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tiktok 美国持续火爆这个问题,印度呼吁禁止抖音,你认为抖音会导致年轻人“文化堕落”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当时美国放开疫情后哪几个行业上涨

我总结了5大类可能在疫情中短期和长期受益的行业,与你分享。非学术研究或投资建议,而是从个人角度的观察,也包含了对疫情生活的记录,很可能有失严谨和全面,期待抛砖引玉,听到你的思考。

第一类:健康防疫类

站在健康防疫最前线的行业,是新冠疫情来临之后受益最直接最明显的,基本上每天的新闻里你都能听到它们的产品被提及。

生产防疫物资PPE的厂家:例如生产N95面罩的3M,Honeywell,疫情以来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国内早期曾经出现过各个省之间截流口罩的事情,更是在欧美各个国家之间上演,3M就曾经因为把口罩优先供给加拿大,而被美国媒体吊打。

生产清洁和消毒产品或提供清洁服务的公司:疫情期间,Lysol,Clorox生产的消毒湿巾,消毒喷雾,基本上在Amazon和Walmart都处于长期断货状态。你如果能刷到一罐,可以说是你的幸运日了(但是不能喝啊)。疫情复工之后,公共场所消毒清洁需求会暴增,提供这类服务的公司也会从中受益。

相关的医疗器械公司:位于美国疫情中心的纽约州州长Cuomo在每日的疫情简报上,有过一句名言:我一个月前对于人工呼吸机(ventilator)一无所知,而现在我做梦都在想它。除了生产呼吸机的公司,通用汽车(GM),Tesla都开始改造生产线制造呼吸机,也有不少初创公司都在进行呼吸机的修理再利用,或开发“分叉”设备把一个呼吸机变成2个到4个等。”

相关的制药公司:不管是做抗体,做药品,做诊断试剂盒,新冠疫情都会直接让一批制药公司受益。美国制药商ModernaInc.宣布已经交付首批新冠病毒疫苗,研究人员将进行第一批人体试验。这一消息令公司股票直线上涨,CEOStephaneBancel也一下子挤入亿万富翁的行列。

健康家电:例如空气净化器、除菌洗碗机、除菌洗衣机、消毒柜、净水器、蒸汽拖把,家用紫外灯,臭氧仪等与健康生活相关的小家电产品

第二类:生存“必需”品

这里的生存”必需品“,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它并不仅仅包括传统定义里的必需品,也包含在后疫情时代,可能被某类人群定义为“必须”的产品。

超市,食物,必需品:2月底3月初,美国政府开始正视疫情之后,美国人民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囤货潮,而囤货的首选就是价格便宜量又足的Costco。各地的Costco无不大排长龙,以至于Twitter上出现了一个著名的#costcocorona标签。

至于屯的东西,从著名的厕纸,消毒纸巾,矿泉水,各种食物,酒水等,五花马门。也有位大哥被拍到屯了四大盒杜蕾斯-Twitter网友评论道“weallhaveourpriorities”只能说我们各自有自己的优先级。

在囤货的品类里,食品和生活必需品,尤其是紧急食品(EmgergencyFood),迅速买断货。美国的一个畅销的户外食品品牌MountainHouse,到现在多种冻干食物仍然断货。这些食物的好处是不占地方,保质期长达30天...不,月......不,年,30年......但是我看了一眼品类,什么肉末意大利千层面,芝士马克罗尼意面,我还是多买两罐梅林午餐肉和豆豉鲮鱼吧。

“末日生存”产品:经历美国疫情的过程中,也让我发现了一个以前从来没有关注过的人群,“末日生存者”DoomdayPrepper。简单的说,这是一小群坚信地球会以各种方式毁灭并持续不断做好准备的人。

国家地理频道早在2012年就曾经出过一个纪录片,其中有一集就讲了这位叫做DonnaNash的大妈,认为世界很可能会遭受到一场类似于超级大流感的呼吸系统瘟疫,在家里准备好了大量的防疫物资,并且全家老小会经常进行防疫演习。

这群末日生存者,早就准备好了应对瘟疫,地震,火山,战争,甚至外星人入侵。他们的准备程度不一,从最基本的家里随着存着一些罐头食品,到最夸张的修建或购买“地下堡垒”Bunker,如遇紧急情况,可以钻到里面避难,入门级的掩体定价在6万到10万美元。这本是一个极其小众的人群,兢兢业业为了小概率事件,做好完全准备,你可能觉得它们有点神经病。

