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tiktok法庭的问题,以及和为什么要制定法律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德普胜诉!他的女律师也火了

好莱坞影星JohnnyDepp和前妻AmberHeard的这场“世纪大战”终于尘埃落定!

Depp胜诉,陪审团肯定了他的三项诉讼请求,判定他获得共计1500万美元的赔偿。Heard反诉中的三项也有一项成立,那就是Depp的前律师AdamWaldman曾指责她对Depp设下骗局的言论构成了诽谤。

可真的是“电影源于生活,但远没有生活精彩”。这场人们本以为在2020年就已经进入尾声的离婚纠纷,却在2年后卷土重来。

就在6月1日宣判之前,这场大戏不停反转的紧凑节奏,热度简直丝毫不亚于任何一部热门电视剧。

那么,两人的“孽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来稍稍回顾一下。

01.

从恋爱到相恨

故事还要从2011年的电影《朗姆酒日记》(TheRumDiary)说起。虽然票房惨败,但这部电影却成功的将JohnnyDepp与AmberHeard聚在了一起。想当年,电影拍摄还未杀青,这位好莱坞浪子就公开宣称自己爱上了这位小自己22岁的年轻女演员。

很快,Depp与多年的女友、法国歌手兼演员VanessaParadise和平分手,并在2013年的平安夜与Amber订婚。2015年2月,曾以“不婚主义”自居的Depp再次加入已婚人士的行列,与Amber频繁共同出席各种活动,高调秀恩爱。

只可惜好景不长,距离二人结婚仅仅过去15个月后,Amber就以家暴为由提出了离婚。

但案件由于证据不足以及德普前任和朋友们的力挺,二人在2016年8月以Depp向AmberHeard支付700万美元的赡养费作为撤诉条件达成和解。

后来,借着“Metoo”运动的关注度,Amber迎来了事业上的小高潮。

就这样,几年过去了,当所有人都以为两人的旧账已经翻篇时,新一季的对簿公堂开始了。

从2018年《太阳日报》刊登的那篇由AmberHeard本人提供素材的关于Depp“打老婆”的文章开始,二人再次“互相伤害”。这篇报道导致Depp直接被《加勒比海盗6》开除。随后,JohnnyDepp起诉了AmberHeard,向其索赔5000万美元的长期名誉损失费。

就在看客们乱了分寸,不知如何站队的时候,一位新星登场了。她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本次案件中JohnnyDepp律师团中的主干将——CamilleVasquez。

02.

CamilleVasquez其人

在近日的庭审中,这位来自加利福尼亚的美女律师因其犀利的法庭风格和严谨缜密的职业素养吸粉无数,甚至让好事者开始磕起了其与Depp的“CP”。

那段CamilleVasquez与Amber的律师在法庭上互相盘问视频也在网上传播度甚广。时长仅有2分钟,却在TikTok上累积了千万点击量。

因Depp案件而格外引人关注的CamilleVasquez现年38岁,1984年出生于旧金山。父母分别来自古巴和哥伦比亚,这或许就解释了为什么她身上带着一股异域风情。

CamilleVasquez大学主修人文科学、传播学和政治学,以优异的成绩于2006年从南加州大学毕业。由于对法律有兴趣,她进入位于洛杉矶的西南法学院,4年后获得了法学学位。接下来的几年里,她加入了BrownRudnick事务所,如今已经是诉讼与仲裁组的合伙人。

事实上,CamilleVasquez被Depp团队选中作为辩护律师中的主干将绝非偶然,这与她超强的工作能力密不可分。

她原本就是处理原告方诽谤诉讼的专家,在合同纠纷、商业侵权等诸多方向都拥有充足经验。所在事务所是这样介绍她的:在高压时期提供有关媒体战略的建议,并且知道如何制定有效的策略来保护声誉。

2021年,CamilleVasquez被《BestLawyer》杂志评为“值得关注”的律师之一;2022年她赢得了备受瞩目的“美国最佳律师奖”。业务能力广受认可。

透过庭审,她直戳要害的提问方式让大家印象深刻。例如,她直接向AmberHeard发问:“在JohnnyDepp的帮助下你才获得了《海王》中的那个角色,不是吗?”甚至直言:“Amber痴迷于公众形象,多年来一直在这个角色中生活呼吸。”

深谙社交媒体运用之道的Vasquez在庭审尚未终结时,就已经帮助Depp在舆论上赢下了关键一步,怪不得RadarOnline会把她称为“法律届的斗牛犬”呢。

03.

