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tiktok安全博弈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tiktok安全博弈的知识,包括罪人如何辩解自己无罪——海外抖音Tik Tok的困境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美国让步,华为有芯片了事情没那么简单!

来源|正解局

作者|正解局

世事皆博弈,有了更多筹码,才好谈交易,好做买卖。

有人就说,美国让步,华为终于要渡过难关了。

但实际上,美国人有着自己的盘算,哪会这么容易放过华为?

真实情况,不简单。

美国人放行,不是不可能

这个消息,目前美国政府并没有公布。主要是一些科技类和财经类媒体、博客在报道。

所以说,美国是不是让步,现在还不能确定。

但我认为,美国放行,也不是不可能。

为什么这么说?

一棍子“打死”华为,对美国是利益最大化的吗?不见得。

其实,封杀华为更像是一个筹码。有了筹码,就能通过谈判、博弈,拿到更多好处,实现最大利益。

所以,这也就不难明白,美国对华为的禁令很严苛,哪怕芯片本身不是美国设计生产的,就是用了美国设备、软件等等技术的,都不能卖给华为。

我们知道美国技术实力强,芯片生产怎么可能离开美国技术。别的不说,就是芯片设计中必须要用到的EDA软件,牢牢被Synopsys、Cadence、MentorGraphics这美国三巨头掌控。

但美国人仍然留了一个“口子”:

要和华为做生意,不管你是谁,哪个国家哪个地方企业(包括上海的中芯国际)用了美国设备、技术,就要向美国申请许可证。

美国人只要审查同意,就能继续卖芯片给华为。

实际上,美国的华为芯片禁令是在9月15日正式生效,3天后,也就是9月18日,美国芯片巨头AMD就公开表示,已经拿到向华为供货的许可证。

9月21日,英特尔也透露,拿到许可证。

所以,即便台积电没有证实,但获得美国许可证也是极有可能的。

为什么?

台积电对美国也有筹码

美国的华为禁令生效后,像三星、索尼、SK海力士等等华为的合作伙伴,都向美国提出许可证申请。

台积电主要做芯片代工,我先前说过,芯片代工可不像名字看起来那样简单,实际上技术十分复杂。

而且,台积电是现在全球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芯片代工工厂。

但芯片是工业产品,用户往往十分集中。毕竟,一个不到指甲盖大,布满电路的东西,既不能吃更不能喝,没普通人会去买。

台积电第一大客户是苹果。华为,只是第二。

但是,华为的订单增长非常快。

2019年,华为给台积电贡献了361亿人民币的营收,同比增长超过80%。

华为在台积电整体营收里的占比,从2017年的5%,到2019年一下涨到14%。

丢掉华为这样有潜力的客户,台积电哪怕嘴上不说,心里也会痛。

今年6月,在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在股东大会上就说,不希望受到美国禁令的影响而失去华为的订单。

谁会和钱过不去?

所以,台积电也在禁令后,第一时间向美国提出了向华为供货的申请。

上面也说到,现在AMD、英特尔两家拿到许可证,都是美国公司。

日本韩国公司就很不满被美国区别对待了。

谈买卖,都是需要筹码的。尤其是,和特朗普这样生意人出身的,原本连TikTok交易都要让美国政府抽成的总统。

不过,台积电手里有筹码。

今年5月时,我写过一篇文章说,特朗普强烈要求台积电赶快到美国设厂。

因为,美国在芯片领域,整体非常强,但是芯片制造上却是短板。

美国半导体用掉了全球47%的芯片,但却只生产了12%。像美军F35战机上的芯片,就是台积电生产的。

特朗普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一直希望能实现芯片自主可控,关键一个动作就是让台积电开设美国工厂。

今年5月,台积电宣布,有意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投资120亿美元,建一座工厂,生产5纳米芯片(目前最先进的量产技术),规划月产能2万片,能直接创造超过1600个高科技专业工作机会。

但工厂要在2021年动工,2024年开始量产。

现在,还远远没有到“关门打狗”的阶段。

所以,美国还得掂量点,不能和台积电把关系搞冷了。

当初就有传言,建这个厂的一个基础就是:保证台积电继续向华为供货。

但美国人也留了一手

据说,美国给台积电的许可证,就划定了条件:只能卖成熟工艺制造的产品。

至于什么叫“成熟工艺制造的产品”,还没有明确的定义。

华为10月22日要发布的Mate40系列搭载的麒麟9000芯片,用的就是台积电纳米工艺。

因为禁令,据说华为下单1500万片芯片,但台积电只交付了880万片左右。

所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演讲时说,麒麟9000芯片很可能是华为自产的最后一代,自此之后麒麟芯片将成为绝唱。

