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德国tiktok招聘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TikTok被曝正在进行全球重组,部分欧美员工被裁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德国tiktok招聘和TikTok被曝正在进行全球重组,部分欧美员工被裁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tiktok公会招聘翻译靠谱吗
不靠谱。TikTok出海公会,简单理解为国内的抖音公会的国际版,都是通过招募主播、培养主播,公会通过旗下主播的直播礼物打赏获取相应的分成。tiktok公会招聘翻译不靠谱。翻译是在准确(信)、通顺(达)、优美(雅)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
跨境电商独立站 有哪些
最近跨境电商很多平台,如:ebay、速卖通、亚马逊等,卖家越来越多,竞争愈加激烈,所以很多人开始转做独立站,那么独立站的优势在哪里呢?独立站软件有哪一些呢?
1、独立站的的成本比较低,因为不需要支付平台的费用,所销售的利润都是自己的。
2、独立站有利于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并且还可以提升品牌形象以及知名度。
3、能避免规则的制约,不需要担心违反平台的规则,可以避免规则的制约。
4、独立网站可以充分的展示产品的特点,营销素材可以全方面的应用,而且竞争力也比较小,就算客户去比价格,但是独立站的展示的产品也是会让消费者印象深刻的
建设网站的软件有哪些呢?
1、magento是一套开源的电子商务系统,需要Linux系统进行开发,需要php语言基础。需要能力较强。
2、除了自己建立网站之外,也有一种自助建站软件,比较便利和方便,这种软件像是Shoptago就是一个。
以上可以看自身条件和能力选择哪一种方式适合自己。
TikTok被曝正在进行全球重组,部分欧美员工被裁
TikTok被曝正在进行全球重组,部分欧美员工被裁
TikTok被曝正在进行全球重组,部分欧美员工被裁,外媒的报道没有说明有多少TikTok员工被解雇,也没有说明有多少工作岗位面临风险。TikTok被曝正在进行全球重组,部分欧美员工被裁。
TikTok被曝正在进行全球重组,部分欧美员工被裁1据《连线》报道,一些TikTok员工已经失去了他们的工作,而其他人则被告知准备与人力资源部门开会,这是该视频平台全球重组工作的一部分。据该出版物称,欧洲员工被警告说他们的工作面临风险,并期待在未来几周内召开人力资源会议。同时,英国的员工被告知,预计各部门的同事将失去工作。在美国,一些人在周一早上上班后不久被告知他们将被解雇。
其中一名美国员工是DavidOrtiz,他是TikTok母公司ByteDance在中国以外地区雇佣的第一批高管之一。在LinkedIn的帖子中,Ortiz说,他的"角色在更大的重组工作中被取消"。当《连线》询问时,TikTok的发言人没有否认正在进行裁员。但是,他们也没有证实该公司正在进行全球重组,也没有向该出版物提供关于TikTok为何裁员的详细声明。
一位与该出版物交谈的工作人员说,该公司只是在裁减那些经理们认为贡献不够的员工和团队。他们声称,只有100名员工被裁减,这不过是美国和欧洲约1万名员工中的一小部分。也就是说,TikTok只是大科技、游戏、AV/EV和社交媒体领域中正在裁员的公司之一。
业内一些因经济衰退而不得不裁员的公司包括Netflix、Unity和Twitter。据报道,特斯拉裁减了200名自动驾驶员工,并关闭了在加州的一个办公室。彭博社说,Rivian计划裁减5%的员工。TheInformation称,最后,Meta公司告诉员工要找出表现不佳的人,如果他们无法回到正轨,就把他们调离公司。
TikTok被曝正在进行全球重组,部分欧美员工被裁2据国外媒体报道,据五名知情人士透露,TikTok已经开始对其全球业务进行重组,其中包括裁员和取消一些空缺职位。
近期,出于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包括Meta、推特、苹果在内的几乎所有美国科技公司都主动放慢扩张速度,甚至开始裁员,TikTok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外媒的报道没有说明有多少TikTok员工被解雇,也没有说明有多少工作岗位面临风险。不过,一名TikTok员工声称,裁员人数将少于100人。
另外一名TikTok员工表示,该公司内部宣布的重组影响了TikTok在美国、欧盟和英国的业务。
今年7月初,外媒报道称,由于内部问题和未能吸引消费者,TikTok放弃了在欧洲和美国拓展直播带货项目。