但万万没想到,新冠疫情就竟然给了他们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Youneverknow,DonnaNash大姐的youtube视频下充满了8年之后的2020年,全球各地网友的五体投地和膝盖。据说许多生产地下堡垒的公司的订单也都排到了明年。所以,我猜,末日生存市场会在疫情后大幅增长。

家防系统:由于疫情,很多人居家时间变长,并且出于经济动荡可能引发犯罪上升的考虑,对于家庭安全系统的需求上升。所以,家防(HomeSecurity)也是美国在新冠疫情中受益的行业。这里的家防是广义的家防,比如传统的家居安防系统ADTsystems,智能门铃Ring,智能摄像头Arlo等等。

美元店:美元店例如DollarGeneral等向来被认为是在经济下行期投资组合里的“安全牌”。实际上,不仅仅是这次危机,自2007年以来,尤其是在广大中西部非大城市的地区,美元店非常流行,一旦开了美元店,老百姓超市就去的就越来越少。

据统计,美国07年到17年之间美元店新店开业数,是同期超市开业数的5倍,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零售业。说起来,算是美国版的下沉市场。

第三类:宅家生活类(“Homebody”)

2020年3月中,美国各个州陆续颁布了“宅家令”,一向喜欢出去浪的美国人民也不得不开始了宅家生活。各种服务于宅家场景的产品和服务其实之前也都存在,受益于疫情使用量和普及度得到显著提升。除了下面提到的,远程医疗,移动支付等行业也有增长,这里不赘述。

线上娱乐:包含流媒体(Netflix,Youtube),短视频(Tiktok),社交(Instagram,FB,Reddit,Nextdoor,Snapchat最近一次季报大涨40%),游戏(NintendoSwitch可是一机难求),虚拟现实VR等等。别的不说,以我家为一个小样本,加州3月中开始”宅家令“以来,我们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吃晚饭的时候全家一起在Youtube看盗月社吃播或《最强大脑》

白天兜兜糖糖做完了一天的功课后,玩半个小时Roblox

老孙吃完饭葛优躺在沙发上一边看Tiktok一边傻笑

下午我一边跟着Keep锻炼,一边看Youtube里的Vlog

周末的时候,全家跟着NintendoSwitch上的《Justdance》跳《江南Style》

在家健身(Homefitness):2012年成立于硅谷的homefitness代表Peloton,以家用健身单车/跑步机+订阅直播课模式,在短短几年间迅速成长,用户量达百万级,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7月刚刚上市。

追根溯源,美国人民对于健身的热情那是无比高涨的,家里地方也大,还有人专门把车库或地下室改造成家用健身房。隔离期间,我微信朋友圈里都在秀厨艺,大家开玩笑等到都能炸油条了就隔离的差不多了;而我Instagram里都在发健身video,我觉得可能等到大家都可以burpee就差不多了。

这次疫情期间,除了Peloton之外,很多新产品和新趋势也逐渐冒头,比如说:

各大线下健身房和瑜伽馆,纷纷通过YoutubeLive,InstagramLive,Zoom开展每日线上云训练,有个别的还开始尝试收费。Youtube上许多健身博主爆红,比如你是否知道大明湖畔的帕女士(PamelaRelif);

更多的家用健身产品涌现出来,比如NordicTrack,除了动感单车,还有跑步机,椭圆机;比如Mirror:一块类似穿衣镜的设备挂在墙上,可以把家里变成一间小的运动工作室,售价1495美元,内容侧重瑜伽、普拉提和其他力量训练,看着挺酷的。

而且根据调查,即使在疫情过去之后,很多消费者还会选择在家锻炼,所以这次疫情对于消费者的行为改变是很持久的,这对HomeFitness行业也是大利好。

线上学习:相比起国内K12线上学习疫情期间的大爆发,美国向线上学习的转变显得准备不足,热潮也似乎来得并没有那么明显。

从个人体会来说,国内很多学校都是当地政府统一采用已经商业化的线上学习产品,所以可以迅速铺开。而我所在的加州,自2月份小学开始停课以来,老师们开始所谓的“紧急线上教学”,一直都是自己在出教学方案,发布在Google教室里,虽然有用到一些App和网站,和定期的Zoom的师生视频,但是整体更多的是给学生传达任务,让学生自学,并没有很好的实现线上“教”的部分。

