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尼日利亚tiktok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吸食病毒的人为什么不得新冠,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尼日利亚tiktok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阻止垃圾短信(用幽默来回怼垃圾短信)
<body>
我很困惑。我不叫凯文,我也不是兽医,我也没有资格帮助这个人和他的小狗。当我几乎要打出“对不起,号码错了”的回复时,我才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试图让我确认我的号码的骗局。
我没有回复,但很多收到类似短信的人都回复了。有些人甚至通过编造荒诞的故事和发送滑稽的信息来回击发送垃圾短信的人。他们开始恶语相向,有时还会把对话的截图发到网上。
萨里大学(UniversityofSurrey)研究这一现象的社会学博士JackWhittaker说:垃圾短信越来越多,通过“引诱诈骗(scambaiting)”反击的人也越来越多(“引诱诈骗”指的是“假装陷入网络骗局以浪费犯罪者时间的行为”)。然而,专家们表示,回复短信只会让人收到更多的垃圾短信。
那些试图骗取收件人提供有价值信息的垃圾简讯,其实并不新鲜。最早的一些数字垃圾简讯是通过电子邮件连锁信发送的,其中最臭名昭著的是冒充尼日利亚王子的诈骗,声称需要收件人的帮助来存入一大笔钱。
智能手机的普及,使骗子们转而开始发短信了。2022年,垃圾短信变得更加个性化。他们经常模拟误导的信息,或用错误的名字来称呼接收者,再或者使用通用的打招呼方式(通常是“最近怎样?”或“今晚我很开心!”)来促使对方做出回应。
如果你最近收到过这样的信息,那么并非只有你是如此。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oloradoStateUniversity)专门研究网络犯罪和国际金融诈骗的J.MichaelSkiba教授说:“垃圾短信数量激增,令人难以置信。”他说,去年全球共发送了900亿条垃圾短信;在美国,从2021年1月到10月,共发送了470亿条垃圾短信,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55%。据垃圾邮件拦截公司RoboKiller称,仅在2020年,诈骗短信就在美国造成了8600万美元的损失。“人们总是被这些信息狂轰滥炸。”Skiba教授说道。
Skiba教授说,从骗子的角度来看,短信比电子邮件有几个优势——来自电话号码的提示比来自一个简单的电子邮件地址的提示能引起更少的怀疑,而且短信的随意性使得语法错误不那么明显。许多人也会有回复短信的冲动。Skiba教授说:“这是一种心理伎俩,因为你知道短信是错的,但它会激起你想要帮助对方的欲望,并说,‘你弄错电话号码了’。”
然而,另一端的人很可能是在呼叫中心与一群有组织的骗子合作,并希望你准确地说出这句话。一个简单的回复足以让骗子验证一个电话号码是真实的。这种回应会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可能会让你的手机收到更多的垃圾短信。最后,骗子希望至少核实你的号码,以便有可能把它卖给其他组织;获得你的个人信息是一种“甜蜜的奖励”。
“我100%建议你不要回复。”Skiba教授说。
但浏览Twitter、Reddit、Instagram和TikTok后发现,人们并没有采纳这一建议。相反,许多人正在与垃圾短信发送者打交道,并将他们的对话发布给全世界。
印第安纳波利斯(Indianapolis)的医学副教授GabrielBosslet决定用越来越古怪的回复来对付最近发垃圾短信的人。从2000年初开始,他就一直在做这种事,当时他已开始回复那些显然是尼日利亚王子骗局的神秘邮件。一旦发现自己在和骗子通信,Bosslet就进入了“喷子”模式,编造各种稀奇古怪的故事和人物——越离谱越好。
当被问及他进行这些对话的目的是什么时,Bosslet说,他只是想与陌生人建立联系并互动。他提到了WandaDench的例子——一位奶奶不小心给当时17岁的JamalHinton错发了一封感恩节晚餐邀请短信(本来是要给自己的孙子发),而这个错误已成为了一项甜蜜的年度传统(每年Hinton都会被Dench邀请到家共度佳节)。他说:“我知道这非常奇怪,但我对这种互动持开放态度。”
来自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作家JasonTanamor也开始回复垃圾短信。和Bosslet一样,他并没有试图改变任何人。“我只是想让他们说‘deeznuts’(一种谐音梗),因为这能让我发笑。”Tanamor说道。对他来说,与垃圾短信发送者聊天可能很有趣;如果他有时间,他会尽量让谈话持续下去。
Bosslet和Tanamor都没有意识到,回复垃圾短信可能会验证他们的号码,并让发送者可以将其出售给其他垃圾短信发送者——导致更多的垃圾短信。但他们都不在乎。对他们来说,回复一些稀奇古怪的笑话是一种娱乐。并且两人都对电话另一边的人表达了同情。
有另一些人则采取了更报复性的方法。萨里大学(UniversityofSurrey)的Whittaker说,有些人已经把引诱诈骗发挥到了极致,他们加入网上论坛,精心设计骗局来诱骗犯罪者。这可能很危险。他说:“引诱诈骗还可能(导致)侵入罪犯的电脑来作为一种公共娱乐形式。”这是有问题的,这可能会暴露人们的私人信息,而且这也是非法的,尽管引诱诈骗者可能声称这是道德制高点。
Whittaker提到了JimBrowning(一名youtube用户和软件工程师的化名),他用引诱诈骗的手段删除了与垃圾短信有关的呼叫中心的被盗文件。其他被Browning这样的人曝光的诈骗犯则采取了报复的方式,比如打击引诱诈骗者(伪造犯罪报告以呼叫执法机关)或引诱他们去危险的地方。
