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tiktok中兴电子,以及华为手机还能卖多久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里恩EDC系统在临床试验数据处理方面可靠吗
里恩临床试验电子数据采集系统
里恩临床试验电子数据采集系统
功能特点
具备自主产权EC编辑器
里恩系统内置EditCheck编辑器,用户可根据需求,编写或批量生成相应的编辑核查程序,对研究者录入的数据进行实时在线核查,有问题的数据发送系统质疑,同时允许用户手动发送质疑
支持多版本共存
对于复杂临床试验例如肿瘤试验,可满足同一受试者不同访视采用不同的CRF版本,无需进行数据迁移,系统可自动识别;可为不同中心推送不同版本
质疑分类管理
用户可以使用系统提供的质疑分类管理功能,对质疑进行快速的分类,包括CRA发出的质疑,DM发出的质疑,Medical发出的质疑,系统具备质疑的打开、澄清、关闭的全流程管理和追溯功能,且具备自动关闭质疑的功能
支持批量数据清理
支持批量PI签名、批量SDV、批量Review、批量Lock表单、批量Froze、批量Lock受试者等
稽查轨迹-审计追踪
所有的稽查轨迹均保留前后的变化对比,便于数据溯源,保存变动的用户、IP、时间、变化前、变化后等源数据
报表功能
系统支持导出临床试验过程中各种常见统计报表,也支持生成一些自定义报表
药品通用名内置检索
用户录入数据时,药物名称可通过模糊检索来查找相似名称并罗列出可供数据录入人员进行选择的功能
访视提醒
内置静态和动态的访视提醒,静态访视提醒根据设置固定的访视日期前后加减固定天数设置,动态访视提醒根据可变的访视日期前后加减天数来设置
标准规范化的版本迭代流程
每次版本迭代,从需求的提出、审批、再到任务的分解、指派、用例的编写、提交测试单再进行测试,发现BUG、解决BUG、关闭BUG,直到产品的发布。这些操作都具备相应的标准化作业流程
产品优势
数据加密
用https进行数据传输,数据库定期备份,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如数据管理员、申办者、监查员、研究者、CRC等等),数据库锁定与解锁
多样的控件类型
系统内置Radio、Checkbox、Text、TextArea、Date、time等控件,满足研究者录入数据的不同需求,并可对研究者录入的数据进行有效性验证
统一访问入口
一个email账户可跨多个申办方同时参与所有项目,也可在前台选择并切换项目
MedDRA编码
系统集成MedDRA编码字典,能对设定了编码的字段进行自动编码,支持历史同义词编码
SOP规范
系统从项目启动、构建eCRF、编写EditCheck、推送生产环境、eCRF版本变更均具有具体的SOP文件进行规范,防范风险
与随机化系统和研究者系统对接
目前国内独家与中兴正远研究者系统和MagMinDA临床试验随机分组&药物追踪管理系统实现无缝对接的EDC公司
支持自定义审核流程
具备内置自定义的数据清理流程,SDV和Review的顺序可自行根据需求设置
实验室参考值支持动态年龄设置
针对长时间的试验周期,数据录入者无需更改年龄,系统内置算法自动计算受试者的动态年龄,使用该年龄匹配实验室的正常值范围
SAS文件直接导出
SAS文件无需经过SAS系统的转译便可一键导出,更便于用户进行核查校对数据
收起
热门搜索
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停火
巴基斯坦禁用TikTok
黎巴嫩贝鲁特发生爆炸
贾青发文道歉
赵丽颖切肉切到手抖
25省国庆旅游收入
孙红雷瘦了
药房发错药闪电式找人
爱因斯坦成绩单被公布
熊黛林40岁生日秀身材
方媛跳舞遭嘲讽
英特种部队禁用TikTok
微软允许永久在家办公
美团点评更名为美团
朱一龙回应隐婚生子
韩国进口泡菜来自中国
何炅闻了豆汁后的表情
支付宝回应手机黑产
2020年假期全部结束
16岁女孩担任一日总理
女子景区被蚂蚁咬休克
节后第一天上班
邓超到妇科等体检
大象误食投喂塑料袋
相关推荐
EDC系统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系统哪家好?_知乎
一、国内外EDC系统的特点每年国际药物信息大会(DIA)上参展的CRO公司30余家,但是国际一致认可,功能完善,被临床试验行业的一些实力雄厚的制药企业和CRO公司广泛使用的EDC是以下三大系统第一梯队分别是:甲骨文公司的Oracle...
