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如何反制tiktok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为什么芯片那么难制造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jpg)
为什么芯片那么难制造
芯片产业有其独特的内部结构和产业特征。芯片产业链分为五个子链,或者说芯片产业分为五大产业。
第一,设计。如何整合上亿条线,首先需要设计。全球芯片设计最大的公司是英国ARM,而美国EDA在设计软件方面占据垄断地位。最近芯片界最大的新闻就是美国的英伟达要向英国收购ARM,届时美国在芯片行业的垄断地位将更强。华为的海思有7纳米的设计能力。我曾经问过华为的副总裁董明,中国为什么不买?回答:中国永远没有机会收购美国和欧洲的这类公司。
第二,制造业,包括成品和半成品。半成品晶圆,高纯晶圆基本都被日本人垄断了。日本人可以把硅冶炼到90.9%其次是11.9%,然后做出来的晶圆才是最好的。众所周知,TSMC是这个行业最大的,中国SMIC目前是世界第五大。当然产量世界第五,芯片档次低,利润率不高,因为很多专利技术不在我们自己手里,被美国严格监管。
第三,封装测试。将芯片压在电路板上,并进行合格测试。因为芯片里的电路和触点太多,一个地方有误差,最后结果是相当大的误差,必须一个一个测试。包装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的。在这个行业,中国和世界差距并不大,甚至处于领先地位。
第四,设备。众所周知,最先进的EUV光刻机是荷兰的ASML,其他主要是美国的。在日本,三菱、索尼等公司主导着晶圆生产的设备。7纳米技术光刻机目前只有荷兰ASML能提供,价格超过1亿美元,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上海微电子已经可以生产28纳米芯片。
第五,辅助材料。包括光刻胶、掩膜、靶材、封装基板等。这些材料目前在国内还是瓶颈。
制造芯片如此困难,却又如此重要。其特点是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无论是民生、国防、工业、装备、航天等。,如果芯片出了问题,就说明人心出了问题。
芯片在国际上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但是进入门槛高,周期长,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动辄几百亿美元的投入,数万R&D人员的参与,基本上是国际上有限寡头之间的竞争,是跨越国界的国际市场竞争。
但由于其重要的战略价值,芯片的竞争不仅是市场竞争,更是国家竞争,甚至是国际贸易战中的有力武器,是限制和制裁竞争对手的重点行业。国家竞争和市场竞争有不同的竞争规则。
三。中美竞争背景下的筹码
中美贸易战以来,芯片成为热词,成为焦点。9月15日,迫于美国技术垄断的压力,TSMC正式停止为华为麒麟芯片代工。华为花了600万人民币从台湾省包产最后一批芯片,据说是华为所有高管筹集的钱。TSMC也照顾自己的同胞,给了华为力所能及的一切。但华为存储的芯片只够支撑2021年上半年的手机出货量。
最近,美国商务部宣布,SMIC将被列入美国的实体名单。SMIC刚刚在中国上市,融资超过500亿人民币。如果SMIC在上游设备和技术上出了问题,高性能芯片的生产就会出现变数,前景并不好。
在芯片领域,中国基本无法反制美国制裁,供需和技术极度不对称。英特尔、高通、苹果和微软都强烈依赖中国,但它们对中国的依赖较弱。就像现在TikTok的微信,如果美国想遏制,我们也无法反制,因为谷歌早就离开中国了,脸书也没来过中国。