其实美国一直都有给学生”在家上学“Homeschool的选项,当你选择homeschool时,市面上有不少全的线上学校可以注册参加。

疫情期间,我研究了其中的一家比较大的平台叫做K12.com,也是一家上市公司。任何适龄的美国学生,都可以通过这家平台注册当地的线上公立学校,而且是完全免费的,资金是由美国各个公立学区提供。注册之后,它会给学生寄来笔记本电脑,课本,每个班级会有固定的老师,每天会有一小时到两小时的线上真人教学时间,其他的时间需要家长帮助学生完成当天其他内容的学习,课程包含语言艺术,数学,历史,科学,音乐,还有第二语言的选项,可以说是相当成熟了。

为什么在疫情期间,美国不能大规模地使用这样已经成熟的线上平台,快速铺开线上教育?

电商,生鲜电商和外卖:疫情期间,可想而知,线下实体店遭殃,而电商迎来了一波高潮。下图列出了电商销售品类20年3月和19年3月的对比,除了意料之中的囤货之外,你也可以从中看到美国人民隔离时期最为喜闻乐见的活动:做面包,举哑铃,看电视,喂狗,拼拼图...是不是天下大同呢?

另一个在疫情中极大受益的行业则是生鲜电商,其实AmazonFresh,Instacart,Postmates,这样的服务存在美国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和中国相比,一直增长不是很明显,新冠疫情和宅家令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助推力。

但是除了AmazonFresh,其他的几家生鲜和外卖服务,都是零工经济的模式,依赖于普通人注册成为送货者,去超市人肉为买家购物结账送货。这种较为松散的组织,和国内自建仓库的模式相比,在疫情下,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是疫情严重时,送货者人数不足,导致超市货品充足,买家却订不到送货时间;

二是和超市之间没有协议和合作,如果超市要求排队进场,控制卖场人数,送货者需要长时间排队,或者买家在App上选好的商品,会经常没货;

三是送货者挑选货品能力差别大,行为规范没有保障,会出现替换的商品极其不靠谱;

四是送货者没有得到足够的PPE防护,工资不高,已经组织了多次罢工。

个人长期还是看好类似于Amazonfresh,Weee,亚米这种从货源到配送,打通整个供应链的生鲜送货服务,也期待着新冠疫情能够成为这项服务的加速器。

第四类:远程办公和基础设施

远程办公是疫情后增长迅速的一类2B产品。在1,2月份的时候是国内的讨论热点,而到了3,4月份,成了美国的热门。视频会议软件Zoom不必说,经历了日活快速上亿,又因为安全问题被推到风口浪尖,股价也是忽高忽低犹如坐过山车,但却是极少数的疫情期间逆势增长的股票之一。疫情期间,非常常见的景象是大人在Zoom里办公,小孩在Zoom里上课,全家都住在Zoom共和国里。

远程办公不仅仅是视频会议,也包含广义的团队协作工具如Slack,MSFTTeams,JIRA,Dropbox,以及针对某些人群和垂直行业的产品,例如针对设计师的合作工具Figma,线上白板工具Miro,针对开发者刚刚宣布小团队免费的GitHub等。

虽然有些地区的宅家令结束了,但是很多科技公司宣布继续在家工作,Slack宣布员工在家工作的磨合期刚过,效率提升,因此不会要求返工,Amazon最近更是宣布其员工可以在家办公到10月2日。

可以预见,这一波远程办公对于未来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仅限于如何让员工可以在家工作,更是如下图里BoxCEO所言,如何把和客户和供应链的互动线上化,电子化,让整个公司运营可以自动化和数字化。

另外一类疫情中受益的2B产品,则是支持着整个需求旺盛的宅家经济和远程办公的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

比如说通讯网络,音视频云如Agora,云服务如AWS,以及某些SaaS平台。比如Shopify,作为支持了1百万家网络电商的SaaS平台,疫情期间就经历了超爆发的增长。其CTO发推说,现在每天都是黑五的流量水平,很快会翻倍,需扩容急招程序员中。

当所有人都在淘金的时候,卖淘金工具的往往稳赚不赔。疫情利好宅家经济和远程办公,而这些产品背后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提供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第五类:新技术和“新常态”行业

上面谈到的四类都是目前已经我们明显可以看到的成型行业,而疫情也会让一些现在非常小众,甚至还不存在的新技术和新行业走到台前。我认为这里包含三类:

第一类,很多新技术,会因为新冠得到极大的发展和普及。

在新冠这样一个大强敌面前,科学家和公司使出了各种可能的”十八般兵器“。举例来说:新冠初期,当美国西雅图有第一例输入性新冠病人时,大家都记得为防止感染,动用了机器人医生来治疗和监测病人,而医生则坐在隔离病房外操作;在疫情期间,美国面向华人的电商网站亚米网,和小马智行汽车,合作试用了无人驾驶车送货;英伟达开源了造价仅400美金的呼吸机图纸;各国尝试利用3D打印机打印呼吸机;大疆无人机在深圳被用于无人机送药等等...

新冠疫情如果持续1到2年,可以想象会加速这些新技术应用在更广阔的的场景里。不仅如此,也会有很多现在不存在的新技术,在机器人自动化,疫苗研制,AI药物开发,人造食品,线上医疗,感染定位和追踪等领域加速开发。

第二,要和疫情打持久战,一些帮助我们应对疫情后新常态的行业业态也会应运而生。

这里可能会包含一些老业态的第二春,或者已有行业通过另一个方式实现。举个例子来说,自从韩国发明了”DriveThrough“新冠检测之后,各国都纷纷效仿。在美国,为了避免接触,DriveThrough外带,DriveThrough电影院,也变成了新潮流。不仅如此,教堂没法去,但是人们总得有地方忏悔,所以已经开始有神父提供drivethrough忏悔服务;维加斯和俄勒冈甚至还出现了Drivethrough脱衣舞俱乐部。

另一个例子,Airbnb早在16年推出了”体验“产品,就是由当地人设计的独特的小众旅程体验。疫情以来,Airbnb迅速上线了”线上体验“,目前已经有50个体验,售价从1元到40元不等。比如,花16美金,让你可以和一小群人一起,去农场里看小羊,并学习制作羊奶奶酪,你愿意吗?

归根结底,所有线下场景和人群接触的行业都会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怎么办?这时候一条路是转到线上,比如Airbnb的线上体验,一条路则是尽量”无接触“,比如DriveThrough的脱衣舞俱乐部。这些尝试,和推出无接触外卖的饭店,推出VR看房和真人视频看房的房产平台一样,是线下行业在尝试寻找疫情之下的生存之道。

很难说这些尝试里,哪些会成功,哪些会失败,但是不尝试肯定是死路一条。

第三,疫情会严重打击甚至摧毁一些行业,但是如果背后的用户需求还存在,这些生态系统里的”空位“里就会滋生一些新的机会。

举个例子,疫情之后,本来就走下坡路的美国电影院更加是雪上加霜,即使疫情好转,也可以预见很多人不会愿意和陌生人坐在一个公共的密闭空间里。如果有一天,电影院不存在了,这个位置会是谁来补呢?视频网站例如Netflix固然早已经抢占了大部分,但是电影院还承载社交的功能。

之前看LadyGaga组织的全球公益演唱会的时候,我的几个朋友就一边开着Zoom聊天,一边各自在全球各地看演出,这是一个很朴素的解决方案,但是就满足和同时欣赏内容和私密交流的功能。

Netflix近期上线的Party浏览器插件,就可以让你邀请好友和你一边看剧,一边聊天,算不算是对电影院的社交功能的一种尝试取代呢?

再比如说,很多B2B公司都以行业展会作为获取销售线索的重要渠道,在接下来的一两年里,线下大会都很难举办,那么销售们从哪里去找线索呢?仅仅是把线下大会移到线上,很可能是行不通的。怎么解决?尝试做一系列的小规模讲座,以内容取胜?考虑和客户重合的其他2B公司合作,互换销售线索?

