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tiktok事件国家介入的问题,以及和华为手机还能卖多久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网红狗俊介去世,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动物也成了网红
网红俊介去世了,很多人都无比难过自己少了一个表情包,俊介以往出现在互联网上的萌萌身影,又勾起了大家的许多回忆。
越来越多的动物成为了网红,我们也经常在网络上看到关于“汪星人”、“喵星人”的图片和报道,甚至还有一些比较另类的动物,比如会跳舞的乌龟、会唱歌的鹦鹉或者是熊猫宝宝等动物,都陆陆续续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网红。
之所以有这么多动物成为网红,我想主要有下面两方面的原因:
一、大众休闲娱乐的需要。现在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都在寻找工作之外的减压方式,养宠物成为广大老百姓工作之余的一种消遣。
比如小青年喜欢喂养个性动物,老年人喜欢喂养小动物排解寂寞,正是在这样一种心态的驱使下,动物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二、网络时代让动物成为人的代言。动物的行为一旦和人的头脑建立联系,很快人就会给她赋予不同的意义。在动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人的无奈和搞笑,在动物萌萌哒的外表下,表现的确实人们真实的心态,正是因为如此,网红动物更容易得到广大群众的接受和认同,因为他们会在人们疲劳、失落时带来欢乐,也会在陪伴主人的过程中,带给人慰藉。
网红动物的另一个可能,就是网红动物的商业化,他们的出现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形式,更多的是一种商业运作,一种变现的可能,就是在这种可能性的驱使下,使动物网红越来越多。
1万亿国债会被冻结吗别忘了70年前,美国冻结我们8.05亿
最近这两年美国对中国的制裁是层出不穷,继华为中兴之后,TIKTOK和微信也被封禁了,不过相对于这些,还有一件事更让大家揪心,那就是我们还有高达1万亿的美元国债,这些国债会被冻结吗?
对于这个问题,网友分成了两派,有的人说美国越来越没底线,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另一部分认为美国不敢冻结我们的国债,否则就失去美元的信用和领导地位了。事实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70年前,美国政府还真的冻结了我们8.07亿美元的资产,而且冻结时间长达30年。不过啊,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老一辈领导人,那可不是好惹的,在这次冻结事件中,我们不但没有吃亏,反而赚了个大便宜,这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我们就聊一聊这段历史故事,同时探讨一下,美国究竟会不会冻结我们的国债?如果冻结,我们有没有什么反制措施?
这次美国冻结我们的资产,还要从朝鲜战争说起。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首尔被占领,几乎就在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介入战争,仁川登陆后,朝鲜半岛的局势急转直下,唇亡齿寒的道理中国人太懂了,中朝之间有超过1000公里的边境线,而且美国飞机直接轰炸了辽宁省丹东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势在必行了。1950年10月19日,先头部队38军,率先跨过鸭绿江。中美两国在战场上开始了正面对抗,这可是两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交手,即便在国民政府时期,美国都没有直接派军队参战,不过出于战略考虑,我们采用的是志愿军的名义,中美两国并没有宣战,美国为了不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也十分配合演出,默认了这一称号。并且严令飞机不得越过中朝边境。
但是在另一个战场,美国就对我们没这么客气了。1950年12月16日,美国政府颁布《冻结中朝资产条例》,对中国进行制裁,总的来说分成两个方面:
那么,美国总共冻结了我们多少钱呢?
这个是存在争议的,根据最早的统计是8.05亿美元,但后来,双方就这一问题进行谈判时,美国代表说实际上只冻结了4.017亿美元。原因是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反冻结措施,首先把一部分美元头寸转换成瑞士法郎、德国马克等非美元货币,存入瑞士银行,其次,动员海外机构抢救了部分物资和资金。但是中方代表对美国的这一套说法表示质疑,因为冻结不但涉及到政府账户,还有大量的个人,除此之外,还涉及到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所以具体的金额确实难以统计。
时间来到1979年,这一年,中美建交,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被重新拿到了谈判桌上,其中就包括朝鲜战争期间,中美互相冻结的资产。经过唇枪舌剑据理力争,美国政府于1979年10月1日宣布解冻中国的资产,根据后来的赔偿结果来看,美国人还是老老实实的还了我们8.05亿美元。
其实,和美国冻结我们的8.05亿美元相比,我们冻结的美国资产更为庞大,足足有19.69亿。而且从1950年冻结到1979年解冻,在这将近30年里,我们并没有付给美国人一毛钱利息,相当于白白用了20亿美元的建设资金。
估计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觉得奇怪,总是听说美国冻结他国资产,为什么我们能冻结美国20亿美元,而美国只冻结了我们8亿呢?