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和美国的对华战略都把中国作为头号竞争对手,全面遏制中国是国策。芯片,非对称精确打击,对美国机会成本最低,对我伤害最大。以关税为目标的贸易战上升为以芯片为武器的技术战和产业战,华为成为受害者。继任者被扣,芯片被切,年底操作规程到期。美国商务部列出了300多家在华实体,其中华为拥有60多家。当然,美国害怕华为也是有原因的。信息技术革命主要是由美国通信公司发起的。华为是一家有通信行业基因的公司,不仅有移动终端,还有全球领先的5G技术。就像美苏的太空竞赛一样,在即将到来的数字时代和智能时代,如何争夺太空的主动权?芯片已经成为关键行业的关键环节。
美国不是单纯的反全球化;它想在全球化中“去中化”。虽然美国鹰派鼓励与中国彻底脱钩是痴人说梦,但科技脱钩早已实施。我该怎么办?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抢人,多付几倍。TSMC的保安人员防范着来自中国大陆的猎头公司。据说他们最终挖出了所有的保安。
7月底,任前往东南沿海的一些大学寻找人才,因为华为需要增加3万名工程师来充实其R&D团队。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才,芯片之战,人才之战。高端制造业的一个特点是与科教挂钩,其竞争也是各国教育和科技力量的竞争。中国的教育体制至今没有拿过什么诺贝尔奖,也就是说缺乏从0到1的颠覆性创新。华为的5G从何而来?是土耳其一个科学家的假设,最后被华为发现,变成了产品。先进技术首先由科学家承担,在实验室发明,最后由企业家和科学家产业化。中国的工业化正在快速追赶西方,中间必然会缺失很多东西和环节。由于基础研究差,底层软硬件都得靠别人,这是根本差距。
CPU芯片制造为什么那么难
芯片产业有其独特的内部结构和产业特征。芯片产业链分为五个子链,或者说芯片产业分为五大产业。第一,设计。如何整合上亿条线,首先需要设计。全球芯片设计最大的公司是英国ARM,而美国EDA在设计软件方面占据垄断地位。最近芯片界最大的新闻就是美国的英伟达要向英国收购ARM,届时美国在芯片行业的垄断地位将更强。华为的海思有7纳米的设计能力。我曾经问过华为的副总裁董明,中国为什么不买?回答:中国永远没有机会收购美国和欧洲的这类公司。第二,制造业,包括成品和半成品。半成品晶圆,高纯晶圆基本都被日本人垄断了。日本人可以把硅冶炼到90.9%其次是11.9%,然后做出来的晶圆才是最好的。众所周知,TSMC是这个行业最大的,中国SMIC目前是世界第五大。当然产量世界第五,芯片档次低,利润率不高,因为很多专利技术不在我们自己手里,被美国严格监管。第三,封装测试。将芯片压在电路板上,并进行合格测试。因为芯片里的电路和触点太多,一个地方有误差,最后结果是相当大的误差,必须一个一个测试。包装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的。在这个行业,中国和世界差距并不大,甚至处于领先地位。第四,设备。众所周知,最先进的EUV光刻机是荷兰的ASML,其他主要是美国的。在日本,三菱、索尼等公司主导着晶圆生产的设备。7纳米技术光刻机目前只有荷兰ASML能提供,价格超过1亿美元,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上海微电子已经可以生产28纳米芯片。第五,辅助材料。包括光刻胶、掩膜、靶材、封装基板等。这些材料目前在国内还是瓶颈。制造芯片如此困难,却又如此重要。其特点是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无论是民生、国防、工业、装备、航天等。,如果芯片出了问题,就说明人心出了问题。芯片在国际上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但是进入门槛高,周期长,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动辄几百亿美元的投入,数万R&D人员的参与,基本上是国际上有限寡头之间的竞争,是跨越国界的国际市场竞争。但由于其重要的战略价值,芯片的竞争不仅是市场竞争,更是国家竞争,甚至是国际贸易战中的有力武器,是限制和制裁竞争对手的重点行业。国家竞争和市场竞争有不同的竞争规则。三。中美竞争背景下的筹码中美贸易战以来,芯片成为热词,成为焦点。9月15日,迫于美国技术垄断的压力,TSMC正式停止为华为麒麟芯片代工。