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tiktok攻城,以及为什么好多人都退抖音了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jpg)
出海APP这条路还能走吗
能走,只是没有以前那么好走而已。
前几年随着国内智能手机走出国门不断攻城掠地,国内开发者通过手机预装、手机专属应用市场合作等,坐享其成收获颇丰,此时APP出海之路尤为顺利。但从去年开始,疫情的原因加上老美换届,整个海外市场局势一下子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我国的产品和出海企业或多或少都面临着新的难题,出海之路瞬间变得不那么美妙。但不至于说APP的出海之路已经断绝,像抖音(TikTok)和茄子快传(SHAREit)虽然受到了影响,但是影响并不大,整体在海外发展还是很不错的。
抖音不用多说,随便网上就可以查到相关的资料信息。SensorTower商店情报数据显示,2021年2月抖音及海外版TikTok在全球AppStore和GooglePlay吸金超过1.1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1.9倍,蝉联全球移动应用(非游戏)收入榜冠军,这成绩你说人家受影响了么?
再说说茄子科技旗下的SHAREit(茄子快传),在众多新兴市场GooglePlay工具榜中位列榜首,商业化成绩同样亮眼。据AppsFlyer2020年《广告平台综合表现报告(第11版)》,SHAREit位列AppsFlyer全球广告平台增长指数排行榜第1位,东南亚、南亚,中东广告平台增长指数排行榜第1位;在2021年发布的第12版报告中,SHAREit也是稳居东南亚、中东广告平台增长指数排行榜第1位,同时还位列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广告平台增长指数排行榜前5。
纵观TikTok和SHAREit之所以能在如今的局势中逆势增长,其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深耕本地化的成果,这里不再多细述。总之一句话,APP出海之路还能走,但充满挑战。
抖音带货达人数据分析
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是流量为王的时代,各家互联网平台都在攻城略地,跑马圈地,为了吸引用户的注意和时间使出浑身解数。
最近,笔者一直再关注抖音,对它也是爱不释手。抖音是一款互联网短视频服务型社交类产品。不同于微信是熟人之间的交往,它主打陌生人之间的联系,可以更快速的扩展社交圈,结识更多的新朋友。
短视频是继文本、图片、音频后新一代社交工具,现在非常火。
国内无论男女老少,各年龄层人群都有许多忠实的抖粉。在海外,抖音的国际版TikTok在欧美地区也获得了大量年轻人的青睐。
个人觉得抖音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可以在平台里面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各种内容,并且可以与作者以及其他读者及时互动。
抖音目前已经成为综合服务平台,里面的内容有说历史的、讲影视评论、搞笑段子、人文哲学、旅游圣地、美食推荐、体育健身、带货直播、才艺直播等等包罗万象。
地铁、公交、旅途中随处可见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刷抖音,并且逐步“上瘾”,甚至一天不刷都会觉得难受。有时候觉得抖音内容这么丰富,是不是已经对传统的电视节目构成了威胁。
最近一段时间无意中刷到一个抖音号“蝉妈妈数据”,是专门讲抖音带货达人成绩的。里面有期内容讲的是抖音5月份TOP10达人带货榜单。
里面名人不少,他(她)们一个月的成绩是相当耀眼啊!成交的金额真牛!一个人能做到这么大的成绩,厉害!(成绩可以参考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老罗排第二,想起去年媒体报道罗永浩经营的锤子科技破产欠了6个亿债务。但是截止2020年10月他在脱口秀大会总决赛上透露还债已超过4亿,看来直播带货已经成为他快速还款的手段。如果这么带下去,尾款估计很快就会还完,未来甚至可能还有巨大的盈余。
这是怎么实现的呢?是通过互联网这个渠道快速变现啊!
图一至图四
因为自己是从事数据分析工作的,看到这些数字和商品,就开始琢磨能不能分析点什么有意思的东西出来。比如说能否看到达人们赚钱背后的逻辑呢?知道他们的套路和操作方法也算是涨见识。
本着这个兴趣,我开始了分析工作,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些两个分析汇总图表。(事先声明本次分析先不考虑数据的真实性和数据的出处,只考虑数据的本身意义和启示)。
表一:TOP10信息汇总表
从这张表里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1、TOP10里面的达人粉丝数加起来一共有1.5亿人,5月份带货总额一共23.32亿元;
2、TOP10带货的品类一共27个;
3、男达人的数量超过女达人。
4、带货总额同粉丝数的关系不大。例如:董先生珠宝的粉丝数少,但是货品价格高,所以金额大。
乖乖,多么厉害的战绩啊!全国人口14亿多,这10个人的粉丝加起来比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还多点。23.32亿元的销售额全部通过互联网线上实现,若是要通过线下的商场或品牌店来实现,需要多少家商场或商铺来参与?需要做多少场促销活动?估计只有实体行业的商场或品牌店运营者自己才知道需要动用多少资源才能实现这个成绩。
看完这4个数据和结论后,我不禁会想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了?围绕这些内容引起了我更多的猜想。我把问题一个个列出来。有时候,探求答案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发掘问题,做证明题的过程。把问题想清楚了,比直接知道答案更有意义。问题如下:
1、达人的带货总额里,有多少销售额和货物数量是粉丝贡献的?