律政佳人的时髦经

相信大家都已经注意到,垂肩卷发、细高跟鞋以及精简利落的西装是CamilleVasquez的标志性穿搭,让她每一露面都看起来极富经验且微微带有“攻击性”。

法庭上,Vasquez慷慨陈词,通过一系列“合理”的质疑为Depp扭转乾坤,网络上甚至还出现了支持他的周边产品。另外一方面,出色的工作能力配上得体言谈举止和造型,也让Vasquez本人圈粉无数,在网络上搜索量暴增,Depp的粉丝甚至希望如此优秀的Vasquez能成为Depp未来的伴侣。

此前的最后一次庭审上,Vasquez以纯白收腰套裙从容应战,保持着一贯的优雅。

法庭上气场全开,私下里的CamilleVasquez也和大家一样,有时候会自拍、喜欢穿舒服的衣服去户外散步。我们看到她甜甜的笑容,也看到她对生活的热爱。

可是啊,女性的美丽总是被当成受攻击的靶子,这次仍不例外。

CamilleVasquez对于Depp案件的尽职尽责与其在庭间的互动也引来了一些无端的猜疑。当面对记者“你在和JohnnyDepp约会吗?”的故意发问,Vasquez只回以礼貌性的微笑。果然,认真冲事业的女性都自带流言屏蔽系统。

当然,也有反对的声音。有人说Vasquez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单枪匹马地让女权主义倒退了50年;也有人认为她如此积极地为Depp辩护是站在了反对性虐待的对立面。

立场不同、观点不一样,这无可厚非。正是因为多角度视角的存在,才让真相有了浮出水面的可能。

无论如何,这位身着时髦西装的敬业律师已经成功俘获了JohnnyDepp支持者的心。他们亲切地称Vasquez为“女王”。

时至今日,我们仍免不了会听到看到那些对女性充满不公的事件。在非常多领域里,女性也依旧没有取得和男性平等的地位。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通过法律,捍卫自己的权利。

回到开篇,这场让CamilleVasquez名声大振的诽谤案。如今宣判已经落定,希望JohnnyDepp和AmberHeard这对旧日伴侣可以早日开启新篇章。毕竟,对于“看客”我们来说,相较于明星私生活与互相泼脏水,我们还是更期待看到他们精彩的影视作品啊。

编辑:Sugar

美术:罗兰

字节跳动正式起诉特朗普政府,起诉一国政府胜诉的可能高吗

人们都说忍无可忍就无需再忍,在长时间的打压之下,字节跳动终于正式宣布起诉特朗普政府了,在美国当地时间8月24日(北京时间8月25日)提起诉讼。起诉缘由自然是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TikTok被特朗普政府颁布禁令一事。只是很多人心中会有疑惑,起诉一国政府胜诉的可能高吗?

