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tiktok开始反击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魏德:美国制裁越来越随意,中企反击之战怎么打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冬奥会中国首金是谁
2022年第24届冬奥会中国首金是短道速滑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比赛。分别是曲春雨、范可新、张雨婷、武大靖和任子威。2月5日晚,中国短道速滑队在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决赛中,以2分37秒348比第二名少0.016秒的微弱优势为中国拿下北京冬奥会的首金。
在半决赛比赛中,中国队被对手干扰,经裁判审议,俄罗斯奥运队和美国队犯规,中国队以小组第二进入决赛。
在决赛中,第一棒范可新强势起跑,抢到第一领滑的位置。但是裁判吹停了比赛。随后第二次重新开始,中国队一开始排第三,第二个交接棒曲春雨超越,到第二的位置第三棒任子威完成了对意大利的反超,拿到第一的位置。第四棒武大靖稳扎稳打守住第一,保持第一领滑的位置,把下一棒交给了范可新,范可新把速度带起来,和其他对手拉开了差距。此时身后的加拿大和匈牙利的队员摔倒了。中国队把下一交接棒给到了曲春雨,曲春雨在前面遥遥领先。还剩最后几圈,下一交接棒任子威拉开了近四分之一圈的差距。最后一个交接棒交给了武大靖,虽然意大利最后一棒滑的十分快,把差距缩小,但是武大靖仍然保持第一的位置,最后为中国队夺得首金。
武大靖在上届冬奥会上接连刷新世界纪录,获得短道速滑男子500米的冠军,这也是中国在平昌冬奥会上唯一一枚金牌。任子威是上届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亚军,范可新作为一名28岁的老将,获得过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1000米的银牌,短道速滑一直是中国在冬奥会的强势项目。在往届的冬奥会中,中国总计获得了13枚金牌,其中短道速滑就拿下了10枚。本次冬奥会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拿到首金,是众望所归也是运动员们不懈努力的结果。
魏德:美国制裁越来越随意,中企反击之战怎么打
【采访/观察者网张广凯】
蚂蚁集团上市之路,出人意料的艰难。在中国官方突然叫停之前,实际上早在10月初,就有消息称,白宫内部已经讨论了将其加入实体清单的可能性。
但与蚂蚁已经几乎垄断国内市场,中国基于现实的风险防控因素进行审慎管理不同,蚂蚁目前在海外市场的份额还微不足道。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早早发出制裁威胁,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变化。
美国制裁中兴、华为,理由是它们违规同伊朗做生意,试图打一场事实层面的战争。美国制裁TikTok,因为它占领了美国市场,“可能”影响国家安全。这两点在蚂蚁身上都不满足。你没有违反美国法律,也没有威胁美国市场,仅仅是在中国取得了成功,就可能遭受美国制裁?
而蚂蚁上市计划暂缓后,据路透社报道,特朗普政府也搁置了将蚂蚁集团列入黑名单的计划。据其中三名知情人士透露,导致特朗普搁置该计划的因素包括不想在大选前跟华尔街对抗,以及面临诉讼的可能性。
然而中美之间的博弈并不会随大选而落幕。美国政府为什么可以越来越随意地挥动制裁大棒?在新的形势下,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应当如何反击?观察者网专访了高博金律师事务所驻上海代表处律师魏德(WadeWeems)。高博金律师事务所曾代表福建晋华等中国企业应对美国制裁。
高博金律师事务所驻上海代表处律师魏德
观察者网:彭博社报道称,白宫最近讨论了蚂蚁集团进行制裁的可能性。其实蚂蚁集团目前在美国的业务非常少,即使制裁发生,对它的影响有多大?