华为花了600万人民币从台湾省包产最后一批芯片,据说是华为所有高管筹集的钱。TSMC也照顾自己的同胞,给了华为力所能及的一切。但华为存储的芯片只够支撑2021年上半年的手机出货量。最近,美国商务部宣布,SMIC将被列入美国的实体名单。SMIC刚刚在中国上市,融资超过500亿人民币。如果SMIC在上游设备和技术上出了问题,高性能芯片的生产就会出现变数,前景并不好。在芯片领域,中国基本无法反制美国制裁,供需和技术极度不对称。英特尔、高通、苹果和微软都强烈依赖中国,但它们对中国的依赖较弱。就像现在TikTok的微信,如果美国想遏制,我们也无法反制,因为谷歌早就离开中国了,脸书也没来过中国。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和美国的对华战略都把中国作为头号竞争对手,全面遏制中国是国策。芯片,非对称精确打击,对美国机会成本最低,对我伤害最大。以关税为目标的贸易战上升为以芯片为武器的技术战和产业战,华为成为受害者。继任者被扣,芯片被切,年底操作规程到期。美国商务部列出了300多家在华实体,其中华为拥有60多家。当然,美国害怕华为也是有原因的。信息技术革命主要是由美国通信公司发起的。华为是一家有通信行业基因的公司,不仅有移动终端,还有全球领先的5G技术。就像美苏的太空竞赛一样,在即将到来的数字时代和智能时代,如何争夺太空的主动权?芯片已经成为关键行业的关键环节。美国不是单纯的反全球化;它想在全球化中“去中化”。虽然美国鹰派鼓励与中国彻底脱钩是痴人说梦,但科技脱钩早已实施。我该怎么办?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抢人,多付几倍。TSMC的保安人员防范着来自中国大陆的猎头公司。据说他们最终挖出了所有的保安。7月底,任前往东南沿海的一些大学寻找人才,因为华为需要增加3万名工程师来充实其R&D团队。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才,芯片之战,人才之战。高端制造业的一个特点是与科教挂钩,其竞争也是各国教育和科技力量的竞争。中国的教育体制至今没有拿过什么诺贝尔奖,也就是说缺乏从0到1的颠覆性创新。华为的5G从何而来?是土耳其一个科学家的假设,最后被华为发现,变成了产品。先进技术首先由科学家承担,在实验室发明,最后由企业家和科学家产业化。中国的工业化正在快速追赶西方,中间必然会缺失很多东西和环节。由于基础研究差,底层软硬件都得靠别人,这是根本差距。
为什么芯片难造
芯片产业有其独特的内部结构和产业特性。芯片产业链分为五个子链,或者说芯片产业分为五大行业。
第一,设计。数亿的线路如何集成在一起,首先需要设计。芯片设计全球最大的公司是英国ARM,而设计软件,美国EDA居于垄断地位。最近芯片产业最大的新闻是美国英伟达要从英国手里收购ARM,届时美国在芯片产业上将更加强势垄断。华为的海思,设计能力可以达到7纳米。我曾经问华为的副总董明,中国为什么不收购?回答:美欧此类公司,中国永远都不会有收购机会。
第二,制造,包括成品制作和半成品制作。半成品是晶圆,高纯度晶圆基本由日本人垄断,硅的冶炼,日本人可以冶炼到百分之九十点九后面十一个九,然后做成的晶圆是最好的。在晶圆的基础上再做芯片,大家知道这个行业台积电最大,中国的中芯国际目前是全球第五。当然只是产量全球第五,芯片等级较低,利润率也不高,因为许多专利技术不在自己手里,还受到美国严厉监管。
第三,封装测试。将芯片压缩到一个板子上,进行合格测试。因为芯片的线路和触点太多,一个地方有万分之零点几的差错,最终结果也是相当大的差错,所以必须逐个测试。封装测试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在这个行业,中国与国际差距不大,甚至处于领先地位。
第四,设备。生产芯片的设备大家都知道,最精密的EUV光刻机是荷兰ASML,其他主要是美国。生产晶圆的设备,在日本,主要是三菱、索尼等企业占优势。7纳米工艺光刻机目前只有荷兰ASML能够提供,售价1亿美元以上,有钱还不一定能买到。上海微电子已经能够生产制作28纳米芯片的设备。
第五,辅助材料。包括光刻胶、掩膜版、靶材、封装基板等等,这些材料目前国内仍是瓶颈。