简单地说,华为最急需的芯片,还是没法买到。

台积电也只能为华为生产入门级芯片。

世事皆博弈。

不得不承认,博弈双方基本很难势均力敌,总有一方膀子更粗一些,拳头更硬一些。

归结起来,还是要自己膀子粗起来、拳头硬起来,有了更多筹码,才好谈交易,好做买卖。

因为别人从来不会,凭空让步的。

为什么说牛市没那么快结束

上周君临推送的一篇文章牛市什么时候结束?,深受读者欢迎,阅读量破了近期的记录!

读者的反应也是两极分化,辩论激烈。

一种观点认为,行情已经结束,根本就没有牛市,比如下面这位——

但君临并不认可这种观点。

君临认为,牛市的第一篇章,也就是疯牛-金融牛,或许已经结束了,但更长跨度的慢牛,或许正徐徐展开。

因为,这是决策层的需要。

01

2019年的春季行情为什么结束了?

我们先从下面这张图讲起。

很多投资者都会对去年年初的一轮行情记忆犹新。

去年初,上证指数一度从2440点上涨至3288点,3个月时间,涨幅接近35%。各种科技股概念轮番炒作,颇有牛市气象。

但没想到,4月之后,大市跳水,行情快速终结。

2020年的这轮行情,目前看来,竟然跟去年这波的曲线是如此相似!

难道是要完美翻版吗?

那么,我们看看,去年初的行情为什么就突然结束了?

拆开来看,去年的行情,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月份,2440-2600。

这个时候A股经历了2018年整整一年漫长的熊市,估值处于极度低估状态,外资开始悄悄买入。

是的,只有外资在买入,内资则按兵不动。

第二个阶段,2月份,2600-3100。

内资大举加仓,买入资金约2000-3000亿元,仓位提升了10%左右。推动了股指的快速上升和行情的火爆。

第三个阶段,3月-4月中,3100-3300。

缺乏增量资金的进入,导致市场踌躇不前,然后内外资先后撤退,公司管理层掀起减持潮,行情终结。

我们前面的文章中分析过,A股市场上有4股力量在博弈:外资、内资、法人、散户。

在牛市中,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通常是外资。

他们善于在全球市场中寻觅机会,哪里低估就往哪里去。

所以通常是外资先行进入,潜伏。

内资是趋势投资者,机敏,并跟进及时,通常也能吃到大肉。

法人通常是理性投资者,因为他们掌握着企业经营的第一手动态,需要大量的资金进出,因此也是对资金面极为敏感的一群人。

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的资金占了A股的一半,足以左右市场的变化。

散户,虽然交易量大,但通常也是后知后觉的一群人。

一般情况下,都是牛市进入中后期了,股指创出新高之后,散户才会大量进场,成为垃圾股行情的交易主体。

我们再看去年的行情。

首先是美联储缩表,美债利率上升,导致资金从新兴市场国家回流美国。外资在3月6日之后,开始撤退。

接着是3月中的两会时间,决策层释放出来的信号是有松有紧,以稳为主。

一方面,GDP目标6-6.5%,比2018年的6.6%要低,目标不高,放水动力就不足;

另一方面,核心政策是减税降费,休养生息。

也就是说,刚刚搞完去杠杆,反弹一下可以,大放水就别做梦了。

于是,两会结束后,内资也撤退了。

外资、内资都先后撤退,法人和散户又没有加仓,行情自然就难以为继了。

02

近十年的春季行情为什么没能持续?

2019年的行情,本质上是历年春季行情的一次常规演绎。

有经验的投资者都知道,很多年份的春天,A股都会有一轮不大不小的“春季行情”。

我们以近十年的情况为例子:

2010年,2月初-4月中,上证2900-3200,涨10%;

2011年,1月底-4月中,上证2650-3050,涨15%;

2012年,1月初-3月中,上证2100-2500,涨19%;

2013-2015年,表现不明显。

2016年,1月底-4月中,上证2600-3100,涨19%;

2017年,1月中-4月中,上证3050-3300,涨8%;

2018年,全年熊市,表现不明显。

2019年,1月初-4月中,上证2440-3300,涨35%。

整体来看,过去十年中,有6年出现了明显的春季行情,涨幅约10-20%之间。

时间大多发生在1月-4月中。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规律性的行情机会呢?