从医院端切入,斯录欣要做最懂医生的临床试验数据采集系统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赵广发现医生在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中的数据分析需求,部分医院虽然配备有国外的EDC系统,但成本高昂,使用不便.“国内的EDC市场更侧重于大型CRO公司和药企,并没有面...
Medidata与南京希麦迪再度强强联手,助力中国临床试验取得新进展_...
Medidata的RaveEDC平台支持整个数据管理生态系统,凭借我们在数据管理方面业界一流的专业技术,我们在临床试验领域独树一帜.Medidata始终以助力我们的中国合作伙伴为己任,帮助它们不断取...
国内外肿瘤大数据公司盘点:谁能解决药企痛点
包括推荐EDC系统与和EHR系统互通、大部分癌症临床试验中可不实用安慰剂对照.其次随着真实...数据分析的平台化能力较弱;更多集中在单一方向,多元化数据分析意图的整合较少;价值呈现与价...
真实世界研究火爆,百奥知借力信息化+AI助力药企乘风而上
利用信息化与AI技术一方面可以打通横亘在临床数据
中国最著名的IT互联网公司有哪些
我认为是百度、阿里、腾讯三大IT互联网公司。
2015年12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楚新做客人民网传媒沙龙,为网友解读《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现状(2014-2015)》报告。黄楚新在访谈中提出,“BAT”已经成为了媒体领域的巨头,在为其点赞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给媒体发展带来的风险。
黄楚新认为,在新的媒体环境下,应该重新定义什么叫媒体?媒体就是把所传达的信息传达到每个人手中。而在新的媒体环境下,“BAT”这三家公司已经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领域当中,到达了每个用户。
“BAT”获取足够的资本以后,也在不断地向相关的领域扩展。比如说,阿里巴巴巨资入股第一财经,可能会各取所长,最后打造出财经领域的巨头。
扩展资料:
2006-2011年,BAT的优势逐渐明显,分别从搜索、电商、社交入手,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三驾马车,BAT的概念也由此而来。
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后,擂主BAT迎来挑战者,京东就是其中之一。2014年,京东与BAT进入全球互联网公司十强,市值也一直紧咬百度不放,奋力追赶的还有老大哥网易。截至美国时间5月20日收盘,百度、京东、网易的市值分别为411亿美元、400亿美元、330亿美元。
除了京东、网易,俗称小巨头的TMD(今日头条、美团点评、滴滴)、实现逆袭的小米及估值不断上涨的蚂蚁金服,都是业界眼中的“第四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黄楚新:"BAT"已成媒体领域巨头点赞同时警惕风险
我国遭遇了哪些科技霸凌事件
我国近年来遭遇了不少科技霸凌事件,其中较为突出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芯片领域的霸凌。由于芯片是现代电子产品的核心,因此在这一领域发生的科技霸凌事件尤为严重。例如,美国政府对我国企业华为的打压,就涉及到了芯片供应商的限制,从而影响了华为的业务发展。
二是软件领域的霸凌。在软件领域,美国的霸凌手段主要是通过对我国企业的技术封锁和专利诉讼等方式进行。例如,美国对我国企业小米和字节跳动的技术封锁,就让这些企业无法获得美国的相关技术和资源,从而给它们的业务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制约。
三是互联网领域的霸凌。在互联网领域,美国的霸凌主要表现为对我国企业的数据监控和信息封锁。例如,美国政府对我国企业TikTok的禁令,就让这个应用无法在美国境内正常运营,从而损害了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我国遭遇的科技霸凌事件十分严重,对我国科技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自主创新,提高自主科技研发的能力,减少对外依赖,以保障我国科技产业的健康发展。
华为手机还能卖多久
作者|李曙光
编辑|胡刘继
9月15日是“薛定谔的iPhone12”发布前夜,也是华为芯片被断供首日。
这两个话题都上了热搜。于是,便出现了一种很奇妙的分层:有人满怀期待,iPhone12今夜到底会不会发布;有人扼腕痛惜,华为是否已到穷途末路,大骂再也不买苹果。