美国之所以只冻结了我们8亿美元,原因只有一个字,穷。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是典型的一穷二白,政府没有什么钱,1952年,我们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只有1.08亿美元,而个人就不用说了,吃饱饭都成问题,更不会跑到国外银行存钱了。但是这8亿美元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资金了。
接下来再说说我们是怎么冻结美国20亿资产的。
在美国宣布冻结中国资产后,1950年12月28日,中国政府发布《关于管制美国在华财产,冻结美国在华存款的命令》宣布管制和清查美国在华资产,冻结美国政府、公司及个人在中国的存款。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由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存在,列强在华可以享受特权,于是他们纷纷在中国设立公司,攫取巨额利益。新中国成立后,一部分外资撤离了中国,还有部分留了下来。其中英国公司最多有299家,美国第二,212家。这些公司把控着当时最先进,同时也是利润最高的工厂,比如电话公司、电报公司、轮船公司、码头仓库等。以上海电力公司为例,这是一家英国人倒手给美国人的公司,截止到被管制,资产已经高达5700万美元。美国人在中国的大量投资,在关键时候成为了我们制裁美国的武器。
所以当时的情形是,美国有大量的资产在中国,而中国由于一穷二白,损失相对较少。1979年中美建交之后,两国相继解冻了冻结的资产,这一遗留问题得到了解决。
但是这一历史事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特殊情况下,我们并不能排除美国冻结我们资产的可能性,而且类似的冻结事件如果再次发生,中国的损失将远远超过70年前。
第一、我们有大量的美元储备
截止到2020年8月末,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官网的显示,目前我国官方持有外汇总额为31646亿美元,不过虽然计价单位是美元,但我们的外汇并不全都是美元资产。具体有多少美国国债,我国外汇管理局的没有列出来,这个数据需要去美国财政部官网查,具体的数据1.074万亿美元。大约是我们外汇储备总资产的三分之一。
这1.074万亿美元是个什么概念呢?
2019年北京市的GDP是35371亿人民币,也就是说大概是北京两千多万人,两年不吃不喝创造出来的财富总和。而朝鲜战争时期,我们的外汇储备只有1亿美元,70年间翻了1万倍。都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可如今我们已经过了一贫如洗的阶段,但是大量的财富掌握在别人手里,这的确是让人担心的一件事。
第二、美国逆全球化策略
由于美元的世界货币属性,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把美元当储备货币,但是美国却不必储备他国货币,只是象征性的储备了欧元日元等货币,等值412亿美元。从这一点上看,中美是非常不对等的,在对华直接投资上,去年1月到10月,美国只有27亿美元,这和我们高达1万亿的美债储备比,简直是九牛一毛。而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搞逆全球化,号召美国企业回流,妄图孤立隔绝中国。其实全球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支柱,毕竟国家是国民利益的代表,如果想发动战争,难免会投鼠忌器。但是美国现在一意孤行,真的很难猜,接下来又会搞什么幺蛾子。
第三、美元为核心的货币体系和贸易结算体系暂时无法替代
如果美国冻结了我们的国债,损失的可不仅仅是这1万多亿美元的资产,更严重的是,人民币将被排除美元国际结算体系之外。美国之所以在全世界这么嚣张,不是罚款就是制裁,靠的就是美元的霸权地位。根据SWIFT公布的最新数据,美元在国际外汇储备和国际支付中的占比分别为60%和38.96%,而人民币只有2.02%和1.91%,二者还不是一个等级的。一旦被迫和美元强制分离,我们将面临经济波动、汇率不稳定、国际贸易结算困难等方面的问题。
不过虽然美国掌握着金融霸权,但也不是说随便就可以制裁别国的。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