君临认为,这主要源于市场资金对两会政策的期待,由此进行的预期埋伏。

在过去的文章中,君临曾分析过,两会是A股最大的政策窗口。

比如在2009年、2015年的两次牛市中,行情发展的主线都是围绕着当年两会的政策主题进行发酵的。

2009年的两会主题是四万亿基建投资,所以当年的牛市主线就是钢铁水泥等周期股。

2015年的两会主题是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主线就变成了工业机器人、新能源车、网络科技股。

但是,市场资金也很清楚,

对两会的押注,取决于消息的落地,有没有超常规的表现。

如果政策力度是超常规的,那么行情就能持续下去,演绎成为一轮牛市。

但如果没有,那么已经炒起来的估值,就将缺乏支撑点,大家就只能鸣金收兵,等待下一次机会了。

2019年的春季行情,就是这么一种情况。

03

这轮行情,不是春季行情

很明显,这轮行情,不是春季行情。

而是发生在下半年的7月1日。

一般来说,A股上半年看政策,下半年看业绩。

而半年报披露时间,大部分都集中在7月底-8月底,尤其是8月中下旬。

所以,下半年的A股行情,很多时候都是发生在金秋时节的8-11月。

但很显然,这一轮的行情,并不是由业绩驱动的。

事实上,回顾历史,A股的三大水牛都是发生在二季度之后。

一次发生在5月,两次发生在11月。

主要的原因,就是两会之后,经济基本面风云突变,超出了预期的状况——

政策随之发生大调整!

比如2014年,上半年的时候,上面开会定的调子还是谨慎乐观的;

但从年中开始,石油价格忽然开始跳水,从115美元急跌至30-40美元,并很快传导至消费端,形成通缩预期。

这种情况下,四季度决策层当机立断就进行了政策的乾坤大挪移。

那么,今年又发生了什么呢?

04

决策层的考虑是什么?

2020年的经济基本面,有两条主线:抗疫和抗美。

上半年的重心,无疑是抗疫。

我们看看针对疫情,两会是怎么说的。

首先是定基调: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

宽松基调下,四条对策:

第一,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第二,减税降费,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第三,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

第四,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

君临逐一给大家解读一下。

首先是“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怎样算是“更加积极有为”呢?

上一次,类似的提法发生在2017年的两会上,当时是这么说的:

“2017年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2017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财政赤字2.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000亿元。”

注意,在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下,2017年的A股,是一次全年涨幅15%左右的小慢牛行情。

而在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

一方面,赤字规模扩大1万亿;

另一方面,赤字率由2.8%大幅提升至3.6%以上。

在我国的财政体系中,3%的财政赤字率是一个警戒线,此次在特殊内外环境下,首次将财政赤字率大幅提升0.80个百分点至3.60%以上。

这也是我国历史上赤字率第一次突破3%,赤字规模也由2019年的2.76万亿扩大至2020年的3.76万亿。

可以说,这是相当大的积极力度了。

还有1万亿的特别抗疫国债,同比增加1.6万亿的地方专项债,同比增加5000亿元的减税降费等等。

减税降费其实是去年就定下来的政策,而今年则是进一步加码。

给小微企业定向贷款,同样是保民生,激活经济微循环的重要手段。

这些措施结合起来,力度比2017年要大得多,可以说这“积极有为”四个字,含金量是很高的。

今年的两会,因为疫情的关系,推迟到了五月中下旬。

5月22日召开,28日结束。

看看当时的A股:

5月22日市场跳水,说明资金是没啥预期的,避险为上。

后面,两会结束后,行情就开始逐步启动了,以小碎步的节奏往前,直至7月开始大踏步奔跑。

毫无疑问,一个多月后,随着政策的落地,“春江水暖鸭先知”。

05

下半年的主线,是抗美

2019年的政策主线是减税降费,由此带来了消费股的结构性行情;

