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tiktok小狗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22岁女子全职当狗月入上百万,当狗的日常都在做什么,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tiktok小狗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22岁女子全职当狗月入上百万,当狗的日常都在做什么
职业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有一些职业消失,也会因为人们的需求增加一些新的职业。人们在选择一个职业的时候,或者是因为兴趣所在,或者是为了这份职业的收入,总有一个理由让自己坚持做下去。
但是一名22岁女子的职业,让人非常的费解,那就是全职“当狗”,是的就是像狗一样生活,包括吃饭、睡觉、玩耍等等日常活动。
一、曾经是一位眼镜店的配镜师,一个偶然的机会走上了“当狗”的岗位。这位名叫Jenna的外国女孩子本身是十分喜欢狗狗这个小动物的,在生活的时候,也会出现打滚、挠头这种模仿狗狗的动作。
但是她之前有一份人们都认可的工作,那就是眼镜店的配镜师,但是做了两年之后,一次在芝加哥的两名男子邀请Jenna参加一个模仿宠物的游戏,Jenna对于这个游戏也并不反感,因为她本身喜欢小动物。
一般的女孩子可能会喜欢模仿小兔子、小狐狸、小猫咪等这种比较偏像女性化的小动物,但是Jenna选择了模仿狗狗。
狗狗这个动物在现实生活中是非常的常见,大家对于狗狗的习性也不陌生,如果让自己偶尔模仿一下狗狗的叫声或者一两个动作,可能并不难,难得是让自己一直觉得并且身心自己是一条狗,并且以狗的行为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思想,真的细思极恐。
二、妙龄少女甘心当狗,更多的人是出于猎奇的心理来看待这件事情。作为一名22岁的女子,很难想象Jenna像狗狗一样,并不是睡在床上,而是睡在自己的窝里。也喜欢别人把球抛出去,Jenna像狗一样那样欢快和雀跃得把球叼回来,期待得到主人的夸奖。
有人可能是出于恶作剧,故意把逗狗狗的球抛到水里,这种时候,即便是真的狗狗可能也会由于要不要下水,但是Jenna却会毫不犹豫地跳下水里把狗狗叼到岸上。
甚至还会让主人,给自己栓上遛狗绳,带着自己外出吃饭的时候,像狗狗一样蹲在地方,去舔食盘子里的食物。感觉这种是一种丢失尊严的职业,或者是失去自我的职业。
更多的关注Jenna日常的人,可能并不是多么喜爱狗狗,而只是想看看一个妙龄女子如何像狗狗一样生活,带着这种猎奇的心理去看待这一切。因为这不会对自己形成任何的伤害,当然也不会考虑到给对方带去的影响。
Jenna喜欢别人叫她“乖孩子”,只是猜测,Jenna在童年的时候可能得到来自父母的关注太少,才会如此的渴求自己被关注,被夸奖,甚至不惜扮作狗狗。
在心理学的范畴内,会比较考虑原生家庭对一个人行为和性格的影响,Jenna如此痴迷的做狗狗的行为,应该和自己的家庭也是有比较紧密的关联的。
但是新闻事件中,并没有对于她的家庭做更多的介绍,做父母的也只能通过这件事去反思,对于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父母培养孩子,不是为了让孩子哗众取宠,去做狗狗的。而是更多的实现自己的理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不知道这种当狗的日子时间长了,会不会对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22岁的大好年华,本身是应该是恋爱、运动、读书、玩耍的年纪,但是Jenna却选择了做狗狗,虽然吸引了很多的粉丝,也满足了自己被关注的目的,并且赚了很多的钱,但是长期过着这种装扮狗狗的生活,在心理上不知道会不会受到不良的影响,可能只有专业的心理学专家,才能够解释和解答这种疑问。
但是相信作为普通人,更多的人是接受不了自己的女朋友和家里的人做这个职业。即便赚钱再多,自己本人可能也可以得到乐趣,但是并不是大众观念里的认可。
并且也不能保持这种状态一直到老吧,毕竟别人的关注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Jenna却是当作自己的全部日常在过活。对于这种谋生和生活的方式,绝对是不提倡的。
写在最后: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爱好,但是一般的爱好可能会找到拥有共同爱好的、志同道合的人,但是作为狗狗的爱好,真的不敢恭维吧。希望Jenna还是能够找到一种赖以谋生的营生,而不是依赖做狗狗这个职业一辈子。
你应该知道的 13 个千禧俚语术语
注意,thinkpiece作家:千禧一代不再是“现在的孩子”的代名词。这一代人出生在1981年至1996年之间,使最年轻的千禧一代26岁,最年长的2022年41岁。这意味着他们年轻时流行的许多俚语不再具有他们曾经的文化分量。尽管如此,许多千禧一代的谈话仍然像2014年一样——即使谦虚地吹嘘自己的成年,他们在TikTok上被Z世代的兄弟姐妹烤了。继续阅读更多千禧一代创造的词及其背后的含义。