首先,有没有正当的名义。
金融制裁需要国际社会的合作,需要有严谨的法律支撑的,严格的说这是需要联合国决议的,但是美国仗着自己的地位,把国内法律用到全世界,但无论如何,还算是有一定的法律约束,而不是听特朗普一个人的,比如《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反海外腐败法》等等,这些法律会有一定的适用条件,比如违反人权、武器扩散、洗钱等。
其次,美国政府的国际信用
诚然,美国是可以无端赖掉这1万亿的国债,但是如果师出无名。几乎就是宣告美国信用的破产,我们都知道美国金融运转的最核心之处就是国债,政府每年都是入不敷出,如今已经欠下了26万亿美元的天量债务,此外,各种金融衍生品也是以国债为基础,一旦国债信用出现问题,新发的国债没人买,手里有国债的会着急出手,金融帝国轰然倒塌,美元的地位也不复存在。
第三、动摇离岸美元市场,影响美国国内经济
一旦高达1万亿美元的国债被冻结,产生的能量将是几倍,甚至十倍。美元大概有30%以上的流通是在国外的,也就是离岸市场,发出去的货币就像泼出去的水,美国本土之外的美元,美联储是很难掌控的,而这部分泼出去的水又衍生出了多少金融产品,没人能算得清楚。中国高达3万亿美元的储备,已经连续十几年世界第一,占全世界外汇储备的30%,是第二名日本的两倍还多。中国是美国之外最重要的美元市场之一,美元是我们的软肋,也是我们的武器,我们完全有能力利用外汇储备动摇美元的价格和信誉,而华尔街的金融资本实际上就是空中楼阁,根本经不起美元和美债的大幅波动。
第四、造成大国之间直接对峙的局面
通过朝鲜战争,我们可以看到在大国之间发生矛盾时,双方都还是尽量克制,避免直接冲突,因为大家都知道,大国之间直接对抗后果实在太严重。那么,为什么说美国不会轻易冻结我们的国债呢?因为这是非常极端的方式,几乎就宣告了双方的敌对和战争。这一步棋,美国不敢轻易走,如果要走,我们必然强力反制,后果,那就只能发挥想象力了。
第一、制裁金融机构。
其中包括罚款、比如之前美国就因为洗钱问题对汇丰银行开了一张19亿美元的罚单。
第二、限制金融交易,冻结机构资产。
2014年美国制裁俄罗斯的时候,就限制了俄罗斯金融、能源行业的国际金融借款,当然美国也会对特定个人机构的资产进行冻结。
第三、排挤出国际结算体系。
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SWIFT系统了,2012年迫于美国的压力,SWIFT取消了伊朗30多家银行的会员资格,伊朗经济遭到重大打击,当年的石油出口下降了60%,货币雷亚尔也贬值了60%,伊朗回到了以物换物的时代,部分石油企业甚至只能用黄金来交易。这一招是非常狠的,起到的效果也明显,甚至完成了美国大兵没法完成的任务。所以,相比较冻结国债,用美元结算体系打击对手会更简单有效。
第四、冻结他国央行资产。
如果走到这一步说明制裁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但是冻结央行资产和美债违约其实是不一样的,美元和美债也不能划等号。严格意义上来讲,美债的信用要高于美元。这从发行机构上就可以看出来,美债是美国信用为背书的,美元是美联储印刷的,而美联储的性质是一家私营机构,自然和国家信用没法比。理论上说,只要美国还存在,美国国债就要一直有效。
所以,综合以上来看,美国国债违约的情况只有一个,那就是中美的直接敌对状态。但是为了守卫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我们要的不是十拿九稳,而是万无一失。
针对于可能被冻结的风险,我们从以下方面做出了应对:
第一、改善外汇储备的结构。降低美元的比例,增加欧元英镑黄金的储备。
第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国家信用。如果想摆脱美元压舱石的作用,就要把锚转移到我们国家的信用上来,同时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场景,在国际贸易和融资中多使用人民币。坚持金融和贸易对外开放。这是人民币走出去的先决条件。
第三、建立人民币跨境结算体系。如果不能打破美元体系一统江湖的局面,我们就要处处受制于人。而且现在很多国家也意识到,在美元之外建立其他结算体系的重要性,包括欧洲国家,也都在推进这一项目的进行。欧元的份额已经不小了,人民币也必须有一席之地,我们的经济体量和人口也是有这个实力的。
打破美元垄断,开辟人民币的舞台,这条路看起来很漫长,但70年前,那么黑的路都走过来了,今天我们还会怕吗?