据悉,TikTok原本计划在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欧洲市场推出直播带货功能,并希望今年晚些时候在美国市场上线直播带货。
在裁员之际,TikTok的隐私政策更新也在欧洲引起了争议。上周,外媒报道称,因隐私政策更新在欧洲引起争议,该公司已经同意暂停原定于7月14号进行的更新。
今年6月底,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一名成员表示,出于数据安全方面的考虑,他已要求苹果和谷歌两大公司从各自的应用程序商店中删除TikTok。
7月初,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马克·华纳和委员会的共和党领袖马克·卢比奥联名要求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就数据访问问题对TikTok及母公司字节跳动展开调查。
TikTok被曝正在进行全球重组,部分欧美员工被裁3据知情人士透露,短视频平台TikTok已经开始对其全球业务进行重组,在此过程中裁撤部分工作岗位。公司已经解雇了一些美国员工,并告知在欧洲工作的部分员工,他们有被裁的可能。
近年来TikTok用户基数和员工人数都在迅速扩大。去年9月份,平台月活用户数量突破10亿,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成千上万名员工。TikTok的快速增长态势和在年轻用户中的受欢迎程度也影响到Facebook旗下社交应用Ins和谷歌视频平台YouTube,纷纷推出与之竞争的短视频产品。
但据公司消息人士透露,本周一上午,一些欧洲员工被告知自己的工作面临风险,将在未来几周内收到与公司人事部门会面的通知。一些英国员工被告知,TikTok的多个部门将开始裁员。在美国工作的.TikTok员工上班时间要晚几个小时,但公司周一开始通知其中一些人的职位将被取消。
一名员工表示,周一TikTok内部宣布的业务重组包括裁员和取消一些空缺职位,涉及TikTok在美国、欧盟和英国等市场的业务。公司内部部分团队扩充的计划已被搁置。
TikTok高管戴维·奥尔蒂斯(DavidOrtiz)曾是Snap资深员工。周一他在招聘平台LinkedIn上宣布,由于自己的职位被裁撤,他将离开公司,这也是公司“规模更大重组”的一部分。
一名知情公司高管并未否认TikTok正在进行结构调整,也未否认公司在裁员。TikTok发言人在回应置评请求时没有否认正在裁员。
最近几周,大型科技公司和初创公司纷纷冻结招聘计划或进行裁员,TikTok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公司最近放弃在美国和欧洲市场扩大直播带货平台TikTokShop的计划,直播带货曾被TikTok视为一个主要的新营收来源。今年早些时候离开该公司的一名前TikTok员工表示,“我不认为TikTok裁员与大型科技公司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另一名TikTok员工表示,裁员重点是那些对公司贡献不够的个人和团队,并称裁员人数会少于100人。TikTok之前的声明和公司内部消息人士曾表示,公司在美国和欧洲至少有1万名员工。
TikTok创立于2018年,随后增长幅度惊人。总部位于纽约的营销机构Mekanism合伙人兼首席社会官布伦丹·加汉(BrendanGahan)表示:“他们的业务扩张速度是我们从未见过的。”他猜测,重组不会大幅削弱TikTok的影响力或受欢迎程度。”“我不认为几次裁员就意味着公司出现更大麻烦,也不会带来任何会减缓他们发展势头的事情。”
在LinkedIn上宣布离职的高管奥尔蒂斯拒绝接受采访。但他在发布的内容中提到了TikTok短暂波折的发展轨迹。奥尔蒂斯说,“在TikTok工作是一段非凡旅程。”
浴火重生:教育板块投资机会
上周,《双减》随着在9个城市陆续试点落地,对于教培行业的从业小伙伴要用惊心动魄来形容。从新东方等行业龙头股暴跌开始,整个板块都陷入了资金疯狂出逃,甚至导致中概股整体表现弱于大盘。很多小伙伴恐慌地认为《双减》宣告教培行业彻底死亡,小智不这样认为,虽然中短期仍将持续下行势头,但长期仍是少有的黄金赛道。深度给小伙伴分析一下,教育板块有哪些投资机会。
2020年,疫情造成出行受阻背景下,教培行业尤其是在线教育飞速发展,部分教培机构为吸引客户采取了消费恐慌、制造焦虑的方式进行市场营销,制造、加剧了学生和家庭的教育焦虑和经济负担。5月21日,“深改委会议”指出,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