只是无论如何选择,有些事情已然无可回避。华为的芯片困局,目前无解。
自15日起,美国对于华为的禁令将全面生效。在全球范围内,任何使用美国技术的厂商,将不能擅自与华为进行交易、合作。
华为的芯片设计公司海思,将无法获得台积电的代工。这意味着在美国禁令松动或国产晶圆代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之前,华为高端芯片需求仅能来自库存。
这场围猎华为的游戏,自此正式进入白热化。在华为危机背后,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深层问题错节盘根,难以仅靠修剪表面枝叶解决。
目前,各方对华为芯片的储备数量口径不一。
《日本经济新闻》在5月刊文称,“华为已确保了最多够用1.5至2年的半导体库存,以维持主力业务通信设备及服务器使用的半导体供给。”
但这仅是通信业务方面,以美国厂商赛灵思和英特尔的高端产品为主,对应的是华为通信业务的需求。
在手机芯片储备上,来自产业链端的消息是,台积电供给华为的下一代5nm制程麒麟芯片,约为800万片。
通信行业资深独立分析师黄海峰则认为:“麒麟9000备货量应约1000万片,可以支撑半年左右。”
据接近华为的人士对市界表示:“华为手机芯片储备量,至少可满足至华为明年上半年的需求。”
华为在2020年上半年手机出货量已超过三星,位列全球第一。上代旗舰手机Mate30系列上市仅4个月,全球销量超过1200万台。因此,即便按照1000万片手机芯片储备算,也仅够华为的一时之需。
2017年“中兴事件”事件之后,美国对华为共计进行了多达10次的制裁升级。
在华为之前,从未有一家公司被美方这样持久、不间断地打压制裁。
为什么是华为?大部分公众心里知晓一些答案,但可能并不明晰。
信息技术(ICT,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催生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美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导国和发起国,在ICT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占据核心优势。
学界普遍认为,21世纪在人工智能的主导下,将步入智能社会。智能社会由三个战略核心组成:一、芯片/半导体,即信息智能社会的心脏,负责信息的计算处理;二、软件/操作系统,即信息智能社会的大脑,负责信息的规划决策、资源的调度;三、通信,即信息智能社会的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负责信息的传输与接收。
作为主导未来社会的核心,ICT产业是各国竞赛的必争之地,事关第四次工业革命主导权。
中国在通信和手机等智能终端领域取得了一些市场和技术优势,但是在芯片/半导体上,依旧难以撼动美国的地位。在软件/操作系统上则更为薄弱,在技术、成本、市场等方面暂未找到突破口。
华为虽然在操作系统上目前没有太大建树,但却是中国企业中唯一一家能横跨通信、智能设备(手机、电脑)、半导体/芯片三个领域,撕开美国科技铁幕的企业。
这是华为招致美国猛烈打压的根本原因。
点点星光遭遇狂风,华为能否最终摆脱困境?最现实的问题是,华为的芯片储备能够用多久?
多位业内人士对市界表达了不同的意见,悲观者与乐观者皆有之。一个普遍共识是,短期华为摆脱芯片压力最好解决办法是:美国能够在芯片政策禁令上有所松动,让华为外购高通、联发科、三星厂商的高端芯片,否则华为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元气大伤。
WitDisplay首席分析师林芝对市界表示:目前华为芯片之困暂时无解。华为无法逃脱美国半导体产业链“魔爪”,短时间内自建晶圆代工厂不太可能实现。芯片被断供之后,华为更可能从三星、联发科、高通等非中国大陆厂商采购芯片。但现在美国针对联发科、SEMI向华为供货的申请或者呼吁没有给出明确的指示,所有的芯片厂商9月15日之后都不敢给华为供货,华为暂时只能靠备货芯片维持,为重新获得供货争取时间。
高通、联发科和台积电等多家芯片产业链巨头,在美国5月15日的禁令之后,已经向美国政府申请,能够在9月15日后继续供货华为。
但目前尚未有任何一家公司公开表示得到积极回复。
华为研究专家、《华为国际化》作者周锡冰对市界表达了华为问题的乐观态度。他认为:美国的政治环境有所不同,只要平衡好各方利益,在美国任何事情都是可以谈的。高通、通用电气等大公司都在试图影响美国政府,高通在美国总统竞选中,提供大量的竞选资金。此前中兴禁令的撤销,这些力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再加上美国11月大选的变局,华为在美国政府中寻找到突破口的机会较大。关键是如何平衡好各方利益。