1.谦虚
如果你对自己的成就感到不自在地吹嘘,你总是可以依靠谦虚的吹嘘。以随意或自嘲的语气宣布一项重要成就可以让你吹嘘它而不会显得自负(至少这是本意)。大约在千禧一代开始达到重要里程碑的同时,社交媒体为谦虚的人提供了理想的平台。我做了一件事或我做了一件事的千禧年谚语是谦虚吹牛的经典例子。如果您选择沉迷于这种行为,请谨慎行事:2018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谦虚的吹牛可能会让人们不喜欢您。
2.狗狗
doggo这个词囊括了千禧年行话的整个小节。对于说这种语言的人来说,doggos(对其他人来说也就是狗)bork、blep和sploot。Doggos可以是蓬松的(floofs)、小的(puppers)和响亮的(boofers)。孩子般的语言旨在模仿狗如果能和他们的人说话的话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该俚语在2010年代在网上流行起来,特别是通过Facebook页面Dogspotting和Twitter帐户WeRateDogs。在互联网时代之前,根据牛津英语词典,躺狗是19世纪的俚语,意思是“低调”或“保持低调”。
3.成年
报税、洗衣服,以及在某些日子里,准备一顿比把麦片倒进碗里需要更多步骤的饭菜,这些都是成年人的事情。早在1909年,***就首次用作动词(字面意思是“成熟”)。今天使用的这个词,意思是“像成年人一样行事”,于2008年首次出现在Twitter上。随着最年轻的千禧一代在未来十年步入成年,这个词迅速流行起来。虽然它经常出现在半开玩笑的语境中,但它被用来强化千禧一代懒惰和不成熟的负面刻板印象。现在最年轻的千禧一代已经接近30岁,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希望)知道如何表现得像成年人一样——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必须享受它。
4.全部
不要与帆布包混淆,手提袋是完全的缩写形式。它出现在短语totesmygoats(或者totesMcGoats或totesmagoats)中,作为一种热情的同意表达。当他的角色在2009年的喜剧《我爱你,男人》中发出感叹时,保罗·路德对千禧一代的词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5.裴
Bae是一个爱称,源于AAVE或非裔美国人白话英语(也称为非裔美国人语言或AAL)。最初,它被用来指代重要的其他人。到2014年,品牌开始使用俚语来推销他们的产品(如“MountainDewisthebae”),因此很难反讽地使用它。
6.是我
千禧一代说我是为了确定他们对某事的感觉。故意使用糟糕的语法以一种有趣和自贬的方式使用。例如,在网上看到一个令人尴尬但相关的帖子,可能会促使某人评论:“是我。”
7.关于Fleek
OnFleek首次出现在Vine上——最后一个真正的千禧一代社交媒体应用程序。在2014年6月21日发表的一段短片中,当时16岁的凯拉刘易斯用这个词来形容她的眉毛。今天onflek可以应用于任何完全符合要求的东西,但华丽修饰的眉毛仍然是最强烈的联想。
8.重影
随着越来越多的约会生活转移到网上,千禧一代创造了这个词来形容他们这一代特有的现象。重影意味着在没有警告的情况下突然切断与您生活中某人的交流。这种行为在Tinder时代之前就已经存在,但现在很多人全天都拿着手机,感觉很难摆脱。
9.凉豆
酷豆可以与酷互换使用以表示认可。豆类的加入对感叹词有何影响根据Merriam-Webster的说法,这个俚语可以追溯到1985年,当时最年长的千禧一代只有4岁。尽管他们可能没有创造这个词组,但这一代人确实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普及了它。
10.错失恐惧症
首字母缩略词FOMO(发音为foh-moh)代表“害怕错过”。它描述了人们在没有你的情况下玩得开心的普遍焦虑感,近年来它越来越受欢迎。随着社交媒体在2000年代盛行,FOMO成为千禧一代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11.基本
千禧一代将基本款作为一种贬低方式来描述一个坚持陈旧、过度使用的趋势的人(通常是女性)。在2010年代,这意味着UGG靴子、瑜伽裤和南瓜香料拿铁咖啡。当Z世代开始使用cheugy来描述任何过时的东西时,他们几乎彻底改造了这个概念,通常是因为它在基本的千禧一代中很受欢迎。
12.斯莫尔
这种小的替代拼写用于描述令人难以忍受的小而可爱的东西,例如小狗或小猫。如果主题特别小,则可以称为***olbean(显然,bean是千禧年白话中的一个主题)。Smol经常出现在doggo的前面,这是千禧年术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
13.亚斯
尽管它在2000年代成为千禧一代的主流俚语,但yas起源于1980年代的酷儿、POC亚文化。有趣的感叹词是的!通常在舞会上听到,竞争对手(通常是拖曳式)会在地板上大摇大摆地炫耀他们最凶猛的外表。舞厅场景给了我们许多被更大文化所使用的词,包括werk、shade和serving。