哪些网站可以发帖
问答类网站:百度知道、百度贴吧、yahoo知识堂、天涯问答、新浪爱问、搜狐问答、奇虎问答等等。
第三方博客平台:新浪博客、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博客、网易微博、轻博客等。
论坛:猫扑、天涯等综合论坛以及各个行业垂直论坛等。
空间:QQ空间、百度空间、论坛空间等。
分类信息网站:58同城、赶集网等。
华为手机还能卖多久
作者|李曙光
编辑|胡刘继
9月15日是“薛定谔的iPhone12”发布前夜,也是华为芯片被断供首日。
这两个话题都上了热搜。于是,便出现了一种很奇妙的分层:有人满怀期待,iPhone12今夜到底会不会发布;有人扼腕痛惜,华为是否已到穷途末路,大骂再也不买苹果。
只是无论如何选择,有些事情已然无可回避。华为的芯片困局,目前无解。
自15日起,美国对于华为的禁令将全面生效。在全球范围内,任何使用美国技术的厂商,将不能擅自与华为进行交易、合作。
华为的芯片设计公司海思,将无法获得台积电的代工。这意味着在美国禁令松动或国产晶圆代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之前,华为高端芯片需求仅能来自库存。
这场围猎华为的游戏,自此正式进入白热化。在华为危机背后,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深层问题错节盘根,难以仅靠修剪表面枝叶解决。
目前,各方对华为芯片的储备数量口径不一。
《日本经济新闻》在5月刊文称,“华为已确保了最多够用1.5至2年的半导体库存,以维持主力业务通信设备及服务器使用的半导体供给。”
但这仅是通信业务方面,以美国厂商赛灵思和英特尔的高端产品为主,对应的是华为通信业务的需求。
在手机芯片储备上,来自产业链端的消息是,台积电供给华为的下一代5nm制程麒麟芯片,约为800万片。
通信行业资深独立分析师黄海峰则认为:“麒麟9000备货量应约1000万片,可以支撑半年左右。”
据接近华为的人士对市界表示:“华为手机芯片储备量,至少可满足至华为明年上半年的需求。”
华为在2020年上半年手机出货量已超过三星,位列全球第一。上代旗舰手机Mate30系列上市仅4个月,全球销量超过1200万台。因此,即便按照1000万片手机芯片储备算,也仅够华为的一时之需。
2017年“中兴事件”事件之后,美国对华为共计进行了多达10次的制裁升级。
在华为之前,从未有一家公司被美方这样持久、不间断地打压制裁。
为什么是华为?大部分公众心里知晓一些答案,但可能并不明晰。
信息技术(ICT,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催生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美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导国和发起国,在ICT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占据核心优势。
学界普遍认为,21世纪在人工智能的主导下,将步入智能社会。智能社会由三个战略核心组成:一、芯片/半导体,即信息智能社会的心脏,负责信息的计算处理;二、软件/操作系统,即信息智能社会的大脑,负责信息的规划决策、资源的调度;三、通信,即信息智能社会的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负责信息的传输与接收。
作为主导未来社会的核心,ICT产业是各国竞赛的必争之地,事关第四次工业革命主导权。
中国在通信和手机等智能终端领域取得了一些市场和技术优势,但是在芯片/半导体上,依旧难以撼动美国的地位。在软件/操作系统上则更为薄弱,在技术、成本、市场等方面暂未找到突破口。
华为虽然在操作系统上目前没有太大建树,但却是中国企业中唯一一家能横跨通信、智能设备(手机、电脑)、半导体/芯片三个领域,撕开美国科技铁幕的企业。
这是华为招致美国猛烈打压的根本原因。
点点星光遭遇狂风,华为能否最终摆脱困境?最现实的问题是,华为的芯片储备能够用多久?