魏德:现在制裁还没有发生,因此我们也不知道所谓的白宫讨论,到底涉及了哪些可能的理由。不过从媒体的报道来看,蚂蚁金服可能会被加入实体清单。
被加入实体清单,意味着企业将不能够获得任何以美国为来源的出口,包括美国生产的产品、美国的科技、美国的软件等等。而且清单的限制范围是广泛的,不仅仅是直接销售,经由其它国家的二次、三次销售它一样要管。只要是来自美国的产品、软件、技术,都不能够被转移给清单上的任何一个实体。
所以蚂蚁虽然在美国市场占有率比较小,但它只要用到了美国的产品,就会受到影响。蚂蚁依赖美国产品的程度到底有多大,将会决定美国潜在禁令的影响程度。
观察者网:美国潜在制裁的理由是蚂蚁集团可能垄断全球数字支付体系,掌握美国金融信息,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但既然蚂蚁集团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还几乎为零,上述指控是不是过于牵强、随意?有什么法律依据呢?
魏德:采用实体清单这种工具,对美国政府是比较容易的。因为相对来讲,将外国企业加入实体清单的标准比较低,不需要非常强有力的证据。对于威胁国家安全的认定,行政机关有相当大的自主裁量权。
有时候美国政府做出一个制裁决定,也不一定只从制裁的经济效果来考虑。有时候美国政府知道一些被制裁企业可能并不那么依赖于美国的出口产品,但仍然要做出一个放到实体清单上的决定,因为这会产生一些象征性的意义。
比如最近美国也曾把新疆的若干家企业放到实体清单上。有一些新疆企业,比如说普通的纺织企业,和美国并没有多么密切的往来,也不依赖于美国的原料和设备。它们被放到实体清单上,实际受到的影响是相对较小的。美国政府还依然要这么做,主要是为了表达一些政治立场。
只有当蚂蚁真的被放到实体清单上,我们才能看到美国政府给出来的理由是什么,到底有没有道理。如果真的是“可能垄断全球支付体系”这样的理由的话,会是比较新颖的。
观察者网:其实近期美国对中国企业的制裁,已经体现了一些新的趋势,蚂蚁集团并不是孤例?
魏德:我们也认为,最近几年来美国的贸易制裁有了一些新的趋势。第一种情况是,美国政府在施展贸易制裁的时候,把过去已有工具的适用范围扩大了,比如我们刚刚说的国家安全问题。
福建晋华就是这样一个例子。美国将福建晋华加入实体清单的时候,一段时间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理由。晋华原本和美光有知识产权纠纷,被美光起诉窃取商业秘密。所以我们只能理解为,窃取商业秘密可能也和国家安全是有关系的。现在,美国对国家安全的定义似乎是越来越宽泛了,有关机关可以较为宽泛地把很多东西都定义成危害国家安全。如果真像你所说,垄断全球支付体系也算是危害国家安全,这也是比较新颖的定义。
另外,美国也开发出了一些新的贸易制裁手段和工具。比如说用人权作为理由将公司列入实体清单,这是以前很罕见的,现在才开始大量出现的理由。
观察者网:确实像您所说,在国家安全的定义上,美国政府的自由裁量权是非常大的。它认为窃取商业秘密是威胁了我的国家安全,就可以把你加入实体清单。那么这个行政上的自由裁量权,会不会受到司法系统制约呢?法院能不能判定政府的裁量是错误的,从而叫停制裁?