今年上半年,在抗疫的压力下,减税降费继续,带来了消费股的抱团延续,茅台登顶A股市值第一。

但到下半年,君临认为,行情主线将发生变化。

主要的原因是,内部的风险已经逐渐化解,但外部的风险正在升高。

目前,美国的疫情愈加深重,7月的日新增确诊数据已经高达6-7万人,比6月份的2万高出数倍。

随着疫情进入不可控状态,失业率持续攀升。

据高盛最新统计,约占全国人口八成的州都暂停了经济重启,或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放慢重启节奏。

这种局面下,选民对总统的失望可想而知。

据ABC新闻/华盛顿邮报联合进行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有六成的人对特朗普处理疫情的方式表示不满,这一比例较疫情爆发初期大幅上升。

综合多个民调数据,目前拜登对特朗普的支持率已经领先10-15个百分点左右。

拜登什么都不用做,只要选民足够愤怒,他几乎就可以躺赢。

现在离11月初的美国大选还剩下3个月左右的时间,业界分析师预计,特朗普极有可能背水一战,在祸水东引方面做些危险动作。

看看最近的几条新闻:

第一条,7月6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表示,出于安全原因,美国正考虑封禁tiktok、微信等社交应用。

同期,美军飞机连续三天在中国南部海岸进行了近距离侦察行动,最近距离广东仅95公里,这是十分十分危险的举动。

第三条,7月14日,英国宣布停止在5G建设中使用华为设备。这显然是迫于美国在背后施加的压力。

第四条,7月15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表示,美国将对部分华为员工实施制裁。

第五条,7月16日,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全面禁止中国共产党员及其家属赴美旅行,拟议中的总统公告还可能授权美国政府撤销在美中国共产党员及其家属的签证。

第六条,7月17日,美国海军“尼米兹”号和“里根”号两个航母战斗群在南海举行“双航母”演习,这是美军本月第二次在南海海域举行“双航母”演习。

……

来自太平洋对岸的压力,可谓是步步紧逼。

中国该如何应对?

归根结底,还是要打造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产业链。

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用金融手段为科技产业赋能。

我们知道,中国的金融市场,大头是银行为主体的债务融资渠道。

这种渠道,对于借贷方的信用、抵押物非常看重,结果就是拥有政府担保和资源的大国企往往能获得优势,而民营企业、创业企业、高风险的科技企业备受冷落。

要扭转这种局面,唯有寄希望于我大A股!

这是一个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降低科技股的发行门槛。

手段包括:

a,开设注册制的科创板,让没有盈利的科技企业都能来A股上市;

b,将相对成熟的创业板也转为注册制,鼓励更多科技企业来上市;

c,新三板推出精选层,降低投资者的交易门槛,提升活跃度。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6月30日,2020年A股首发企业数量达119家,同比增长80%;

IPO募资总规模已达1392.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30%,更是创下近5年以来的新高,仅次于2015年的大牛市。

这还是创业板注册制、精选层没有大规模铺开的情况下,下半年呢,毫无疑问会更火爆。

第二步,为再融资松绑。

科技股上市了,但不是一次融资就能做大的,是需要有持续的融资投入才能茁壮成长的。

因此,今年2月份,再融资新规出台,为科技股的定增融资进行大松绑。

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7月6日,A股再融资规模达4874.32亿元。

目前,主板和中小板有232家企业再融资排队中,其中21家已经通过发审会。创业板方面,深交所已经受理93家企业再融资申请。上述325家企业计划再融资规模合计6423.82亿元。

市场预计,在今后的一年至两年间,定增规模会再次扩张到万亿元以上,甚至超越2016年和2017年的高峰状态。

第三步,引导科技股龙头的估值水平提升。

一个国家的科技产业,不是靠那些小企业、垃圾股来带动的,而是靠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的。

就像美国只有一个苹果,韩国只有一个三星,但足以支撑其手机产业链的强大地位。

只要大企业起来了,周边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一个上下游产业链,并发展成为一个市场化的生态集群。

所以,要点就是,如何提升科技股龙头的估值水平,让他们能够获得低成本的融资能力,加快发展的脚步。

一个合理的方式是:树立标杆,并制造赚钱效应!

于是我国成立了集成电路大基金,一期、二期,对科技股龙头进行集中式投资、带动估值的提升!