TikTok近期好转的迹象其实印证了这种观点的可能性。
5月15日,美国技术禁令发出后,联发科曾被认为是华为绕开芯片禁令的理想合作者。
但随后在8月17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对华为的修订版禁令,试图“阻断”华为外购芯片方案。禁令新增了数条细则,限制了实体清单中的华为作为“买方”“中间收货人”“最终收货人”或“最终用户”参与相关交易,若要交易必须获得许可。
一位联发科内部人士告诉市界:“目前正在商谈中,很有可能最后能够为华为供货。”
而上述接近华为人士亦表示,目前华为也在和三星积极接触、商谈。
博弈仍然在继续。没有任何一方此时亮出全部底牌,给这个敏感又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盖棺定论。
另一个普遍共识是,华为芯片问题被掣肘,除了表面上的竞争和博弈,也应引起中国半导体产业形态,乃至基础科研人员的反思。
中国半导体产业竞争力薄弱
“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今日之果,源于昨日之因。
几十年来,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中国大陆致富的途径,而半导体需要动辄几十亿的前期投入,而且要10年甚至更久才能见效,鲜有中国企业有这等财力或经验能进行这种理性投资。
过往在全球化大势进程中,直接买芯片一直是中国企业更经济划算的做法。
当局势突变,大家方才意识到,在高科技领域中国企业依旧有很长的路要走。
海思的麒麟芯片近年来依靠和华为手机的配合,在市场上逐渐打开了局面,但还是要清楚地意识到:海思的成功也仅仅是在半导体产业链中的IC设计环节,依靠华为手机,占据了11.7%(据市调机构CounterpointResearch发布的2019年全年数据)的市场占有率。
在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环节中,除海思之外,中国的声音非常微弱。
完整的芯片设计可以分为设计、制造与封装测试三个环节。
但仅仅是设计环节,都是一个庞然的产业链。
海思、联发科、高通都是芯片设计公司。进行芯片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架构”,PC端一般有英特尔的X86架构。移动端主流都是ARM公司的“ARM架构”。全世界超过9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采用ARM架构,移动市场几乎被其垄断。
由于涉及到繁杂的专利问题和技术壁垒,中国目前几乎没有专门的手机芯片架构设计公司。华为的巴龙5000通信基带芯片采用的是华为自研的架构,不受ARM架构授权的影响,但是属于通信网络芯片。
即便有了架构,华为在进行设计前,还必须使用“EDA软件工具”。EDA芯片设计软件亦是一个技术壁垒颇高的产业,并且由美国主导。
目前国内EDA企业成规模的仅有华大九天、概伦电子、芯愿景等公司,市场占有率微乎其微。
美国三大厂商Synopsys(新思科技)、Cadence(楷登电子)以及MentorGraphics(明导科技,2016年被西门子收购)则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
EDA工具链条较长,需要和晶圆代工厂密切配合,但国产先进制程代工也较为落后。中芯国际目前能够量产商用的是14nm工艺,这个制程水平是5年前的苹果A9处理器水平。
因此,国产EDA企业在落后的路上进行追赶时,不仅跑得慢,跑道也更弯曲。
即便解决了架构和软件,在海思无法触及的芯片生产、封装过程中,依旧由诸多美国技术主导。
华为遭受美国制裁后,中芯国际一直态度谨慎,8月10日,投资者公开询问中芯国际,在美国禁令缓冲期后,还能否继续生产华为海思14nm芯片?中芯国际回应:其面向海内外多元化客户,须尊重经营地法律,合法合规经营。
不少人在网上对于中芯国际的保守态度进行抨击,事实是,比起只会在键盘上打字的网友,中芯国际更清楚自己的处境。
如果美国完全苛刻地行使长臂管辖权,中芯国际理论上在9月15日之后也无法为华为代工。
中芯国际使用的芯片生产设备,离不开从美国企业应用材料(AMAT)和泛林(LAM)的进口。
而最为大众熟知的光刻机霸主荷兰ASML公司,其实是美国一手扶持起来的厂商。
在整个芯片大厦的建造中,知名如海思,也不过是其中小小一环的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