魏德: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美国制裁和出口管制方面的基本制度。在美国,管制贸易的权力,归根结底是属于国会的。国会把其中一部分权力,授权给行政机关,这特别表现在跟外国打交道的领域上,比如对外贸易、外交事务等等。制裁和出口管制的权力,就是被国会授予到了行政机关。
在行政机关内,主要有两个机构在行使这项权力。一个是商务部,它主要负责货物的流动,也就是跟商品出口有关的事项。另外一部分权力属于财政部,它负责实施经济制裁。在这两项事务上,它们都有来自国会的授权。在这些授权下,它们的决定一定程度上可以不受司法审查。
不受司法审查是什么意思呢?主要就是说,它们每一个决定的事实部分,或者说决定的实体部分,一般是不受法院审查的。比如说一个公司想要直接去挑战一个行政机关的决定,说它的事实认定是错误的,它的理论根基是错误的,这些是比较困难的,法院一般都不予听取。这些决定本身,都属于行政机关自由裁量的范围,法院无法干涉。
在什么情况下,法院可以听取对美国行政机关的诉讼呢?主要是存在程序性问题的时候。比如在案件的处理机制上,政府应该召开听证会,允许我提交某些证据材料,或者在某一些程序上,应该给出合理的通知,让我有答辩机会。如果程序性权利受到侵害,当事人可以向法院要求救济。这是一般的情况。
当然还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我们并不能直接攻击这个决定本身,但是如果这个决定造成的附带后果,是法律所不允许的,那么法院也可以介入。
一旦行政机关把国会给它的权力过度扩张,就可能和美国法律的其它要求发生冲突。微信和TikTok的有关诉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这些诉讼中,相关企业不能说美国政府决定制裁它们的理由是错的,但是它们可以提出,基于政府所主张的理由所做的制裁,会导致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保护的言论自由权利受到过分的侵害。因此法院就要做出裁量,政府是不是可以施加这个制裁。
另外还有一些可行的方法,比如在涉及到人权的制裁上,美国政府对企业进行指控的基础,往往只是一些NGO提出的报告。这些企业就可以去攻击报告本身,被美国政府用作根据的报告,可能是不真实的。或者企业要求出具这个报告的NGO,去改变报告的内容,澄清说具体的某一家企业其实没有问题。
观察者网:高博金也曾经帮助过晋华对制裁进行上诉,在这类案件中,你们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魏德:一般来讲,当企业遭到美国制裁,我们可以先尝试跟美国政府进行一些沟通,理解它们制裁的真实目的,再寻求改变对方决定的办法。
当然,一个明显的问题是,现在中国企业想要在华盛顿寻求这样的对话,对方是不太有兴趣的。这跟以往有很大的区别。过去美国政府施加制裁的时候,目的只是要去改变外国企业的某些让美国不喜欢的做法。它把制裁当做一个筹码,要跟你谈判,说我不喜欢你的某些做法,如果无法改变,我就要制裁你。这时企业就有机会去跟美国有关部门讨论,怎么做才能打消美国对于国家安全或者其它方面的顾虑。
一个例子就是中兴通讯。美国把中兴列入实体清单,目的之一是为了促使中兴坐到谈判桌上,解决它在美国面临的一系列刑事和民事诉讼。当中兴开始在官司中妥协时,就被从实体清单上被移除了。
这是长期以来,实体清单最常规的使用方法,美国政府实施制裁,是为了跟其它部门协同合作,迫使美国执法行动中涉及的外国企业去谈判,去和解。
尤其是2018年,美国司法部出台了所谓的“中国行动计划”,针对中国企业的执法成为工作重点。美国经济管理部门的制裁,很大程度上是跟其它部门进行配合。
但是现在情况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对于中国企业,这个谈判过程是不存在的。美国政府对于中国企业的谈判请求,基本不予回应。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被制裁之后该怎么办呢?它必须要想方设法地让美国政府回到谈判桌上来。要达到这个目的,一个办法是来打一场诉讼,在诉讼这个场域下,政府是必须要回应的。这样一来双方也变换了交战的场地,有了一个更好的博弈平台。这是一个基本策略。
观察者网:还是以晋华为例,美光对晋华的窃取商业秘密指控是否站得住脚?背后是否存在一些政治性目的,是把中国整个国家作为打压目标?
魏德:政治层面,我没法评论。但福建晋华的案子,也能够彰显出一个趋势:在面对跨境知识产权纠纷的时候,企业不能够孤立地把它作为一个知识产权问题来看待,而应该考虑这样的纠纷是否会引发一系列可能的市场方面的风险和法律方面的风险,比如反不正当竞争,或者是反垄断,甚至国家安全。所以中国企业一定要有前瞻性的预估,需要一个综合性、全方位的应对策略。
观察者网:哪些类型的中国企业更容易遭到美国的制裁?