芯片制造是如此之难,却又如此重要。它的特点就是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不管是民生、国防、工业、装备、航天等等,芯片出问题,就等于人的心脏出问题。
芯片又是一个全球充分竞争的行业,但进入的门槛高,周期长,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投资动辄数百亿美元,研发人员成千上万,基本是全球有限寡头间的竞争,是跨越国界的国际市场竞争。
但芯片的竞争,由于其重要的战略价值,不仅是市场竞争,它还是国家竞争,乃至成为国际贸易战的有力武器,成为竞争对手之间限制和制裁的重点产业。国家竞争与市场竞争有着不一样的竞争规则。
三、中美竞争背景下的芯片
中美贸易战以来,芯片成为热词,成为焦点。9月15日,迫于美国技术垄断压力,台积电正式停止为华为麒麟芯片代工。华为花了六百万人民币从台湾包机拉回了最后一批芯片,据说是全体华为高管们集资的钱,台积电也算照顾同胞,把能给的货都给了华为。但华为储存的芯片也只够支撑2021年半年的手机出货量。
最近美国商务部放话,中芯国际要上美国的实体名单。中芯国际在中国刚刚上市,募了500多亿人民币。如果说中芯国际在上游的设备和技术上出问题,高性能芯片生产将再生变数,前景不妙。
在芯片领域,中国基本上没法反制美方制裁,供求和技术极端非对称,英特尔、高通、苹果、微软,我们都是强依赖,而其对中国则是弱依赖。就和现在的抖音微信一样,美国要遏制,我们也是没法反制,因为谷歌早已离开中国,脸书压根就没到过中国。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和美国对华战略,都将中国作为头号竞争对手,全面遏制中国已是国策。芯片,非对称精准打击,对美机会成本最低,对我伤害最大。以关税为标的的贸易战,上升为以芯片为武器的科技战、产业战,华为成为牺牲品。接班人被羁押,芯片断供,操作程序年底到期,美国商务部对华300多家实体清单,华为独占60余家。当然,美国对华为恐惧也是有原因的,信息技术革命,主要是由美国的通信企业发起。华为是有通信产业基因的公司,不光是有移动终端,还有领先世界的5G技术。如同当年美苏之间的太空竞争,争夺太空主动权,即将到来的数字时代、智能时代,如何能争夺到主导权?芯片成为关键产业的关键环节。
美国并不是简单的反全球化,美国要在全球化中“去中化”。美国鹰派鼓动与中国全面脱钩虽是痴人说梦,但科技脱钩已经开始实施。怎么办?第一个想到的办法就是抢人,数倍的工资挖人。台积电的保安对来自中国大陆的猎头严防死守,据说最后把保安都挖来了。
任正非7月底在东南沿海一些高校去发现人才,因为华为需要增加三万名工程师充实研发队伍。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才,芯片之战,成为人才之战。高端制造业的一个特性就是与科学和教育连在一起,其竞争也是国家间教育和科学力量的角逐。中国教育系统至今一个诺奖都没有,也就是说,缺少从0到1的颠覆式创新。华为的5G是哪儿来的?是土耳其的一位科学家的假设,最后被华为发现并变成了产品。先进技术先由科学家假设、实验室发明,最后由企业家和科学家共同将其产业化。中国工业化快速追赶西方,中间势必缺失了很多东西,少了很多环节。由于基础研究差,导致了底层的硬件、软件都要依赖别人,这是根本差距。
应该说,我们还在追赶当中。只是国际环境变化,我们才提出内循环为主体,这是无奈之举和底线思维。提出发展新格局,并不意味者问题已经解决,而是为了应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做出必要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内循环为主体,内外循环互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1万亿国债会被冻结吗别忘了70年前,美国冻结我们8.05亿
最近这两年美国对中国的制裁是层出不穷,继华为中兴之后,TIKTOK和微信也被封禁了,不过相对于这些,还有一件事更让大家揪心,那就是我们还有高达1万亿的美元国债,这些国债会被冻结吗?