阿里巴巴当年在非典之后,迎来了外贸电子商务平台的爆发增长。这一波新冠疫情对线下行业展会的打击,会不会出现一个交换2B销售线索的平台?那些从前办行业展会的人,会不会转型成为垂直行业的“超级连接者”,专门负责给公司和软件供应商之间牵线搭桥?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底层需求在,这些疫情带来的行业空缺肯定会被填上。只是填满的方式,可能并不一定符合我们现在的想象。

不要浪费一场好的危机

新冠疫情,可能会彻底改变很多人和生活方式,许多行业的命运。但对于上面提到的五类行业,也可能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但是疫情给这些行业带来的帮助又是不同的,有的持久,有的短暂,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有的极为关键可能改变生死,有的却是可有可无。

我把疫情对行业的帮助总结成两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疫情的影响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防疫物资和紧急食品的供不应求,最终会过去,所以是短期的;而消费者从线下零售店转到线上电商购买,软件产品转向云端基础设施,这个趋势在疫情之前已经开始,在疫情中得到加速,在疫情之后也会继续,所以是长期的。

第二个维度是这个产品本身,目前是大众产品,还是小众产品。受益最大的产品,是那些有潜力成为大众产品,但是目前只在小众市场流行的。这类产品,有可能借势跨过所谓的”鸿沟“,实现在大众市场中的传播。比如Zoom,Peloton,Instacart,都属于这一类,rightproductatrighttimeintherightplace,可谓幸运,这里可能有机会让小公司突袭,诞生出新的巨头。而如果本身已经是大众产品,例如视频,游戏,疫情固然可以带来一波增长,但是这个增长幅度是相对小的,更像是火上浇油,也更偏向大玩家的游戏。

哪些国内软件在国外也很火

头条系的软件产品在国外也很火,如抖音的海外版Tiktok

其实国产APP成功出海的不在少数,很多优秀产品都在国外市场闷声发大财。

1.茄子快传。

功能:

主要功能是在无需联网的条件下实现跨平台设备间的资源传输,传输过程零流量消耗。茄子快传以“自分发”的传播形式在全球市场上保持高速的增长态势,同时从企业发展战略上已成功转型为新兴市场最具价值的社交化内容分享平台,深受年轻人喜爱。

发展路径:

2015年成立于北京

2017年03月16日,茄子快传Shareit用户数突破10亿。

目前茄子快传在全球市场拥有超14亿用户,日新增用户超过200万,日活跃用户超7000万,月活跃用户超4亿。“双印”市场(印度和印尼)用户超4亿,日分发资源超7亿,成为“双印”、中东等黄金地区的“国民应用”。

据AppAnnie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茄子快传稳居全球36个国家GooglePlay工具类榜单排名第一,62个国家AppStore效率榜排名第一。

创始人:

仇俊

2.猎豹移动

功能

旗下移动工具应用家族包括《猎豹清理大师》《猎豹安全大师》等,游戏矩阵包括《钢琴块2》《滚动的天空》《跳舞的线》等

发展路径

2010年11月成立于北京

2014年5月8日,猎豹移动在美国纽交所正式上市

截至2018年6月,公司产品在全球移动端月度活跃用户约为5.4亿,超过70%的用户来自海外市场

创始人

傅盛(原360安全卫士团队负责人,可牛影像CEO)

3.蚂蚁金服的本地支付产品

印度的Paytm、韩国的KakaoPay、马来西亚的Touch'nGo、巴基斯坦的Easypaisa、菲律宾的GCash……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目前已在9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打造了本地版支付宝,让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众多用户和商家,逐渐享受数字普惠带来的时代红利,比如Paytm在印度就有700万“码商”,移动支付已渗透到印度人的日常生活。

此外大家都知道马云爸爸的阿里巴巴是中国线上B2B的龙头老大,阿里巴巴的海外版“速卖通AliExpress”,在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全球速卖通已成为当地主流电商平台,过去一年,全球速卖通在东欧、中东、中亚、非洲等新兴市场也增长强劲。在西班牙,几乎人人都知道“AliExpress”,在当地拥有超过770万注册用户。

4.其他小团队提供的针对性工具产品

在流量见顶的中国市场,无论是大家熟悉的字节跳动,腾讯,阿里巴巴,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都将眼光投向了更具有发展潜力的海外市场,如广州有一家小团队专门提供了一个定向的小语种双向翻译和输入法的工具得到了当地的高度认可。

除了APP之外,中国的手机市场小米华为OV们打的热火朝天的同时,传音手机以非洲手机市场占有率第一、全球手机市场占有率第四、2018年全年营收226.46亿元的成绩震惊了中国。为非洲朋友量身定制的产品,撬开了非洲市场。

曾经的中国,很多产品都是从海外引进过来,但是随着市场的成熟和发展,硅谷的很多企业已经将眼光投向发展势头迅猛的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的APP和产品搭上了出海的巨轮。将来会有更多优秀的国产APP出现在海外的应用市场中。