21年6月15日,教育部成为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主要职责包括:承担面相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儿童)的校外教育培训管理工作,指导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党建,拟定校外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会同有关方面拟定校外教育培训(含线上线下)机构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时间、人员资质、收费监管等相关标准和制度并监督执行,组织实施校外教育培训综合治理,指导校外教育培训综合执法;指导规范面相中小学生的社会竞赛等活动;及时反映和反馈校外教育培训重大问题。
校外、校内实现“双减”,目的是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强化校外教培行业规范管理,解决家庭教育焦虑家居、中小学生负担加重等问题,具体落地预计会围绕校外规范和校内加强两个方面展开。
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限制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时间。2)严格审批新的校外培训机构,已有学科类培训机构转为非营利性机构。3)校外培训机构预充值资金统一监管。4)监管校外培训机构投放广告。5)禁止学龄前禁止小学化。6)严格限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
简单讲就是学校教授的学科严格禁止校外培训,非学科培训(体育、音乐等)仍持支持态度。学科类培训机构都转为非营利组织,也就说有盈利不能分配给股东或者个人,但可以用于企业扩建,类似于医院。家长买课的充值款放到银行监管账户,如果要退课直接划拨,也防止培训机构卷款跑路。做教育培训的机构想做广告也要受到监管,比如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广告主身份、广告代言人、广告用语和内容都做了详细的规定,简单讲就是教培行业的获客成本会大幅上升。学龄前的教育监管最为严格,禁止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
校内教育发挥学校的主体功能,推行“5+2”模式,即每周5天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次销售,结束时间与正常上下班时间能够衔接。可以理解为政策鼓励延长学生的在校时间,强化以学校为主的教育地位,满足双职工家长的无人看管学生问题,减低学生、家庭对于课后辅导培训的依赖。另外,根据教育部6月1日公布的《未成年人保护规定》,禁止学校、教师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要求各地加速落实“小升初”免试,减少学生和家长的升学压力带来的焦虑。
非K12:学科培训猝死,成人教育和素质教育受影响小
本次“双减”打击重点是畸形的K12学科类教育市场,广告推广更是通过渲染焦虑逼家长报名。教育一旦变成生意,以咱们中国家长的劲头,已经把家里老本都拿出来整孩子,拼学区房、鸡娃、辅导班、私教等教育军备竞赛,把70~80后家长们都整疯了。想让90后~95后年轻人竞争,总要是他们能够得着的,现在学科教培弄得越演越烈,这些年轻人都摸不到平台了,直接把他们都干躺平了,吓得不敢生孩子。小智也是家长,特别认可这次调整,让学科教育回归学校,本来咱们的基础教育就是全球最牛逼之一。把素质教育和成人教育交给社会资本,让有余力的家庭自由选择。
小智之前的说过,中国整体教育政策趋势越来越“欧洲化”,或者说“德国化”,是以公平为原则,以个体特色发展为目标的。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国家负担成本,大力推行“免费的、高水平的基础教育”,保证全体国民的教育公平化。这点咱们基本实现了;
第二,严格限制资本进入学科教育、严格限制提前教育。这点之前咱们做得不好,让资本肆意妄为,促生了高学区房价、私立补习班、高素质家长全职鸡娃等畸形的社会现象。现在通过政策一次性调整限制,凸显了宏观调控的优越性;
第三,K9之后,分流教育需求,把专业技能教育和研究型教育分开,两者就业同等同权,分别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技术人才。目前看,国家给予研究型教育资金支持远远大于技能型教育,比如蓝翔技校得到支持就远远小于任何一所211本科院校;
第四,教育定义为“非营利机构”,而不是以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非营利与非盈利是有很大区别的。非营利机构意味着不能上市融资、经营产生利润只能用于扩大业务规模。比如公立医院就是典型的非营利机构,经营的目的是服务大众,而不是赚钱。