阻止垃圾短信(用幽默来回怼垃圾短信)
<body>
我很困惑。我不叫凯文,我也不是兽医,我也没有资格帮助这个人和他的小狗。当我几乎要打出“对不起,号码错了”的回复时,我才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试图让我确认我的号码的骗局。
我没有回复,但很多收到类似短信的人都回复了。有些人甚至通过编造荒诞的故事和发送滑稽的信息来回击发送垃圾短信的人。他们开始恶语相向,有时还会把对话的截图发到网上。
萨里大学(UniversityofSurrey)研究这一现象的社会学博士JackWhittaker说:垃圾短信越来越多,通过“引诱诈骗(scambaiting)”反击的人也越来越多(“引诱诈骗”指的是“假装陷入网络骗局以浪费犯罪者时间的行为”)。然而,专家们表示,回复短信只会让人收到更多的垃圾短信。
那些试图骗取收件人提供有价值信息的垃圾简讯,其实并不新鲜。最早的一些数字垃圾简讯是通过电子邮件连锁信发送的,其中最臭名昭著的是冒充尼日利亚王子的诈骗,声称需要收件人的帮助来存入一大笔钱。
智能手机的普及,使骗子们转而开始发短信了。2022年,垃圾短信变得更加个性化。他们经常模拟误导的信息,或用错误的名字来称呼接收者,再或者使用通用的打招呼方式(通常是“最近怎样?”或“今晚我很开心!”)来促使对方做出回应。
如果你最近收到过这样的信息,那么并非只有你是如此。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oloradoStateUniversity)专门研究网络犯罪和国际金融诈骗的J.MichaelSkiba教授说:“垃圾短信数量激增,令人难以置信。”他说,去年全球共发送了900亿条垃圾短信;在美国,从2021年1月到10月,共发送了470亿条垃圾短信,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55%。据垃圾邮件拦截公司RoboKiller称,仅在2020年,诈骗短信就在美国造成了8600万美元的损失。“人们总是被这些信息狂轰滥炸。”Skiba教授说道。
Skiba教授说,从骗子的角度来看,短信比电子邮件有几个优势——来自电话号码的提示比来自一个简单的电子邮件地址的提示能引起更少的怀疑,而且短信的随意性使得语法错误不那么明显。许多人也会有回复短信的冲动。Skiba教授说:“这是一种心理伎俩,因为你知道短信是错的,但它会激起你想要帮助对方的欲望,并说,‘你弄错电话号码了’。”
然而,另一端的人很可能是在呼叫中心与一群有组织的骗子合作,并希望你准确地说出这句话。一个简单的回复足以让骗子验证一个电话号码是真实的。这种回应会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可能会让你的手机收到更多的垃圾短信。最后,骗子希望至少核实你的号码,以便有可能把它卖给其他组织;获得你的个人信息是一种“甜蜜的奖励”。
“我100%建议你不要回复。”Skiba教授说。
但浏览Twitter、Reddit、Instagram和TikTok后发现,人们并没有采纳这一建议。相反,许多人正在与垃圾短信发送者打交道,并将他们的对话发布给全世界。
印第安纳波利斯(Indianapolis)的医学副教授GabrielBosslet决定用越来越古怪的回复来对付最近发垃圾短信的人。从2000年初开始,他就一直在做这种事,当时他已开始回复那些显然是尼日利亚王子骗局的神秘邮件。一旦发现自己在和骗子通信,Bosslet就进入了“喷子”模式,编造各种稀奇古怪的故事和人物——越离谱越好。
当被问及他进行这些对话的目的是什么时,Bosslet说,他只是想与陌生人建立联系并互动。他提到了WandaDench的例子——一位奶奶不小心给当时17岁的JamalHinton错发了一封感恩节晚餐邀请短信(本来是要给自己的孙子发),而这个错误已成为了一项甜蜜的年度传统(每年Hinton都会被Dench邀请到家共度佳节)。他说:“我知道这非常奇怪,但我对这种互动持开放态度。”
来自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作家JasonTanamor也开始回复垃圾短信。和Bosslet一样,他并没有试图改变任何人。“我只是想让他们说‘deeznuts’(一种谐音梗),因为这能让我发笑。”Tanamor说道。对他来说,与垃圾短信发送者聊天可能很有趣;如果他有时间,他会尽量让谈话持续下去。
Bosslet和Tanamor都没有意识到,回复垃圾短信可能会验证他们的号码,并让发送者可以将其出售给其他垃圾短信发送者——导致更多的垃圾短信。但他们都不在乎。对他们来说,回复一些稀奇古怪的笑话是一种娱乐。并且两人都对电话另一边的人表达了同情。
有另一些人则采取了更报复性的方法。萨里大学(UniversityofSurrey)的Whittaker说,有些人已经把引诱诈骗发挥到了极致,他们加入网上论坛,精心设计骗局来诱骗犯罪者。这可能很危险。他说:“引诱诈骗还可能(导致)侵入罪犯的电脑来作为一种公共娱乐形式。”这是有问题的,这可能会暴露人们的私人信息,而且这也是非法的,尽管引诱诈骗者可能声称这是道德制高点。