2、有多少销售额和货物数量是非粉丝贡献的?
3、两者之间的销售额和货物数量比率各是多少?
4、买货粉丝的数量占全体粉丝数量的比率是多少?
5、TOP10达人的买货粉丝存不存在是多家粉丝的情况?
6、TOP10达人的买货粉丝有无在其他达人买货的情况?
7、TOP10达人的买货非粉丝有无在其达人买货的情况?
8、TOP10达人所带货品之间有无关联?是不是属于同一集团?
表二:平类分析
通过上图可以分析出达人们所带货物主要分为8个品类,其中带的最多的前三个品类分别是家居宠物、零食食品、美妆护理,这些都是属于生活消费类商品,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但是,珠宝饰品销售额也很大,说明老百姓也敢于在不去现场店铺、不见实物的情况下,敢于在网上直接下单购物了。这同以往去传统线下珠宝店买首饰的购物方式很不一样。
表二数据产生的结论和问题如下:
1、由于各个达人所带货物并不仅仅是只有一个,一般最起码都是两个或三个。所以,达人们所带货物金额虽然大,但是每个品类的实际销售额是多少了?没有这个数字,很难判断达人们在具体商品上的销售推荐能力最强。
2、达人们获得如此耀眼的战绩,那他(她)们在5月份举行的直播有多少场?
3、这些直播一般是在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结束?
4、每次直播都有多少观众参与?
5、每场直播成交额多少?
6、每场直播卖出的商品数量是多少?
7、直播商品销售额和货物数量,粉丝和非粉丝的采购各占多少?
8、除直播以外,达人们在5月份其他时间的商品销售额是多少?
9、粉丝和非粉丝贡献的金额和数量格式多少?
10、直播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大,还是非直播时间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大?
11、粉丝和非粉丝是否存在购买多个达人推荐商品的情况?
12、粉丝和非粉丝在一个月里是否存在重复购买达人推荐商品的情况?
结合上面两个图表,我们看到了4个结论,19个问题。问题比结论多,说明还有很多事情值得深入调查和思考。而且,这些结论和问题都是同数据和实际场景紧密相关的。
所谓数字化,关键就是在于发现数据、分析数据、使用数据。数据获取后同实际场景相关联和验证,这样就会发现现象背后的真实故事。在达人这个案例中,数据存在于抖音平台上。
因此,数据分析反而最关键。这些问题都是同分析紧密相关的,回答了这些问题,我们就能了解用户画像、用户行为、采购频次、用户喜好、达人营销方式效果等等信息。有了这些信息,就可以更好去分析达人成功的秘密。
下一步,计划选几个达人出来,观察他们一个月的时间,具体记录他们这个月在抖音上的行动。看看能不能发现新的东西出来。下次再见!您若有不同意见,欢迎在留言区讨论。
·END·
买小鹏P7,而不买特斯拉model3的人,到底是什么心态
买车和娶老婆是一样的,要娶的肯定是当下最好的,但架不住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物资条件越来越号,身材模样越发出挑,哪个男人不喜欢年轻的肉体啊?