对于非K12年龄段、非学科的教培,本次双减完全未提及,主观理解是“法无禁止即可行”。简单讲就是成人教育、素质教育(非学科)是国家鼓励的教育社会化、产业化的方向。小智查询了近期的教培行业数据,新东方在二季度开始就多方布局。新东方透过投资其他企业杀入冰上运动培训、美术培育赛道,并且在7月开始招聘线上美术相关职位,是教育行业中为数不多的仍在招聘的企业。多个新东方分校的经营范围大幅变更,新增托管服务、语言类培训、科技类培训、艺术培训等等,应对神速。
教育公平是原则,而不是目的
“本次双减目的不是针对教育公平性的问题,真正想解决的是两大挑战“创新”和“内卷”,而创新是真正的目标。过去40年我们走完了别人200年走完的路,主要归结于我们的学习能力强。但是再往前就是别人也没有走过的路,这是一条带领全人类向前发展的路,这还是一条不进则退的路。创新不能只停留在嘴上,创新根本的原动力是培养创新人才,所以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教育公平重要么?这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对全社会最大的价值不是让所有人接受同样的教育,而是让最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获得最适合他的教育资源。所以,教育公平价值是在人才筛选的过程中消除其他干扰因素,让教育接受者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避免浪费生命和社会资源。”
“双减要做的是把时间都还给孩子,让孩子去做培养创新能力。从文件中可以看到禁止的全部是“学科类”培训,真正发对的是无意义的重复训练,但相反,对艺术、体育培训等却只字未提。创新更可能来源于生活的多样性,孩子的兴趣越广泛就越能培养有创造力的孩子,目的就是提高每个孩子的创造力,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更公平的选拔出优秀人才带领整个社会的创新。教育改革是十年、百年大计,短期可能看不到立竿见影的结果。”
“这次双减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解决“内卷”,看起来是学生的内卷,其实本质是家长的内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是家长把全部时间用来“鸡娃”价值大?还是把时间用来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上对社会贡献大?显然是后者。鸡娃的本质不是提高教育质量,而是在人才筛选的形式和竞争上发力,这不仅不产生附加价值,还妨碍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更何况我们的义务教育在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这本来是我们优势,让家长有机会在自己的工作上做出更大的成绩,避免清华北大的妈妈全职在家鸡娃的情况,这种情况是对社会资源极大的浪费。”
“所以,双减不光减负,而且还要求学校提供更好的课后、课外服务,目的就是为了解放家长。这背后释放的社会资源大到无法想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是1.4亿,背后的家长是将近3亿,每人每天省出来一小时,就是相当于增加了3000~4000万的劳动力资源,这对于我们争取时间解决人口结构的挑战至关重要。总结,教育双减的背后是国家下的一盘大棋,每一个人,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未来是属于创新者的。”
市场经济下有需求就一定会有供给。制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内卷是表面,“双减”抓住了背后的根本动因,即家长的内卷行为,想要通过对孩子们的超量重复训练,改变学业排名。好比二哈不爽了就会拆家,戴嘴套只是暂时解决方案,引导它发泄行为才是治根治本。如果不解决这个根本,即便完全禁止学科培训,也还会有新的形式冒出。比如网上已经有从业者讨论旅行团、海外游学等变种补习形态。无论变怎么都是盯着家长们的钱包,最终还是由家长们买单。家长们不在社会分工中提升自我,而是自我降格去跟小朋友竞争,寄希望了下一代实现当代未完成的超越。你自己都没上清北,凭啥要求孩子呢?小智身边混得好的群体大多数都有一个特性,就是“激自己”拼搏进步,通过努力在社会分工中获得更多的收益,然后将积累的社会资源以合适的形态传递给下一代,也就是追求所谓“基业长青”。