第二个方面,针对每一种不同的理由,美国政府采取的制裁或者管制手段是不同的。公司还应该考虑,在自己所处的高风险行业,美国政府一般会采取的制裁手段是什么。
第三个方面,一旦遭到制裁,自己受到的威胁有多大。刚才也说到,有一些企业,它跟美国可能来往相对少,它依赖美国出口产品的程度相对少。美国把它放进实体清单,可能对它影响并不大。如果你对美国的依赖性比较大,这个风险就相对更大。
观察者网:那么高风险企业有什么比较好的防范措施?
魏德:首先,如果你自己的风险点是无法控制、无法避免的,那么就应该对自己所承受的风险有所准备。你要对整个公司内部的流程运作,上下游的供应链,支付款的走向都通盘考虑,怎样进行一些重组,将美国制裁的影响降到最低。
第二,除了预防之外,你也应该提前准备一套遭到制裁后的应对性措施。不能等到这把悬着的剑掉在你头上了,你才开始应对。你需要提出一些有创造性的,或者相对激进的做法,而不是遵循老一套的规矩,去寻求和美国政府谈判。现在直接去谈判,只能是浪费大量的时间,取不到什么收益。
如果打一个军事上的比方,你的应对不能够只是正面出击,而是要迂回包抄。就像刚才讨论的诉讼战略,不攻击决定本身,而是去攻击对方做出决定的基本依据,迫使对方回到谈判桌上。
要做到这些,需要对美国政府的工作方式有想当的了解,了解不同政府机关的协同机制,以及它的弱点,找到合适的侧翼来进行攻击。
观察者网:美国大选已经近在眼前,如果拜登获胜,对中国的态度会相对温和吗?中国企业越来越多遭遇贸易制裁的长期趋势,是否仍然不会改变?
魏德:政治上的事情很难预测,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是一个基本事实就是,特朗普政府过去几年的对华政策,是他少有的得到国会两党共同支持的政策。这就意味着,不管是谁当选,对中国的执法政策,在大选后很有可能还会延续下去。也许在具体的执法细节上会有一些变化,但大的方向不会改变,因为我们现在没有看到有人提出跟特朗普政府截然相反的中国政策。
观察者网:我们看到,现在中国政府也推出了不可靠实体清单等手段,来制裁美国企业。在晋华的案子里,晋华还向中国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禁止美光相关产品在中国的销售。目前中国在很多领域对美国产品还是比较依赖的,实行对等反击是否明智?
魏德:确实,仿佛镜像反应一样,美国采取的很多做法,在中国也逐渐地发展起来,包括不可靠实体清单,包括出口管制法的实施,显然都是跟美国相似的。
任何制裁也好,出口管制的也好,肯定都是双刃剑,会对制裁方也有损害。对美国来讲也是如此,每次把任何一个外国企业纳入到实体清单,都会在本国产生不利的效果,都会让美国供货商承担损失。
所以说,每一次的制裁决定都是一个计算,要权衡这一政策在海外达成的效果,以及在国内造成的损失。我们自然也无法替中国政府计算,猜测政府是如何计算这些损失的,但相信政府一定考虑到了相应的后果。最好的情况,当然还是大家找到一个建设性的解决办法,使得双方能够互相合作、避免损失。
上线三周下载量破250万、七日留存率45%,答题游戏又复活了
近期,在久无波澜的答题游戏品类又溅起了水花,一款叫《TrivialRoyale》的答题游戏上线后相继占领了各英美市场的游戏下载榜,在美国iOS平台还曾超越海外抖音TikTok,并至今稳定在答题品类下载榜头名的位置。
其开发商TeatimeGames表示游戏在iOS平台的次日留存率为45%,七日留存率也为45%,用户的每日使用时长大约为30分钟,上线三周时下载量已经超过了250万。这对他们来说是“意料之外但情理之中”,《TrivialRoyale》在传统答题游戏的基础上,增加不少细小而重要的改动,而它走红的最大诀窍,更在于抓住了年轻用户的心。
答题也能“吃鸡”化,还考验表情管理?