今年以来,以中微公司、沪硅产业为代表的一批芯片股大涨,7月中芯国际在各方面的保驾护航下火速通关上市,显然都是决策层所乐意看到的。

有些保守的投资者会说,现在的芯片股不都是市梦率了吗?

难道还能继续涨?

我就不信了,未来要跌起来,看你死多惨……

君临认为,你们说的都对,芯片股贵,未来会价值回归,这些都是大概率的事情。

但,绝不是现在。

因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在决策层的蓝图里,需要有一个适当泡沫的资本市场来为科技企业的昂贵资本开支进行服务。

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从2013年就开始了。

只可惜,当时的执行层没有搞好,一场疯牛将美好的蓝图生生中断了几年。

如今,决策层正小心翼翼的重启蓝图。

在经济没有明显向好,新兴产业的龙头还没有真正壮大之前,再次制造疯牛自毁长城绝对是决策层不想看到的。

因此这一次,会更小心谨慎,避免重蹈覆辙。

我们也可以更有信心,期待着一场A股大慢牛的稳步展开。

罪人如何辩解自己无罪——海外抖音Tik Tok的困境

厂家A收购厂家B需不需要征求客户C的意见呢?

这个就是抖音海外版TikTok在美国的困境缩影

好比有个江南皮革厂产品出口美国,深受喜爱

有一天隔壁皮革场把他给收购了,继续扩大生产过了几年,最后客户说:你们每年出口那么多包包给我收购的时候为什么没经过我同意呢?

说话的部门叫: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美国企业的收购都必须经过它安全审查才行可问题就出在如果被收购的企业不是美国的呢?

这就是TikTok不小心踩到的坑。

此前安全审查一直是主动申报而非强制要求的。更严格的增强版FIRRMA是18年8月签署的而,TikTok收购的Musical是17年,当时增强版还没生效。

更惨的是Musical注册地是开曼群岛(我都没听过)而总部在上海,创始人也是中国人。

既然不是美国公司又不用强制申报,为何要多此一举?

这样,一不小心就埋下一个坑。

对方的意思是:未经审查就不确定安全性,东西就不能继续卖了要不你把厂子买给我?

给你45天时间考虑!

但就算是卖,也有一个更麻烦的问题:收购之后的Musical和TikTok数据已经合并了,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完全融为一体,无法分割了。

可是如果不能分清楚哪部分是原先Musical的业务就得把整个TikTok都卖了才算合规坑,外有坑!!!

其实为了避坑从进入美国市场的那一刻起TikTok就已经态度极度谨慎了:几乎各个层级都找来了知名外国高管背书,首席安全官北美地区的市场负责人全部都是美国人。数据存储也全部都是在当地,试图证明自己的运营是安全的。

可什么才叫安全?

当年大北农收购美国种猪公司WaldoFarms也被否决了,理由也是安全,这说明安全是无法自证的!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对方处理TikTok并没有给出继续运营的具体条件,也没有拿出安全问题的实质性证据单方面做出有罪的推定。明摆着就是想驱逐抖音,被别的意思!这使得一家商业公司成为利益和选票博弈的牺牲品。

合规只是表象利益才是根本TikTok之所以遇到这么大的麻烦,无非是一家中国公司触碰了很多当地的利益!

而中国公司就是原罪一个顶尖的运动员可以倾尽全力场内的对手,无无论如何击败不了场外的裁判!

在竞争层面上,狙击TikTok的方案全部都失败了,无论是Facebook还是Twitter推出的短视频APP全部都石沉大海。

可裁判层面呢?

TikTok是跑到了第一可,如果我特朗普宣布资格无效呢?这也太不讲道理了吧!,可在许多领域,权力就是道理!

作为一家普通的商业公司TikTok无法和西半球最强大的权利对抗,最糟糕的结果是被列入实体清单悠永久封禁!

这就是中国企业出海的真实写照:危机四伏,夹缝生存,一路如履薄。

冰但幸运的是,在市场经济的孕育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脱颖而出在细分领域超越对手真正的力量是市场经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点赞(989) 打赏
Tiktok咨询
TikTok卖家交流群
跨境卖家专属社群
专家咨询
跨境卖家资讯群
集结行业大咖卖家,助力品牌出海,赶紧加入!
入群福利:
领取最新跨境行业研报+跨境工具导航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