Whittaker说:“引诱诈骗的活动可能会变得相当激进。“而且,诈骗者很快就能掌握这些策略,所以浪费罪犯的时间实际上可以教会他们在浪费时间方面变得更明智。”
对于那些与骗子打交道的人来说,这是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只是作为一种对恼人的现代入侵的反抗,它可以是令人满意的。但这种反抗可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既要花费时间,也要承担在未来引发大量垃圾短信的风险,如果引诱诈骗者沦陷,那么这些短信可能会让他们面临财务或个人破产的风险。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TradeCommission)和消费者权益倡导者试图通过拒绝来电和努力在网络层面阻止垃圾短信的方式来反击,但垃圾短信发送者正在不断改进他们的战术,以绕过这些法律。这可能会让你觉得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处理这种令人沮丧的情况:开一个关于“deeznuts”的玩笑。
更令人担忧的是,现代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使得其中运行的应用程序也能随时收集你的个人信息和数据,并以此来向你推送大量的“广告信息”。
早在2014年,密码学家Zimmermann就开发过一款高度安全的智能手机——Blackphone。它运行着一个特殊版本的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阻止手机泄露有关你的任何数据。并且,这款手机还能够抵御黑客攻击和窥探等日常威胁。这种超私密智能手机(UltraprivateSmartphones)也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为2014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之一。
不过,现在的诈骗手段已经不单单是超私密智能手机能应付得了的,更多的还是需要用户自身随时随地提高警惕性。
参考资料: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2022/06/20/1054435/people-trolling-spam-texts/
https://www.guruin.cn/news/8962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technology/ultraprivate-smartphones/
吸食病毒的人为什么不得新冠
近期在国外社交平台上传播最迅速的谣言是:吸食可卡因会杀死新冠病毒。3月8日,法国社会团结与卫生部为此专门发布了一条辟谣推特,指明可卡因并不能预防新冠肺炎,并称这是“一种令人上瘾的药物,对人体有着严重的不良影响”。
早在上月初,推特上就有人发布相关谣言。一名经认证的尼日利亚音乐和娱乐开发商,BizzleOsikoya,在推特上发布了一张经ps后的新闻截图,声称可卡因会杀死新冠病毒。
至今,这条推文仍然存在,且已获得近6千个赞,3千多次转发。推特并没有为其用户发布任何警示信息。
推文配图经PS,内容不实
而除了可卡因外,还有谣言称饮用漂白剂可杀死新冠病毒。
今年一月,一名拥有十几万粉丝的视频制作网红,乔丹·萨瑟(JordanSather)在推特上发布谣言称,声称漂白剂里含有二氧化氯,能够杀死新冠病毒。是一种“神奇的矿物质溶液”,饮用后可有效治疗新冠肺炎。
他还声称,“为何去年我的每一个视频都要经过审查,是因为大制药公司不想让你知道这些”。
这条推文目前仍然存在,且已被转发两千次。
尽管早在去年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在其官网上发布警告,称饮用含二氧化氯的产品可能会导致“严重呕吐、腹泻、脱水、由急性肝衰竭而引起危及生命的低血压”等。但是每次只要有疫情爆发,这些谣言就会被重新兜售。
《华盛顿邮报》报道称,美国务院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月20日—2月10日期间,有多达200万条推文传播了有关新冠病毒的阴谋论或虚假信息。
而其中多数推文都与YouTube视频平台有关。这表明目前谣言已远远超出推特、脸书等传播范围。
为了帮助用户筛选准确信息,推特在上周末推出了一个“操纵内容”的新标签,在不实信息下边会显示这一标签。
但有人认为,这种方式仍然有问题,可能会让用户觉得,没有该标签的贴子信息都是准确的。
字节跳动旗下“海外版抖音”TikTok是最早明确打击造谣势力的社交平台。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在报道中将TikTok与推特的做法进行对比。
报道称,世界卫生组织(WHO)为此专门注册一个TikTok账号,向该平台上所有青少年用户提供最准确的信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WHO在TikTok上发布的有关如何正确佩戴口罩的视频,播放量已经超4000万。有关如何预防新冠肺炎的视频播放量已超3000万。
报道称,这说明通过社交平台传递真相是行得通的。
在被问及此事时,推特的发言人表示,“他们将继续扩展专用搜索提示功能,确保用户在搜索新冠病毒信息时,出现的内容都是可信的、权威的。推特一直在对这类信息进行监控,确保各类关键词,包括错误拼写的,均能生成正规来源的搜索提示”。
脸书CEO扎克伯格此前在3日曾表示,脸书正与国家卫生部以及其他组织合作,“帮助他们及时地、准确地发布有关新冠病毒的信息”。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尼日利亚tiktok和吸食病毒的人为什么不得新冠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