对于这个问题,网友分成了两派,有的人说美国越来越没底线,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另一部分认为美国不敢冻结我们的国债,否则就失去美元的信用和领导地位了。事实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70年前,美国政府还真的冻结了我们8.07亿美元的资产,而且冻结时间长达30年。不过啊,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老一辈领导人,那可不是好惹的,在这次冻结事件中,我们不但没有吃亏,反而赚了个大便宜,这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我们就聊一聊这段历史故事,同时探讨一下,美国究竟会不会冻结我们的国债?如果冻结,我们有没有什么反制措施?
这次美国冻结我们的资产,还要从朝鲜战争说起。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首尔被占领,几乎就在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介入战争,仁川登陆后,朝鲜半岛的局势急转直下,唇亡齿寒的道理中国人太懂了,中朝之间有超过1000公里的边境线,而且美国飞机直接轰炸了辽宁省丹东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势在必行了。1950年10月19日,先头部队38军,率先跨过鸭绿江。中美两国在战场上开始了正面对抗,这可是两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交手,即便在国民政府时期,美国都没有直接派军队参战,不过出于战略考虑,我们采用的是志愿军的名义,中美两国并没有宣战,美国为了不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也十分配合演出,默认了这一称号。并且严令飞机不得越过中朝边境。
但是在另一个战场,美国就对我们没这么客气了。1950年12月16日,美国政府颁布《冻结中朝资产条例》,对中国进行制裁,总的来说分成两个方面:
那么,美国总共冻结了我们多少钱呢?
这个是存在争议的,根据最早的统计是8.05亿美元,但后来,双方就这一问题进行谈判时,美国代表说实际上只冻结了4.017亿美元。原因是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反冻结措施,首先把一部分美元头寸转换成瑞士法郎、德国马克等非美元货币,存入瑞士银行,其次,动员海外机构抢救了部分物资和资金。但是中方代表对美国的这一套说法表示质疑,因为冻结不但涉及到政府账户,还有大量的个人,除此之外,还涉及到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所以具体的金额确实难以统计。
时间来到1979年,这一年,中美建交,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被重新拿到了谈判桌上,其中就包括朝鲜战争期间,中美互相冻结的资产。经过唇枪舌剑据理力争,美国政府于1979年10月1日宣布解冻中国的资产,根据后来的赔偿结果来看,美国人还是老老实实的还了我们8.05亿美元。
其实,和美国冻结我们的8.05亿美元相比,我们冻结的美国资产更为庞大,足足有19.69亿。而且从1950年冻结到1979年解冻,在这将近30年里,我们并没有付给美国人一毛钱利息,相当于白白用了20亿美元的建设资金。
估计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觉得奇怪,总是听说美国冻结他国资产,为什么我们能冻结美国20亿美元,而美国只冻结了我们8亿呢?