答题对战的基本玩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双方在限定的时间内回答同样问题,最后高得分者胜。
《TrivialRoyale》同样沿袭了这个框架,每一轮有5道问题,每题得分与回答速度有关,最后一题有双倍分数。在模式上,如游戏名所显示,《TrivialRoyale》引入了千人吃鸡的玩法,来自全球各地的1024名玩家将互相匹配进行1v1的对决,第二轮剩512人,第三轮剩256人,直到决出唯一的胜者为止。
吃鸡模式中的问题涵盖了常识、娱乐、科学、体育等各个领域,要坚持到最后夺魁并不简单。输过即重来,这个玩法显然大大增强了答题对决的竞争感,作为回报,胜利者将获得一顶“皇冠”,参与天梯排名,并且解锁聊天室,可以开始跟其他玩家对话。
没错,《TrivialRoyale》将“社交”做成了一种奖励。除了吃鸡模式外,游戏同样拥有指定的话题模式,比如动物、电影、文学、甚至是猜宝可梦等,在其他模式中,Rank跟聊天室同样要通过获得特定胜场来解锁。这种设定不仅给了初始玩家一定的目标感,也是通过“共同爱好”来形成更有效率的社交场景。
事实上,《TrivialRoyale》整个游戏都是建立在TeatimeGames自己打造的社交游戏平台——TeatimeLive上的。这个平台有一个最大的卖点,那就是让玩家“面对面”,《TrivialRoyale》自然也继承了这个特色。
当然,不是真的面对面,不然不知道有多少玩家会社恐发作。《TrivialRoyale》采用了类似苹果memoji一样的虚拟大头像,每个玩家进游戏前都需要“捏脸”来完成自己的造型,重点是——你还可以通过前置摄像头,让大头像模拟你的实时表情。
这意味着在跟别人对战时,你不仅可以发送像“厉害噢”、“我完全不懂”等内置短语,还能挤眉弄眼、尽情吐舌嘲讽,在领先时看着对方认真思考、毫无头绪的样子也是格外好笑。这种相互能看到对方实时表情的设计,显然为传统略显机械的答题对战过程增添了不少趣味和“人情味”。
虚拟形象的加入,还为《TrivialRoyale》在商业设计上增加了新的付费点。跟传统答题游戏一样,《TrivialRoyale》中有买辅助道具、观看广告等付费设计,同时,它还可以通过付费获得一些像耳环、眼镜等丰富形象的装饰品,此外还有一些丰富表达的手部动作。我们都知道,装饰品对玩家的吸引能力在很多时候并不比功能性道具差。
总体来说,《TrivialRoyale》显露出来的最大特质,就是年轻化。从整体的UI设计,到无论是流行的吃鸡玩法,还是自定义虚拟头像,或者是有着大量新鲜内容的题库(包括抖音文化、堡垒之夜舞蹈等),《TrivialRoyale》都在往新生代用户靠近,这多少打破了传统答题游戏有些“刻板”的印象,注入的社交性则将这些都联系起来,有了落脚的基础。
答题游戏元祖的反击
虽然《TrivialRoyale》是TeatimeGames这家芬兰新锐公司的首款冠军产品,但其创始人ThorFridriksson在答题领域可是不折不扣的元老。他在2013年设计的《QuizUp》可以说是开创了现代答题游戏的先河,这款游戏的总下载量超过1亿次,在当时前前后后获得了4000万美元的投资,被NBC改编成电视节目,最终以75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GluMobile。
或许国内玩家会对它的另一个名字更加熟悉,那就是当时由腾讯代理的国内版本《脑力达人》。
在开发《QuizUp》的PlainVanillaGames被Glu收购后,Fridriksson在2017年成立了新的工作室TeatimeGames,仅用了大半年时间就融资了900万美元,团队规模也增加到了20人左右。
“Teatime的目标是将游戏传统的社交体验带到移动端上,在实时对战的同时,还能看到对方千奇百怪的反应,这才是乐趣所在。”Fridriksson表示,“《TrivialRoyale》的成功让我松了一口气,它证明了《QuizUp》不是偶然,我们可以复制这种成功。”