印度呼吁禁止抖音,你认为抖音会导致年轻人“文化堕落”吗

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必然会引起大家的争议,抖音就像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欣欣向荣,但是可能现在正处在青春期吧,感觉性格有点叛逆。

这几年抖音受到很多年轻人的追捧,他用简单直接的方式一下子打开了一扇奇妙的大门,很多人沉迷其中,抖音里面的内容都是比较大众化,娱乐化的东西,没有太深刻的思想内涵,比较简单直白。

经常看抖音容易上瘾,但是对于抖音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它也有它积极向上的一面。抖音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让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存在感,无聊的时候拿起手机看看抖音你就不会那么空虚寂寞。

其实“文化堕落”这个话题蛮沉重的,这个锅让抖音来背有失偏颇,虽然它多少对这个事情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估计抖音还没有这么大的威力吧。也希望抖音能够自我反省一下,给大家带来一些有内涵有思想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一些外卖的快餐式东西。这样抖音才能发展的更加健康。

抖音以后的发展趋势

抖音以后的发展趋势

抖音以后的发展趋势,抖音这个短视频平台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吗,抖音都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抖音以后的发展趋势呢,呢么我来带大家看看抖音以后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抖音以后的发展趋势1

1、带货

带货是抖音最普遍的变现方式,大家在刷抖音的时候,是否注意过视频左下角的“购物车”与个人主页的“商品橱窗”。

当我们满足开通商品分享功能的条件后,即可拥有这两个功能,购物车与商品橱窗。

在购物车与商品橱窗中,可以销售自家产品:如面膜、服饰、农产品、特色手工艺品等,也可以是销售抖音平台上的商品。

开通商品分享功能的条件:

实名注册

发布十个视频

一千的粉丝

注意:仅代表个人收益。

2、直播

直播可以分成两类:直播带货与直播打赏

①直播带货,这个变现,相信在直播购物的朋友们是再熟悉不过了。当开通商品分享功能后,即可在直播间销售自己的产品或者销售平台的产品。

②直播打赏,主播在进行直播时,用户可以通过购买礼物进行打赏。这个打赏最终就会变成音浪,成为抖音主播的收益来源。

1元可以换成7音浪。

3、微营销

全网引流,微信成交,在抖音,能引流到任何行业的用户,利润=流量X客单价X转化率。

当我们在抖音引到流量后,可以在微信进行三类变现:

①卖服务,如答疑服务,社群服务、上热门服务等;

②卖产品,如微商、产品代理等;

③卖广告,通过是接朋友圈广告,一个粉丝1分钱~1元钱。

4、广告

达人接广告或者说为品牌定制内容,也算是抖音目前最主要的变现方式。

一个粉丝2-6分,也有的一条视频数十万。

一般是通过软广植入等巧妙的方式进行品牌合作营销。

目前垂直账号最容易变现,比如美妆、测评类账号等。

接广告的方式分为两种:个人与商家私下接广告、星图接广告。5、账号买卖变现

账号买卖分为:卖抖音号、卖引流后的微信号;

卖号是一种最简单的变现,也是很多工作室的主营业务。

比如卖号,某些行业一个精准粉丝30-80抢着有人要,相对于泛粉而言,单价高了十几倍。

对于变现这一环节,只要你有足够多的粉丝,就不愁产品卖不出去,哪怕没有产品,粉丝自身也可以直接变现,还是应验了那句互联网公式:流量=金钱。

面对如今飞速发展的时代,估计再过两三年,内容传播形态肯定会有更新更明显的变化,肯定会再有新的平台起来。

但是在此之前,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可以享受短视频带来的红利。

因为不管流量渠道如何变换,互联网的方向永远不变:做流量=变现!

抖音以后的发展趋势2

抖音出海,火遍全球

收购Musical.ly,成功打入美国市场。

不论从TOP榜单的产品发行数量或是下载量而言,2018年在美国表现最好的中国发行商非今日头条(字节跳动)莫属。2018年上半年,美国免费榜上表现最好的中国APP为今日头条(字节跳动)旗下短视频产品Musical.ly。Musical.ly上半年在美国IOS&GooglePlay免费榜双榜均在TOP40内,短视频领域排在首位,是美国年轻用户最喜爱的短视频应用。