其次是社会共识引导。但是任何的共识都需要在特定条件下有效,就好比左侧投资超额收益前提是大熊市,只有低价收筹码才能迎来泡沫阶段的超额收益,否则就是看啥啥贵,只能持币观望。我们用40年走完了发达国家200年的路,形成了一个广泛的社会共识,知识改变命运。整个70~90后都是这个共识的获益者,思维上也自然而然的路径依赖,认为下一代还仍然靠知识改变命运。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物质高度发达社会,由于70%以上的人口从事服务业,社会利益分配是高度碎片化的。比如顶级高校毕业生平均收入远远不如NFL球员,甚至低于Tiktok(抖音海外版)的游戏主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我们已知的绝大多数知识几乎都免费了。小智就上了吴恩达的机器学习课程,全程免费,而付费只针对考试,即想要获得这门课程学分认证的人。对于白嫖党来说,最大的投入就是时间成本。在一个任何人都能轻易获取知识的社会,知识转化能力要远远大于知识本身,也咱们上文说的“创新”。学了一样的知识,但转化成了比前人更牛x的应用,进而获得社会奖励。在我们70~90后还读大学的时候,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外部的环境已经改变了,那么“知识改变命运”这个共识自然也可能收益降低了。小伙伴就需要及时调整策略,变为“创新改变命运”,实现对知识本身的创新、对知识应用的创新。比如马斯克的SpaceX至少降低了50%航天发射成本,就是通过知识应用的创新。一块航天芯片造价100万美元以上,马斯克就换成3块民用芯片套个防辐射壳子,成本降低到数百美元;以前发射发动机坠入大气层烧毁了,马斯克就搞个发动机回收,最开始用的还采购毛子的发动机。SpaceX没有在航空科技知识上做创新,而是采取了应用创新,大幅降低成本,几乎制霸全球航天发射业。企业不但获得资本市场高度认可,马斯克本人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一小撮人。因此,双减最重要的是告诉全社会所有人,新的共识来了,创新才能改变命运!
教培行业中长期的投资机会
整个教培行业市场规模大致6000~7000亿元,比衣食住行的出行行业还大三倍。学科培训转型“非营利性”机构。小智反复讲的一句话,政策变动是投资行为最大的影响因子。跟政策对着干也许能够暂时获益,最终所有积累可能会付诸东流,即便能够成功转型也会是九死一生。政策制定绝对不是突发性的,一般都有较长筹备周期,不仅会调研行业了解真实情况,还可能会邀请相关龙头企业座谈。因此,企业大概率是能够了解到政策方向,及时断臂求生调整企业业务,做到趋利避害。投资者自然要比从业者更加耳聪目明,做到进得去、躲得开、拿得住。
首先,教培企业的收入规模将受到大幅影响,其课程排布必须要避开学校授课时间、5+2时间、假期时间,简单的计算下会影响教培企业至少40%~60%的排课量。在监管和课时减少的双重打击下,K9~K12业务受影响最大,而针对成人的培训基本不受影响。具体看看相关企业。K9~K12教育萎缩对不同企业业务收入直接影响,新东方-50%,好未来-80%,有道-40%以上。这些企业的股价跌去一半也是正常的。
其次,看教培企业的利润影响。教育行业近年来是典型的烧钱大战,小智就被电梯里面的各种教培广告每天轰炸。在严格的广告监管之下,各个企业获客成本会大幅提升,但广告烧钱军备竞赛将结束,总体广告支在下半年出会大幅下降。由于排课量大幅萎缩,预计教培行业至少有50%的从业人员出清,可能会在三季报产生高昂一次性补贴费用,所以各个教培类企业的三季报不会好看,利润下降幅度会高于收入。但是部分企业坚决的降本可能会带来经营数据上的意外。比如新东方就多次经历企业生死,对应危机的降本手段可能会更有经验。
尾声
大A资本在面对突发危机时候,表现出了慌不择路的一面。教培行业暴跌,结果跑去炒所谓的素质教育股票,钢琴行业的股票竟然都涨停了。在没有实际业绩的支撑之下,更像是借机炒作拉高出货,然后又是一地鸡毛。不过其逻辑还是有效的,可以聚焦在美术教育和体育教育的细分行业机会点,相关器材、运动场地运营是不错防守型赛道。
十四五重中之重是“硬科技”,有那么多相关的好企业可以长期持有,干嘛非要呆在监管飓风下的教培板块?除非你钱多了没处放,非要跟政策对着干。除了上文提到的账上现金储备不错的企业能转型“越冬”,其他的阿猫阿狗都是破产退市的命。在学科教培机构有预充值的家长们,尽快去退钱才是正事。
教育公平是原则,但不是目的。过度追求形式上的全民一致化教育本来就是不公平的,是牺牲了个体个性的。保护未成年人,把时间都还给孩子,让孩子去做培养创新能力。教育双减的背后是国家下的一盘大棋,每一个人,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未来是属于创新者的。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