《QuizUp》后期逐渐没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在商业化设计上面的欠缺,Fridriksson不想犯同样的错误,《TrivialRoyale》的商业化设计显然更加成熟完善,加入了装饰虚拟形象的付费点。他也从《QuizUp》时期的坚决不插入广告,到如今适当结合了广告变现的模式。
事实上,《TrivialRoyale》在初期上线时表现非常一般,在他们将其中的部分社交功能向所有人开放后(不只是胜者),游戏渐渐起飞。“社交媒体和网红们的亲睐真的帮了我们很多”,Fridriksson表示,“TikTok这样的年轻社交平台是《TrivialRoyale》推广的主阵地,我们接触了很多顶流的网红,他们大部分都很喜欢这个游戏,真正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多的新增用户。”
显然《TrivialRoyale》不仅在产品形态上有进步,对于眼下市场的熟悉和适应也是其成功的关键。
两度进化,会引领答题游戏3.0吗?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答题游戏只流行于电视节目和一些小型的线下场景中,而《QuizUp》在当时通过简洁流畅的产品设计、庞大丰富且细分精准的题库、Facebook等当时流行社交媒体的分享机制成功将它带到了互联网上,一时间成为引起现象级的追捧。
在《QuizUp》后答题品类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模仿者,但第二次明显的变革来自于2017年的《HQTrivia》,这款答题游戏由RusYusupov和ColinKroll制作,这两人曾做过Vine、Bounce和Hype等直播和短视频产品,他们将直播和答题得奖相结合,迅速又烧起一波答题热。
直播答题的风潮同样席卷到了中文互联网,当时被称为“新风口”。2018年初,《冲顶大会》、《百万英雄》等直播答题应用扎堆上线,在短时间内引起了市场的疯狂追捧。但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便随着广电总局开展清理整顿网络直播答题活动的通知而迅速退潮。
如今在美国iOS答题品类的畅销榜Top10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年沿袭《QuizUp》玩法的《TriviaCrack》系列表现依旧稳定,《HQTrivia》排在第九,剩下的更多是有着现实电视节目IP的产品,如《WhoWantstoBeaMillionaire?》跟《Jeopardy!WorldTour》。稳居下载榜冠军的《TrivialRoyale》,目前则徘徊在收入榜第十的位置。
在直播答题的整体风潮退散后,《TrivialRoyale》会引领答题游戏的3.0吗?从产品形态上看,它更接近于初始答题游戏的“现代流行升级版”,它更加游戏化,有着大大小小有趣的细节创新,实时表情的玩法是值得探索的亮点;但其后续的收入表现还待进一步观察,热度会不会跟其他一些答题游戏易来易去也是一个疑问,不过就现在来说,答题这个“古老”品类总算是重新回到了年轻用户的视野中。
你觉得散户抱团之后可以对抗机构投资者吗为什么
在股市上,散户们被机构“割韭菜”的历史总是生生不息、周而复始。
然而,在最近的美股市场,一场韭菜们联合起来对抗大机构的“反击战”正在声势浩大地进行着。
来自Reddit、Tiktok等网络平台上的散户力量大规模集结在GameStop股票的战场上,联合对抗在美国被称为“反财务欺诈的王者“、“中概股猎杀者”的著名空头机构香橼。
今年1月以来,GameStop的股价在20多天内被暴力拉涨一度高达785%,目前已逼得香橼“举起白旗”单方面宣布休战。
|史诗级逼空战役是如何打响的?