这事儿放到Model3上也一样,几年前特斯拉Model3的竞争对手是宝马3系、奔驰C级,以此为基准,Model3更好的造型、更激进的性能、更全面的智能,2015年Model3发布前后,五六十万的售价也可以是真香,进入国内,四十多万售价也能做到供不应求。
人嘛,总是喜欢玩点新鲜的,搞点刺激的,遇到心仪的人或物,下半身就开始支配上半身,内心像干柴烈火一样被点燃,肾上腺素瞬间支配了大脑。
不过,当时特斯拉Model3的确是最优选。毕竟特斯拉也经历了第一波激烈的市场厮杀中才脱颖而出。在2008年,中国汽车新能源主流还是在政府巨额补贴之下奇瑞、北汽这一批传统车企之流时,特斯拉在美国已经打的通用汽车、丰田汽车满地找牙了,后面开始疯狂内卷,干掉了菲斯克等一众竞争对手,要是没几把刷子,特斯拉绝对笑不到最后。
特斯拉大杀四方有很多原因。首先特斯拉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从第一台Roadster到ModelS,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其次,从热管理到性能以及实际表现,特斯拉呈现出完全碾压的态势,建立了高端的品牌形象,第三,从ModelS到ModelX,再到Model3从五六十万一路杀到二十万级,高举高打的策略让消费者感觉赚到了。
特斯拉对整个纯电动汽车的意义不容置疑。从无到有,逐步梳理并建立了完善的纯电动汽车供应链,使得后来者研发一款更好的轿车不需要特斯拉如此之大的成本。车型也为后来者树立了一个标杆,性能和价格唯有超越才能生存,也激发了后来者求生欲。
特斯拉初期高端车型的车主们帮助不少
也就是说,在Model3之后推出的轿车,如果不能在性能和价格方面实现超越,卷铺盖早点回家比较明智,这也是为什么前面很多人选择特斯拉,后面选择小鹏P7的人越来越多。一方面是性能和价格并不差,另一方面差异化竞争越来越重要。
蔚来相比特斯拉是其更好的服务以及豪华质感,理想利用增程式制造了符合中国消费者的车型,小鹏P7则是依靠健全服务、智能体验攻城拔寨。
不过,在我看来,小鹏P7有两大优势是竞品不具备的。第一,他是中国车企而非美国车企,美国消费习惯和中国有天壤之别;第二,小鹏的发展路线不是由海外进入中国,而非由中国进攻海外。
如果落实在Model3和小鹏P7这两款车上,关于第一点又可以分为两个小的方面展开。1、豪华质感的问题;2、软件兜售的逻辑问题。
1、豪华质感
在欧洲人眼里,美国人是暴发户,不注重细节和品质,甚至生活方式上也没有欧洲人那么温文尔雅,所以美国人可以制造比较贵的产品,但却无法孕育豪华品牌。这就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豪华品牌都集中在欧洲。
可是,中国消费者特别偏爱欧洲豪华品牌,不单单是汽车领域,服装、箱包、摩托、化妆、手表统统如此。
相比之下,那些在美国销量比较好的车型大内饰朴素,动力够强,安全配置丰富,这不太符合中国消费者的习惯(除家用车)。中国消费者虽然也需要动力和安全,但最能影响中国消费购买决策的主要还是豪华感,也就是所谓的大气、豪华、有面子。
如果说早期中国消费者选择特斯拉Model3是因为智能化,那么在小鹏P7做到了同样智能之后,更丰富的应用场景以及更高级的豪华体验就变得尤其主要了。
于是,小鹏P7尽量营造豪华氛围,尽量避免缺乏质感的问题。在P7上,消费者看到的、摸到的、用到的、听到的几乎都采用了不错的材料,小鹏P7特别在意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营造,在内饰用料以及做工方面力图塑造豪华感,最典型的莫过于智能音乐座舱增强套件。
增强套件包括丹拿音响和Nappa座椅。在20万级别投入如此之高的音响配置并不常见,这恰恰反应出小鹏们更知道中国消费者的G点在哪。毕竟,一款好的音响在提供足够优秀的视听盛宴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对静谧性的要求,而静谧性又是中国消费者感知豪华里最重要也是最主观的因素。
2、软件兜售逻辑
马斯克在2020年4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说中国特斯拉车主只有1-2%的买了全自动驾驶服务(FSD,FullSelf-Driving),说明海外的逻辑并不一定适合中国。
以FSD服务超过6万的定价,大多数消费者都很抗拒,一则感觉没必要,二则感觉过于昂贵。因此,在捕捉中国消费者与软件价格的心理预期上,或者说在FSD定价和市场面前,中国品牌们肯定会另辟蹊径。
所以,小鹏P7在给XPILOT3.0软件选择两种定价体系,单独购买升级花费3.6万元和在购买小鹏P7时一次性付费购买价格为2万元---先建立一个预期,再给予一个劲爆的价格,从让消费者在对比中感觉「赚到了」。这很中国特色。
中国消费者这种独特的对比购买心理,也只有中国企业能琢磨透,因此我更认为在未来很多行业都会出现「中国人更了解中国人」这种现象。
关于整个XPILOT3.0的部分,几乎所有媒体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之为「更中国的自动驾驶」。
不同于美国,中国高速路况时速低、加塞、乱并线时有发生,因此在安全策略上,NGP需要考虑的更多。进入高速,小鹏P7会自主优先离开最右侧的车道,避免被货车压低速度。一旦行驶速度低于设定的巡航速度,小鹏P7会倾向于适时超车,选择顺畅车道的方案。