Musical.ly是中国最早出海的短视频产品之一。2014年下半年Musical.ly正式出现在北美市场,此后一路走红,一度登顶美国APPStore榜首。2017年11月初,今日头条高价收购Musical.ly,为其短视频布局再下一城,这是其历史上最大的收购案,也是短视频领域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一场收购案。

Musical.ly也不负厚望,牢牢占据美国短视频的第一。2018年7月,抖音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超过5亿,抖音也顺势成为近年来出海最为成功的移动APP。

根据数据公司SensorTower的数据,抖音海外版TikTok9月在美国的`下载量已经超过了Facebook、Instagram和Snapchat和YouTube等热门应用,面对短视频的持续火爆,社交巨头Facebook近期也不得不推出了一款短视频应用来对抗抖音。

抖音在美国的成功只是其全球化布局的一个缩影,如今抖音已经是全球范围内最火爆的短视频应用。应用市场研究公司SensorTower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抖音下载量达4580万次,超越Facebook、Youtube、Instagram等成为全球下载量最高的iPhone应用。

2018Q3全球非游戏类应用上榜产品排名中,字节跳动旗下短视频应用TikTok,在本季度合并了音乐社交短视频应用Musical.ly的用户之后,成功跻身全球下载榜第四名,对比上季度增长15%,比去年同期增长440%。

抖音全球爆火的原因

020202一、符合内容消费演进的时代趋势

时代如何更替是一款APP能否火爆的根本原因,抖音火爆的背后是90后和00后的全面崛起。短视频的崛起符合当下90后和00后个性化表达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兴趣和爱好越来越多元的时代趋势。

抖音于2016年9月上线,当时短视频正处于高热度阶段,碎片化的使用时间和低门槛低成本地分享生活信息的短视频成了很多人钟爱的互联网产品。

从今日头条的战略层面来看,2016年起头条在已经成功布局图表文赛道之后选择Allin短视频。在短视频领域国内就布局了抖音、西瓜、火山小视频三款移动应用。西瓜是PGC资讯类短视频,火山和抖音是UGC短视频社区。

布局之初火山小视频与抖音相比更直接对标快手,抖音则是定位相对小众、精致的短视频产品,产品提供有特色的配乐、辅助的小工具支持,让用户不断的生产有趣好玩且内容较短的视频内容。

抖音成立之初坚持内容自生产和社区调性的孵化,几千块一个短视频,专人导演,专人拍摄,慢慢建立起了相对完备的生态体系,然后才大批引入机构账号。

020202二、“美”“好”的产品品质

“记录美好生活”是抖音今年3月新启用的品牌口号,“美”和“好”的产品品质也是抖音能够脱颖而出的最根本原因。简单来说,用户不断中毒的七大套路分别是:

(1)漂亮的皮囊,有趣的灵魂。即超强的滤镜和美颜等功能实现了短视频的“精美“,而优质新奇的短视频内容实现了短视频内核的“趣味性”。

(2)生产激励机制“中心化”,内容分发机制“去中心化”。一方面,抖音通过签约一批网红、MCN来保证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通过广告等变现手段进行激励。另一方面,采用“去中心化”的机制进行内容分发,通过算法持续挖掘普通用户的爆款内容,维持用户活跃度。

(3)不断引导和制造话题,诱导短视频的传播。抖音以“挑战”的方式刺激普通用户参与内容的生产。一方面提高了用户的参与粘性,另一方面也为平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内容。

(4)超强的沉浸感体验。与快手等不同的是抖音打开之后的首页就直接采用全屏沉浸,利用算法直接推送客户感兴趣的内容。所谓沉浸感,就是让人专注在当前的情境下感到愉悦或满足,而忘记真实世界的情境。

(5)强大的个性化算法推荐,这也是抖音最核心的技术优势之一。依托今日头条丰富的算法推荐经验和强大的技术,抖音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和操作行为判断用户的兴趣点所在,以此为依据为用户推荐其契合兴趣点的内容,不断推动用户的增长并增强用户对平台的依赖性。

(6)充分运用“多巴胺刺激机制”,以音乐模板为背景音乐刺激多巴胺的产生。不同视频内容采用同一款背景音乐时可以让用户不自觉回忆起之前看同样背景音乐短视频时所产生的愉悦,同步实现短视频的二次刺激。