这场战斗的主角GameStop(美股代码GME),是美国一家已有37年历史的老牌游戏产品零售商,主要就是卖一些游戏碟片、游戏机以及周边等,承载了很多游戏迷的情怀。
但GameStop主要以线下零售为主,受线上游戏的冲击,GameStop近几年来连年亏损,而在新冠疫情影响下,2020年截止三季度的净销售额更是同比下降了30%,线下门店持续关闭,只能靠不断裁员和变卖资产维持生存。
很显然,从基本面来看GameStop并不是一家好的投资标的,甚至正在逐渐退出时代的舞台。
华尔街自然也不会放过大割GameStop的韭菜们机会,根据FactSet的数据,去年,GameStop的流通股做空率达到了97.75%,是美股市场上被卖空得最多的公司。2020年上半年,GameStop的股价一直在4美元左右,一度被认为有退市危险。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2020年8月,GameStop出现了一位“白衣骑士”——RyanCohen,他是美国宠物用品电商Chewy的联合创始人,也是一名风险投资人。
RyanCohen从8月末开始大举买入GameStop,几乎是凭一己之力将GameStop的股价拉升翻倍,在他的带领下,一些华尔街投资人士和“信仰级”散户们也开始跑步入场,从此,多头机构和空头机构开始在GameStop上展开持续对抗。
2020年,在双方的战局都还有输有赢,比较平稳地过去了,一直到2021年一月初,GameStop的股价还在18美元上下波动。
时间来到今年1月11日,GameStop宣布任命“白衣骑士”RyanCohen为公司董事。在这一消息的刺激下,GameStop的股价又翻了一倍来到40美元左右。这时,空头机构们坐不住了,纷纷高呼“这是泡沫,绝对的泡沫!”不仅不减持,还继续增加看空头寸,华尔街对于GameStop的目标价也始终维持在12美元左右。
而所谓枪打出头鸟,正当双方酣战之际,美国最著名的做空机构之一香橼忍不住在Twitter上发了一条微博,表示将直播阐述看空GameStop的五个理由,并且言辞较为激烈地指出该股票的购买者都是这场扑克牌游戏中的输家,GameStop的股价将很快回到20美元。
图香橼表示看空GME,图片截自于Twitter
但是此举很快遭到了“信仰级”散户们的大规模围攻,第二天香橼的Twitter账户受到了黑客的攻击,使之不得不先暂时锁定账户,并将视频转转放在YouTube上。
此外,在有美国版天涯+贴吧之称的Reddit上,大量的散户针对香橼的这一声明开始集结,号召大家共同狙击以香橼为代表的空头机构。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至此,散户们拉开了声势浩大的反击战。
发动这一轮反击战的主力军,主要来自于Reddit上一个名为“华尔街赌场”(Wallstreetbets)的分区论坛,里面的成员都是散户——也就是俗称的“韭菜”。
|匪夷所思的韭菜反击战
这场反击战从1月21日(周四)拉开帷幕,战斗力从1月22日(周五)开始爆发,GameStop当天股价一度上涨突破70%触及熔断,成交量超过1.97亿股,是过去30天的8倍。
而在经过了一个周末的蓄力后,散户军团们的战斗力指数更加惊人,1月25日(周一),GameStop盘中一度暴涨144.5%,股价触及158.97美元,换手率高达252%。
图1月25日GameStop的股价盘中暴涨,图片截自于雪球
“华尔街赌场”(Wallstreetbets)的分区论坛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呢?简单来说,就是一群不走寻常路、无脑做多的“信仰派”投资者集结地。
它们的主页上,是向着星辰大海航行着的战舰。
图wallstreetbets的Reddit主页
是坚信“Theyareincontrol”的笃定。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