条件后,无论在什么平台上都可以找到一批人,这些人背后的粉丝就是私域流量入口带来的价值,我们钛动科技的精力除了传统的平台广告以外,正在延展怎么去利用好私域流量,利用好内容营销、短视频、直播做内容营销的方式。
在不同社交媒体上给我们的产品立人设——现在立人设是一种特别有意思的事情。这个产品甚至要有形象,在用户面前进行展示,最后利用好网红营销、IP联名,都可以阶段性、散点性地让产品有爆发性声量,它可以使我们的品牌声量有波动性上涨的趋势。
分享一个案例:前段时间我们帮助一家台湾厂商做游戏直播,邀请到一个台湾当红网红做了一系列的直播,那周产品新增相较前一周有200%的涨幅。所以结合好传统的效果广告和新型的内容营销,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的产品在海外取得成功。
其次是选对媒体,左边的图是对于未来核心的社交媒体和Z世代人群变化的预测,前四家是meta、tiktok等拥有Z世代人群的媒体,大家可以做融合性更强的媒体,包括私域流量很重要,结合头部媒体再结合垂直化标签很强的私域流量可以打好更强的组合拳。
中国厂商如何更快更好地走出去?
怎么抓用户眼球,就是在素材上进行设置。钛动科技成立以来,帮助很多客户做海外推广,我们做素材过程当中试图回答几个问题。
?第一,用户在什么场景会下载我的产品;
?第二,用户在什么场景下可以使用我的产品;
?第三,用户在我的产品当中会得到什么;
?第四,用户在哪些环节可能会发生付费;
?第五,用户在情况下可能会放弃我们的产品。
我们的素材无非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技术、风格、创意去回答这几个问题,希望告诉客户可以在地铁上玩这个游戏,可以树立现实生活当中没有的人设,可以得到人群当中非常火的梗,并且满足一定的社交需求,今天分享的社交标签可以解答用户的很多问题。
这里分享了近期比较火的素材形式,一个是万物皆可“迷因”,曝光点击都很好;另外是自黑,年轻人喜欢自黑,我们可以想办法赢得用户的同理心;还有就是颜值即正义,放很多颜值高的人物画面也可以吸引用户。
聊完素材还是介绍一下钛动科技怎么帮助客户实现海外的新增长。钛动科技是基于大数据和商业智能的企业服务公司,我们一直秉承以服务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去开展业务,并且致力于为中国品牌出海打造全链路的解决方案和全球的增长平台,创业这些年我们的业务增长非常快,服务客户总量达到数千个,服务能力、用户触达次数和媒体能力逐年增长。
今年9月我们发布了钛动科技2.0,致力于打造营销云SaaS,帮助客户在海外取得更好的成功,这套服务体系围绕一站式大媒体的平台搭建,包括VIP服务、网红整合营销、创意设计服务、全案数字营销、效果广告服务、出海咨询服务,业务覆盖全海外所有的媒体,包括头部几个大媒体,一些手机厂商,一些中型垂直的视频媒体还有买量平台,包括标签化非常垂直的私域化入口,围绕所有的媒体有完整的营销方案和能力。
最后希望各位在接下来几年时间,找准方向出海扬帆,事业长虹。谢谢大家。
tiktok能赚钱吗
应该是能赚钱的,如果你是视频的创作者的话,这个应该是挺赚钱的,毕竟为了激励作者创作,这个方面还是会有挺大的补助的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