(7)完善的奖赏机制。“点赞”是信息时代的“可卡因”。在抖音,普通用户的精品内容同样可以得到很大几率的首页推荐,从而在无预期的情况下收获少则几百上千多则几十万的赞和浏览量。用户在无确定预期的情况下,突然获得了自己在现实中得不到的关注,大脑也会因此大量分泌多巴胺,让愉悦感和快乐暴增。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用户也会因此更有动力去拍摄精品视频。

020202三、本土化的运营策略:全球化产品,本地化内容

抖音能够火爆全球,跟字节跳动的布局策略和产品运营是分不开的。主要是通过大手笔并购、明星&网红引流、本土化运营等方式来获取巨大的市场份额。

抖音以后的发展趋势3

抖音发展历程

抖音是一款致力于拍摄发布15s/60s音乐创意短视频为主的移动社交软件,自2016年9月26日上线以来,借助今日头条的人气,短短两年时间,日播放量已经超过10亿,成为网络传播史上的一大奇迹!

抖音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蛰伏期

2016.9.26-2017.4.18期间为抖音的蛰伏期。此时抖音重在产品打磨、体验优化、性能提升和市场融入,在不断提升视频清晰度和质感、优化视频加载和播放流畅度的同时,增加了滤镜、贴纸等简单有趣的特效。摸索传播者和受传者的特点,不断调适产品的核心功能,为后期爆发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推广期

2017.4.28-2017.9.26期间为抖音的推广期。此时抖音开始大力推广,完成了口碑传播,实现了用户积累。在此时期,抖音新增3D系列的抖动水印、炫酷的道具和贴纸,提升滤镜和美颜效果;开创抖音故事、音乐画笔、染发效果和360度全景视频,加入AR相机等科技最新产品,提升视频观感和吸引力。

3.成长期

2017.9.26之后抖音进入成长期,在积累大量用户后,由于用户素质的多元性,频现低俗恶趣的视频和评论,抖音优化了举报和评论功能,上线了反沉迷系统,邀请各界代表研讨拟订《抖音社区公约》。同时,抖音还发布了包括国际版、日版、韩版等海外版本,吸引了大批海外用户。

抖音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说到抖音未来发展趋势,大家想想我们身边有没有只傻乐,打发时间app吧?好像没有吧,就算有的app一开始没有,后来也出现了广告、付费等商业化的东西。由此可见一个产品如果不能商业化,缺乏收入的它是不能走多远的,抖音也是如此。

既然商业化是一个产品以及一个企业长久生存下去的依靠,我们想抖音未来发展趋势如何,那么我们需要从抖音商业变现并没有可以参考的道路分析,其中广告、电商、打赏、订阅等都是短视频创业者和平台方尝试的方向。

目前抖音广告主要以下有几类:

1、视频信息流中插入广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刷到一下儿中插广告的短视频,比如与Airbnb、哈尔滨啤酒和雪佛兰合作推出的三支品牌视频广告,对于抖音来讲,他们是广告,但同样是优质的短视频。

2、定制站内挑战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OPPO广告#假如你有两千万#,用以宣传“前后2000万拍照手机”的品牌slogan。

3、直播

和大多数采用秀场的直播模式不同,抖音模仿了Instagram的直播功能,用户只可观看已关注网红的直播内容,这种直播形式服务于优质短视频积累的粉丝互动,也可以看成是未来抖音往社交转型的其中一步布局。

4、电商流量入口

通过在短视频中出现购物车的按钮,点击后便出现商品推荐的方式进行变现,比较常见的抖音变现方式,随便刷刷抖音就可以在多个抖音号中都发现了购物车按钮以及商品推荐信息。

现在的抖音,不夸张的说,就是10年前的淘宝,5年前的公众号。

而作为2020年的风口,很多人说,未来几年内,抖音肯定会成为更大的金矿!

这不是玩笑,早在2018年底,抖音用户就突破了总体的87.5%,现在抖音的市场规模已近500亿!

再加上5G到来,就连坐拥10亿巨头流量的微信,都开始加紧导入抖音内容,不难猜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抖音作为娱乐消遣,所以抖吧觉得它在未来的发展,会远超现在!

关于tiktok 美国持续火爆,印度呼吁禁止抖音,你认为抖音会导致年轻人“文化堕落”吗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点赞(479) 打赏
Tiktok咨询
TikTok卖家交流群
跨境卖家专属社群
专家咨询
跨境卖家资讯群
集结行业大咖卖家,助力品牌出海,赶紧加入!
入群福利:
领取最新跨境行业研报+跨境工具导航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