多位业内人士对市界表达了不同的意见,悲观者与乐观者皆有之。一个普遍共识是,短期华为摆脱芯片压力最好解决办法是:美国能够在芯片政策禁令上有所松动,让华为外购高通、联发科、三星厂商的高端芯片,否则华为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元气大伤。
WitDisplay首席分析师林芝对市界表示:目前华为芯片之困暂时无解。华为无法逃脱美国半导体产业链“魔爪”,短时间内自建晶圆代工厂不太可能实现。芯片被断供之后,华为更可能从三星、联发科、高通等非中国大陆厂商采购芯片。但现在美国针对联发科、SEMI向华为供货的申请或者呼吁没有给出明确的指示,所有的芯片厂商9月15日之后都不敢给华为供货,华为暂时只能靠备货芯片维持,为重新获得供货争取时间。
高通、联发科和台积电等多家芯片产业链巨头,在美国5月15日的禁令之后,已经向美国政府申请,能够在9月15日后继续供货华为。
但目前尚未有任何一家公司公开表示得到积极回复。
华为研究专家、《华为国际化》作者周锡冰对市界表达了华为问题的乐观态度。他认为:美国的政治环境有所不同,只要平衡好各方利益,在美国任何事情都是可以谈的。高通、通用电气等大公司都在试图影响美国政府,高通在美国总统竞选中,提供大量的竞选资金。此前中兴禁令的撤销,这些力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再加上美国11月大选的变局,华为在美国政府中寻找到突破口的机会较大。关键是如何平衡好各方利益。
TikTok近期好转的迹象其实印证了这种观点的可能性。
5月15日,美国技术禁令发出后,联发科曾被认为是华为绕开芯片禁令的理想合作者。
但随后在8月17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对华为的修订版禁令,试图“阻断”华为外购芯片方案。禁令新增了数条细则,限制了实体清单中的华为作为“买方”“中间收货人”“最终收货人”或“最终用户”参与相关交易,若要交易必须获得许可。
一位联发科内部人士告诉市界:“目前正在商谈中,很有可能最后能够为华为供货。”
而上述接近华为人士亦表示,目前华为也在和三星积极接触、商谈。
博弈仍然在继续。没有任何一方此时亮出全部底牌,给这个敏感又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盖棺定论。
另一个普遍共识是,华为芯片问题被掣肘,除了表面上的竞争和博弈,也应引起中国半导体产业形态,乃至基础科研人员的反思。
中国半导体产业竞争力薄弱
“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今日之果,源于昨日之因。
几十年来,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中国大陆致富的途径,而半导体需要动辄几十亿的前期投入,而且要10年甚至更久才能见效,鲜有中国企业有这等财力或经验能进行这种理性投资。
过往在全球化大势进程中,直接买芯片一直是中国企业更经济划算的做法。
当局势突变,大家方才意识到,在高科技领域中国企业依旧有很长的路要走。
海思的麒麟芯片近年来依靠和华为手机的配合,在市场上逐渐打开了局面,但还是要清楚地意识到:海思的成功也仅仅是在半导体产业链中的IC设计环节,依靠华为手机,占据了11.7%(据市调机构CounterpointResearch发布的2019年全年数据)的市场占有率。
在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环节中,除海思之外,中国的声音非常微弱。
完整的芯片设计可以分为设计、制造与封装测试三个环节。
但仅仅是设计环节,都是一个庞然的产业链。
海思、联发科、高通都是芯片设计公司。进行芯片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架构”,PC端一般有英特尔的X86架构。移动端主流都是ARM公司的“ARM架构”。全世界超过9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采用ARM架构,移动市场几乎被其垄断。
由于涉及到繁杂的专利问题和技术壁垒,中国目前几乎没有专门的手机芯片架构设计公司。华为的巴龙5000通信基带芯片采用的是华为自研的架构,不受ARM架构授权的影响,但是属于通信网络芯片。
即便有了架构,华为在进行设计前,还必须使用“EDA软件工具”。EDA芯片设计软件亦是一个技术壁垒颇高的产业,并且由美国主导。
目前国内EDA企业成规模的仅有华大九天、概伦电子、芯愿景等公司,市场占有率微乎其微。
美国三大厂商Synopsys(新思科技)、Cadence(楷登电子)以及MentorGraphics(明导科技,2016年被西门子收购)则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
EDA工具链条较长,需要和晶圆代工厂密切配合,但国产先进制程代工也较为落后。中芯国际目前能够量产商用的是14nm工艺,这个制程水平是5年前的苹果A9处理器水平。
因此,国产EDA企业在落后的路上进行追赶时,不仅跑得慢,跑道也更弯曲。
即便解决了架构和软件,在海思无法触及的芯片生产、封装过程中,依旧由诸多美国技术主导。
华为遭受美国制裁后,中芯国际一直态度谨慎,8月10日,投资者公开询问中芯国际,在美国禁令缓冲期后,还能否继续生产华为海思14nm芯片?中芯国际回应:其面向海内外多元化客户,须尊重经营地法律,合法合规经营。
不少人在网上对于中芯国际的保守态度进行抨击,事实是,比起只会在键盘上打字的网友,中芯国际更清楚自己的处境。