而且,小鹏P7变道不会拘泥于超车道逻辑,可以适时左右车道选择。也就是说超车道上有慢车,小鹏P7也会自我判断超车逻辑,同时对后方来车做好足够检测,一旦检测到有加速驶来的后车,车辆会行驶会原车道,避免事故的发生。
这种实用且创新的驾驶体验会让消费者考虑到日后使用频率并参考售价做出选择,结果就是73.4%,98%的用户选择了有辅助驾驶功能的Xpiolt2.5、Xpilot3.0的P7,智能化比例极高。
第二点「特斯拉是由海外进入中国的全球性车企,而非中国进入全球」也可以分两个小方面展开,1、智能化体验;2、电池售后
1、智能化体验
由于某些原因,中国和海外的互联网是相对隔绝的,这就导致了两者之间完全不同的应用生态,从云服务到社交软件,中国自成体系,这一点从手机上很容易就能看出来。
由于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实在太快,全球市场研发的许多所谓智能化产品在中国面前简直就是「战五渣」。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车机系统,当中国品牌的车机系统发展到语音、手势甚至智能座舱时,合资品牌推出的车机系统依然不能满足日常需求。
比如福特在海外做了很多年的SYNC系统,轻轻松松就被福特中国出手做出的SYNC+系统秒杀。中国独特的使用习惯使得外来的和尚念不好经。
另外一个论调是,由海外进入中国的,而不是中国输出海外的,往往会呈现一定劣势。原因很简单,中国软件市场特别巨大,一款软件或者产品要经过中国几亿人的共同测试,输出海外之后极少发生BUG,Tiktok、Wechat已经生动演绎过了。
但是当海外软件进入中国后,很容易就触发各种BUG,或者是因为软件同时使用人数过多卡死,或者是系统不够稳定等等。在经历春运12306以及双11淘宝这种史诗级别的虐杀之后,中国互联网APP开发能力已经是世界上独一档的,也造就了中国互联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反应能力。
这一点可以视作小鹏P7和Model3之间的区别。小鹏P7由国内团队主导开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难度以及系统BUG的频次上更容易获得中国消费者的好感,同时在内容的选择上,空间也要更大一些。
影响更大的还是自动驾驶部分,我比较不建议消费者购买海外自动驾驶系统,原因是中国国情、驾驶习惯、地图数据以及居住环境等等,使得这些自动驾驶在海外应用的很好,但不一定在中国好用,而且目前很多海外自动驾驶公司在中国也没有研发团队进行本土化工作。
于是乎在挖掘消费者需求方面,海外车企没办法和小鹏P7竞争,比如中国消费者住楼房逛商场的停车问题,美国消费者就很难遇到,因此小鹏P7在最新的一次OTA推动中就增加了VPA这样的服务。像这种中国特色的应用场景,国内厂商更有优势。
2、电池售后
虽然电池技术在快速迭代,但中国消费者对纯电动车抗拒的最后一环就是电池,因此在解决电池疑虑上,特斯拉Model3和小鹏P7也是两种思路。
Model3针对电池提供8年16万公里的整车质保,且质保期内不低于70%的电池容量,质保水平属于国家法律规定的标准。
基于这一点认识,小鹏P7提出了4000元电池终身质保的服务,从根本性上彻底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其实,电池质保只是其中一个点,在全球竞争中,中国企业许多竞争策略都十分激进的,而且许多政策都是革命性的,正是因为这种极度内卷化的竞争策略,使得中国纯电动汽车发展比海外更快。
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就是这样一步步走来的,所以在纯电动汽车上,我更愿意相信中国会比国外做的更好。
为什么好多人都退抖音了
为什么好多人都退抖音了如下:
被温水慢煮的老用户,一时之间还感受不到这种强烈而突出的变化,直到偶然间看到一条“重回2018年抖音”的视频,才猛然间发现,抖音已经换了模样。
更有意思的是,在国内,抖音、快手、B站正愈来愈趋同,曾经剑拔弩张水火不容的平台正在共享相似的潮流,并采用着相似的产品功能。相似是在国内互联网环境下的求生之道,但这同时,也让他们在当初的老用户眼中变得平庸且无趣。
2018年的抖音,流行的是卡点变装、运镜变焦和丰富多彩的音乐及乍听起来十分炫酷的小语种神曲。在各方面,2018年的抖音都向外界强调自己的新潮。但现在,2022年的抖音无限压缩了技术流的生存空间。
曾经红极一时的技术流网红们要么早早转型,偶尔趁着怀旧风拍一期运镜水平高超的视频,引得评论区的老粉丝赞叹一句:“不愧是技术流”;要么则没有跟上时代,已经被算法抛弃,在“过气”中坚持着似乎已经没有意义的事情。
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Tiktok正在全世界范围攻城略地,它最突出的方法论几乎和抖音当时一样——用文化地形差以高打低,年轻用户的绝对占比使得TikTok的视频潮流仍然拥有年轻、性感和活力的标签,和抖音形成了鲜明的代际之差。
文章分享结束,tiktok攻城和为什么好多人都退抖音了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