美国之所以只冻结了我们8亿美元,原因只有一个字,穷。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是典型的一穷二白,政府没有什么钱,1952年,我们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只有1.08亿美元,而个人就不用说了,吃饱饭都成问题,更不会跑到国外银行存钱了。但是这8亿美元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资金了。
接下来再说说我们是怎么冻结美国20亿资产的。
在美国宣布冻结中国资产后,1950年12月28日,中国政府发布《关于管制美国在华财产,冻结美国在华存款的命令》宣布管制和清查美国在华资产,冻结美国政府、公司及个人在中国的存款。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由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存在,列强在华可以享受特权,于是他们纷纷在中国设立公司,攫取巨额利益。新中国成立后,一部分外资撤离了中国,还有部分留了下来。其中英国公司最多有299家,美国第二,212家。这些公司把控着当时最先进,同时也是利润最高的工厂,比如电话公司、电报公司、轮船公司、码头仓库等。以上海电力公司为例,这是一家英国人倒手给美国人的公司,截止到被管制,资产已经高达5700万美元。美国人在中国的大量投资,在关键时候成为了我们制裁美国的武器。
所以当时的情形是,美国有大量的资产在中国,而中国由于一穷二白,损失相对较少。1979年中美建交之后,两国相继解冻了冻结的资产,这一遗留问题得到了解决。
但是这一历史事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特殊情况下,我们并不能排除美国冻结我们资产的可能性,而且类似的冻结事件如果再次发生,中国的损失将远远超过70年前。
第一、我们有大量的美元储备
截止到2020年8月末,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官网的显示,目前我国官方持有外汇总额为31646亿美元,不过虽然计价单位是美元,但我们的外汇并不全都是美元资产。具体有多少美国国债,我国外汇管理局的没有列出来,这个数据需要去美国财政部官网查,具体的数据1.074万亿美元。大约是我们外汇储备总资产的三分之一。
这1.074万亿美元是个什么概念呢?
2019年北京市的GDP是35371亿人民币,也就是说大概是北京两千多万人,两年不吃不喝创造出来的财富总和。而朝鲜战争时期,我们的外汇储备只有1亿美元,70年间翻了1万倍。都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可如今我们已经过了一贫如洗的阶段,但是大量的财富掌握在别人手里,这的确是让人担心的一件事。
第二、美国逆全球化策略
由于美元的世界货币属性,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把美元当储备货币,但是美国却不必储备他国货币,只是象征性的储备了欧元日元等货币,等值412亿美元。从这一点上看,中美是非常不对等的,在对华直接投资上,去年1月到10月,美国只有27亿美元,这和我们高达1万亿的美债储备比,简直是九牛一毛。而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搞逆全球化,号召美国企业回流,妄图孤立隔绝中国。其实全球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支柱,毕竟国家是国民利益的代表,如果想发动战争,难免会投鼠忌器。但是美国现在一意孤行,真的很难猜,接下来又会搞什么幺蛾子。
第三、美元为核心的货币体系和贸易结算体系暂时无法替代
如果美国冻结了我们的国债,损失的可不仅仅是这1万多亿美元的资产,更严重的是,人民币将被排除美元国际结算体系之外。美国之所以在全世界这么嚣张,不是罚款就是制裁,靠的就是美元的霸权地位。根据SWIFT公布的最新数据,美元在国际外汇储备和国际支付中的占比分别为60%和38.96%,而人民币只有2.02%和1.91%,二者还不是一个等级的。一旦被迫和美元强制分离,我们将面临经济波动、汇率不稳定、国际贸易结算困难等方面的问题。
不过虽然美国掌握着金融霸权,但也不是说随便就可以制裁别国的。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
首先,有没有正当的名义。