如果美国完全苛刻地行使长臂管辖权,中芯国际理论上在9月15日之后也无法为华为代工。
中芯国际使用的芯片生产设备,离不开从美国企业应用材料(AMAT)和泛林(LAM)的进口。
而最为大众熟知的光刻机霸主荷兰ASML公司,其实是美国一手扶持起来的厂商。
在整个芯片大厦的建造中,知名如海思,也不过是其中小小一环的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
作为现代社会最核心的技术大脑,芯片生产的产业链非常长。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没有任何一个公司能够包圆这些过程,否则在资金、人才技术方面的压力不可想像。即便是美国,也仅仅在设备、材料、设计、软件工具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但这就够了,这种优势加上操作系统的垄断,使美国成为地球最强科技强国。中国目前在这个链条中的任何一环都不具备优势,都被掐着脖子。
任正非在2016年有一段令人深思的发言:“随着通信行业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华为正在本行业攻入无人区,过去跟着人跑的‘机会主义’高速度将逐渐减缓。”
这句话指出了两个中国科技产业的现实:第一,过去我们有很多高速发展和“弯道超车”,一定程度上建立在跟着人家跑、在模仿中创新、在人口红利中撷取利润的基础上。
第二,现在的中国科技产业的命题,要从商业模式的创新,过渡到技术的创新,以及从工程数学、物理算法层面的创新,过渡到重大基础理论的创新。
困境的破局之道恐怕藏在教育、科技、创新环境等软实力之中。
残酷的是,已有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早已提前努力封堵被追上的可能性。
《瓦森纳协定》最近逐渐成为公众讨论的热词。《瓦森纳协定》全称为《关于常规武器和两用物品及技术出口控制的瓦森纳安排》,是1996年成立的一个旨在控制常规武器和高新技术贸易的国际性组织。
简单说就是,世界上的33个主要发达国家联合起来,不把自己的先进技术出口给发展中国家,以长期垄断在发展中的优势地位。
日本就是《瓦森纳协定》协定的成员国,所以中日两国极少在重大技术领域合作;欧盟也是如此。
在《瓦森纳协定》下,芯片制造领域很多最先进的设备,中国是不能直接进口来的。
比如光刻机,全球半导体前15大设备供应商,全部都受到瓦森纳协定限制。出口给中国的设备一般要按照“N-2”的原则审批,就是要比最先进的技术晚两代。再加上审批中拖延个一年半载,实际上落后更多。
在《瓦森纳协定》下,中芯国际只能和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合作。IMEC先从ASML应用材料买设备,用完5年后符合瓦森纳协议要求,再高价转卖给中芯国际。
这就导致中芯国际的设备永远落后国际先进水平5年。技术之外,这或是中芯国际的量产制程停留在5年前的14nm水平的最大原因。
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发起过半导体三大战役:1986年的“531战略”、1990年的“908工程”和1995年的“909工程”,以期能在高新技术领域追上发达国家的脚步。
在种种困难之下,中国企业没有坚持到最后,而逐渐形成了“造不如买”的思想。在短期效益的驱动下,企业大肆购买国外成熟技术产品和生产线,自主研发沦为下乘。
但芯片产业链的特征是前期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以换取最后的超高收益。国产芯片在发展的过程中,着实少了一些耐心。
2006年1月17日,“汉芯丑闻”爆发。
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教授发明的“汉芯一号”,被爆仅是从摩托罗拉公司购入56800芯片,再找工人打磨掉MOTO的字样,打上“汉芯一号”,由此诞生了一款国产“世界领先”的芯片。
后来事情逐渐败露,大量媒体介入调查,“汉芯”真相公之于众。陈进在研发过程中,骗取了高达11亿元的科研资金。
此后,中国的芯片项目和公司,天然被公众蒙上一层质疑的眼光。
华为事件引发的中国芯片的尴尬,是无法从表面根治的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产业问题,或许更是一个从基础教育、科研态度就埋下的问题。
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院院长方兴东表示:唯有从基础研究出发,加快补上核心技术的短板,培育自己的产业生态,并且进一步在全球市场形成与美国体系的竞争能力,美国政客才无法将高科技“政治化”和“武器化”,全球高科技才能回归公平竞争的正常秩序。
华为研究专家周锡冰则表示:观察华为几十年,最佩服的是任正非,中国现在缺少像任正非这样高瞻远瞩的人。
海思是厚积薄发的典范,但是也花了华为二十年,前后千亿资金的投入,才在芯片设计一环有所成。可以想像,中国若要在半导体全产业链突围,该需要多少人才、资金、时间。
翻看论坛时会发现,“功成名就”的师兄师姐,总喜欢劝师弟师妹想开点:基础学科研究长久不见天日,跑去搞金融、互联网,买个茅台的股票分分钟翻倍,财富自由。
大树一年生当柴,三年五年生当桌椅,十年百年才有可能生成栋梁。
有时候,养深积厚的笨方法,才是养成坚厚壁垒的方式。
这次,或无直接捷径可走,亦难寻“弯道超车”的机会。
关于tiktok事件国家介入和华为手机还能卖多久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