Whittaker提到了JimBrowning(一名youtube用户和软件工程师的化名),他用引诱诈骗的手段删除了与垃圾短信有关的呼叫中心的被盗文件。其他被Browning这样的人曝光的诈骗犯则采取了报复的方式,比如打击引诱诈骗者(伪造犯罪报告以呼叫执法机关)或引诱他们去危险的地方。
Whittaker说:“引诱诈骗的活动可能会变得相当激进。“而且,诈骗者很快就能掌握这些策略,所以浪费罪犯的时间实际上可以教会他们在浪费时间方面变得更明智。”
对于那些与骗子打交道的人来说,这是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只是作为一种对恼人的现代入侵的反抗,它可以是令人满意的。但这种反抗可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既要花费时间,也要承担在未来引发大量垃圾短信的风险,如果引诱诈骗者沦陷,那么这些短信可能会让他们面临财务或个人破产的风险。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TradeCommission)和消费者权益倡导者试图通过拒绝来电和努力在网络层面阻止垃圾短信的方式来反击,但垃圾短信发送者正在不断改进他们的战术,以绕过这些法律。这可能会让你觉得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处理这种令人沮丧的情况:开一个关于“deeznuts”的玩笑。
更令人担忧的是,现代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使得其中运行的应用程序也能随时收集你的个人信息和数据,并以此来向你推送大量的“广告信息”。
早在2014年,密码学家Zimmermann就开发过一款高度安全的智能手机——Blackphone。它运行着一个特殊版本的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阻止手机泄露有关你的任何数据。并且,这款手机还能够抵御黑客攻击和窥探等日常威胁。这种超私密智能手机(UltraprivateSmartphones)也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为2014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之一。
不过,现在的诈骗手段已经不单单是超私密智能手机能应付得了的,更多的还是需要用户自身随时随地提高警惕性。
参考资料: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2022/06/20/1054435/people-trolling-spam-texts/
https://www.guruin.cn/news/8962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technology/ultraprivate-smartphones/
网红狗俊介去世,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动物也成了网红
网红俊介去世了,很多人都无比难过自己少了一个表情包,俊介以往出现在互联网上的萌萌身影,又勾起了大家的许多回忆。
越来越多的动物成为了网红,我们也经常在网络上看到关于“汪星人”、“喵星人”的图片和报道,甚至还有一些比较另类的动物,比如会跳舞的乌龟、会唱歌的鹦鹉或者是熊猫宝宝等动物,都陆陆续续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网红。
之所以有这么多动物成为网红,我想主要有下面两方面的原因:
一、大众休闲娱乐的需要。现在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都在寻找工作之外的减压方式,养宠物成为广大老百姓工作之余的一种消遣。
比如小青年喜欢喂养个性动物,老年人喜欢喂养小动物排解寂寞,正是在这样一种心态的驱使下,动物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二、网络时代让动物成为人的代言。动物的行为一旦和人的头脑建立联系,很快人就会给她赋予不同的意义。在动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人的无奈和搞笑,在动物萌萌哒的外表下,表现的确实人们真实的心态,正是因为如此,网红动物更容易得到广大群众的接受和认同,因为他们会在人们疲劳、失落时带来欢乐,也会在陪伴主人的过程中,带给人慰藉。
网红动物的另一个可能,就是网红动物的商业化,他们的出现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形式,更多的是一种商业运作,一种变现的可能,就是在这种可能性的驱使下,使动物网红越来越多。
关于tiktok小狗和22岁女子全职当狗月入上百万,当狗的日常都在做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