作为现代社会最核心的技术大脑,芯片生产的产业链非常长。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没有任何一个公司能够包圆这些过程,否则在资金、人才技术方面的压力不可想像。即便是美国,也仅仅在设备、材料、设计、软件工具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但这就够了,这种优势加上操作系统的垄断,使美国成为地球最强科技强国。中国目前在这个链条中的任何一环都不具备优势,都被掐着脖子。
任正非在2016年有一段令人深思的发言:“随着通信行业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华为正在本行业攻入无人区,过去跟着人跑的‘机会主义’高速度将逐渐减缓。”
这句话指出了两个中国科技产业的现实:第一,过去我们有很多高速发展和“弯道超车”,一定程度上建立在跟着人家跑、在模仿中创新、在人口红利中撷取利润的基础上。
第二,现在的中国科技产业的命题,要从商业模式的创新,过渡到技术的创新,以及从工程数学、物理算法层面的创新,过渡到重大基础理论的创新。
困境的破局之道恐怕藏在教育、科技、创新环境等软实力之中。
残酷的是,已有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早已提前努力封堵被追上的可能性。
《瓦森纳协定》最近逐渐成为公众讨论的热词。《瓦森纳协定》全称为《关于常规武器和两用物品及技术出口控制的瓦森纳安排》,是1996年成立的一个旨在控制常规武器和高新技术贸易的国际性组织。
简单说就是,世界上的33个主要发达国家联合起来,不把自己的先进技术出口给发展中国家,以长期垄断在发展中的优势地位。
日本就是《瓦森纳协定》协定的成员国,所以中日两国极少在重大技术领域合作;欧盟也是如此。
在《瓦森纳协定》下,芯片制造领域很多最先进的设备,中国是不能直接进口来的。
比如光刻机,全球半导体前15大设备供应商,全部都受到瓦森纳协定限制。出口给中国的设备一般要按照“N-2”的原则审批,就是要比最先进的技术晚两代。再加上审批中拖延个一年半载,实际上落后更多。
在《瓦森纳协定》下,中芯国际只能和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合作。IMEC先从ASML应用材料买设备,用完5年后符合瓦森纳协议要求,再高价转卖给中芯国际。
这就导致中芯国际的设备永远落后国际先进水平5年。技术之外,这或是中芯国际的量产制程停留在5年前的14nm水平的最大原因。
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发起过半导体三大战役:1986年的“531战略”、1990年的“908工程”和1995年的“909工程”,以期能在高新技术领域追上发达国家的脚步。
在种种困难之下,中国企业没有坚持到最后,而逐渐形成了“造不如买”的思想。在短期效益的驱动下,企业大肆购买国外成熟技术产品和生产线,自主研发沦为下乘。
但芯片产业链的特征是前期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以换取最后的超高收益。国产芯片在发展的过程中,着实少了一些耐心。
2006年1月17日,“汉芯丑闻”爆发。
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教授发明的“汉芯一号”,被爆仅是从摩托罗拉公司购入56800芯片,再找工人打磨掉MOTO的字样,打上“汉芯一号”,由此诞生了一款国产“世界领先”的芯片。
后来事情逐渐败露,大量媒体介入调查,“汉芯”真相公之于众。陈进在研发过程中,骗取了高达11亿元的科研资金。
此后,中国的芯片项目和公司,天然被公众蒙上一层质疑的眼光。
华为事件引发的中国芯片的尴尬,是无法从表面根治的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产业问题,或许更是一个从基础教育、科研态度就埋下的问题。
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院院长方兴东表示:唯有从基础研究出发,加快补上核心技术的短板,培育自己的产业生态,并且进一步在全球市场形成与美国体系的竞争能力,美国政客才无法将高科技“政治化”和“武器化”,全球高科技才能回归公平竞争的正常秩序。
华为研究专家周锡冰则表示:观察华为几十年,最佩服的是任正非,中国现在缺少像任正非这样高瞻远瞩的人。
海思是厚积薄发的典范,但是也花了华为二十年,前后千亿资金的投入,才在芯片设计一环有所成。可以想像,中国若要在半导体全产业链突围,该需要多少人才、资金、时间。
翻看论坛时会发现,“功成名就”的师兄师姐,总喜欢劝师弟师妹想开点:基础学科研究长久不见天日,跑去搞金融、互联网,买个茅台的股票分分钟翻倍,财富自由。
大树一年生当柴,三年五年生当桌椅,十年百年才有可能生成栋梁。
有时候,养深积厚的笨方法,才是养成坚厚壁垒的方式。
这次,或无直接捷径可走,亦难寻“弯道超车”的机会。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