金融制裁需要国际社会的合作,需要有严谨的法律支撑的,严格的说这是需要联合国决议的,但是美国仗着自己的地位,把国内法律用到全世界,但无论如何,还算是有一定的法律约束,而不是听特朗普一个人的,比如《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反海外腐败法》等等,这些法律会有一定的适用条件,比如违反人权、武器扩散、洗钱等。
其次,美国政府的国际信用
诚然,美国是可以无端赖掉这1万亿的国债,但是如果师出无名。几乎就是宣告美国信用的破产,我们都知道美国金融运转的最核心之处就是国债,政府每年都是入不敷出,如今已经欠下了26万亿美元的天量债务,此外,各种金融衍生品也是以国债为基础,一旦国债信用出现问题,新发的国债没人买,手里有国债的会着急出手,金融帝国轰然倒塌,美元的地位也不复存在。
第三、动摇离岸美元市场,影响美国国内经济
一旦高达1万亿美元的国债被冻结,产生的能量将是几倍,甚至十倍。美元大概有30%以上的流通是在国外的,也就是离岸市场,发出去的货币就像泼出去的水,美国本土之外的美元,美联储是很难掌控的,而这部分泼出去的水又衍生出了多少金融产品,没人能算得清楚。中国高达3万亿美元的储备,已经连续十几年世界第一,占全世界外汇储备的30%,是第二名日本的两倍还多。中国是美国之外最重要的美元市场之一,美元是我们的软肋,也是我们的武器,我们完全有能力利用外汇储备动摇美元的价格和信誉,而华尔街的金融资本实际上就是空中楼阁,根本经不起美元和美债的大幅波动。
第四、造成大国之间直接对峙的局面
通过朝鲜战争,我们可以看到在大国之间发生矛盾时,双方都还是尽量克制,避免直接冲突,因为大家都知道,大国之间直接对抗后果实在太严重。那么,为什么说美国不会轻易冻结我们的国债呢?因为这是非常极端的方式,几乎就宣告了双方的敌对和战争。这一步棋,美国不敢轻易走,如果要走,我们必然强力反制,后果,那就只能发挥想象力了。
第一、制裁金融机构。
其中包括罚款、比如之前美国就因为洗钱问题对汇丰银行开了一张19亿美元的罚单。
第二、限制金融交易,冻结机构资产。
2014年美国制裁俄罗斯的时候,就限制了俄罗斯金融、能源行业的国际金融借款,当然美国也会对特定个人机构的资产进行冻结。
第三、排挤出国际结算体系。
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SWIFT系统了,2012年迫于美国的压力,SWIFT取消了伊朗30多家银行的会员资格,伊朗经济遭到重大打击,当年的石油出口下降了60%,货币雷亚尔也贬值了60%,伊朗回到了以物换物的时代,部分石油企业甚至只能用黄金来交易。这一招是非常狠的,起到的效果也明显,甚至完成了美国大兵没法完成的任务。所以,相比较冻结国债,用美元结算体系打击对手会更简单有效。
第四、冻结他国央行资产。
如果走到这一步说明制裁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但是冻结央行资产和美债违约其实是不一样的,美元和美债也不能划等号。严格意义上来讲,美债的信用要高于美元。这从发行机构上就可以看出来,美债是美国信用为背书的,美元是美联储印刷的,而美联储的性质是一家私营机构,自然和国家信用没法比。理论上说,只要美国还存在,美国国债就要一直有效。
所以,综合以上来看,美国国债违约的情况只有一个,那就是中美的直接敌对状态。但是为了守卫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我们要的不是十拿九稳,而是万无一失。
针对于可能被冻结的风险,我们从以下方面做出了应对:
第一、改善外汇储备的结构。降低美元的比例,增加欧元英镑黄金的储备。
第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国家信用。如果想摆脱美元压舱石的作用,就要把锚转移到我们国家的信用上来,同时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场景,在国际贸易和融资中多使用人民币。坚持金融和贸易对外开放。这是人民币走出去的先决条件。
第三、建立人民币跨境结算体系。如果不能打破美元体系一统江湖的局面,我们就要处处受制于人。而且现在很多国家也意识到,在美元之外建立其他结算体系的重要性,包括欧洲国家,也都在推进这一项目的进行。欧元的份额已经不小了,人民币也必须有一席之地,我们的经济体量和人口也是有这个实力的。
打破美元垄断,开辟人民币的舞台,这条路看起来很漫长,但70年前,那么黑的路都走过来了,今天我们还会怕吗?
文章分享结束,如何反制tiktok和为什么芯片那么难制造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