一、封杀中国APP

TikTok过去一年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下载量超过20亿。来自SensorTower的数据显示,2020年6月,TikTok是全世界被下载最多的非游戏类App。2020年第一、二季度,TikTok在美国的下载量远超Facebook、Instagram、YouTube。

由于字节跳动的中国血统,TikTok在美国不断受到“影响国家安全”的调查与质疑。今年8月,美国总统特朗普连续两次发布行政命令,以“国家安全”为由,封杀字节跳动。8月6日特朗普发布总统行政命令,受美国司法管辖的任何人或企业与TikTok母公司的任何交易,都将在45天后被禁止。

二、从目前看来,胜算率不太大

字节跳动起诉特朗普政府,并不是中国企业在近两年第1次起诉美国政府,2019年3月7日,华为以美国政府竞争其在美开展业务对美国政府发起诉讼,却在2020年2月18日被联邦法官驳回。2019年对美国联邦发起诉讼,如今还等待着法院的裁决。所以从目前字节跳动起诉特朗普政府来看,美国法院要么选择驳回,要么选择拖着时间。

个人认为,美国法院很有可能会选择拖着时间,把时间拖过45天,在45天之后,事情如果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就会拖到总统选举的时候,等到新任总统上台由新任总统根据自己的施政纲领再作出相关的决定,如果信任总统,依然还是特朗普,那么这个诉讼就会被法院驳回,字节跳动就没有太多的余地可以选择。

虽然在此之前有过中国企业,起诉美国政府获得成功的事例,如1981年,中国人民保险起诉美国政府。原因是美国核潜艇意外撞击日本货轮导致中国货物损坏。2002年4月10日,一家生产汽车安全玻璃的中国企业将美国商务部告上了法庭,要求其撤销此前作出向福耀集团出口到美国的汽车维修用前风挡征收11.8%的反倾销税的裁定。字节跳动无法像福耀集团那样证明自己的销售价格合理,也不可能像中国人保那样在国内拥有立法的方式去面对国际法律。

至于,2012年的三一重工收购美国风电项目事件和这次事件也不相同,三一重工与美国政府达成和解,将四个风电项目转让给第三方,美国政府则认定其在美国进行的其他风电项目收购交易不涉及国家安全问题。

三、意义在诉讼之外

既然胜算不大,为什么又会选择诉讼?毕竟诉讼又要浪费时间,并且还要支付一笔不菲的律师费,这场这场官司的意义在诉讼之外,首先拿取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表明企业认为你这制定的规则不清楚,属于含糊不清,因为美国政府的政令变来变去,却始终没有出具任何能够支持TikTok对美国国家安全存在威胁的证据。提起法律诉讼,也是表明中国企业不会再像过去那样软弱。

字节跳动还有1500名美国员工,如果字节跳动被美国政府封杀,就必然会导致这1500名员工的失业,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已经有美国员工针对这起事件提起了针对美国的诉讼。

为什么要制定法律

法律是智慧的,学习法律不仅能让我们深刻的理解社会原理,同时还让我们多一个看待日常生活的视角。本文旨在阐述法律的基本模型,从而帮助你更好的阅读其他优秀的法律著作。

本文皆是个人观点,不涉及专业的词汇或者具体的条文分析,大家可以轻松阅读,也欢迎指出我的偏见与误解。

01起源篇

前段时间『唐山打人案』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打人者对法律的无视引起了大众的愤怒,随后国家机关也将犯人全部抓获。我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恨不得将这帮人千刀万剐!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都逐渐将注意力放到审判结果上。在审判结果出来之前,每个人都会用内心的那杆秤来衡量审判力度。这杆秤通常是我们内心的道德标准。

然而道德标准是千人千面的,针对同一案件的嫌疑人,有人觉得要判无期,有人觉得要判10年。因此道德不能作为判罚的标准。或者说,至少得统一大家的道德标准。

除非你能给全世界的人洗脑,否则统一道德标准是不可能的事。其实道德是一种很高的标准,否则孔子也不会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通常会用道德去要求别人如何,但落到自己身上,便不断放低道德标准。所以道德最大的作用是约束自己,而不是约束别人。

那什么能同时约束别人与自己呢?答案是法律。既然道德只能要求自己,不能要求别人,那何不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道德标准来共同遵守呢?罗翔老师总说的『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标准』就是这个意思。

可我们为什么要自己制定规则来约束自己呢?这要从人类的本性出发。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在社会中发生的,因此都渴望有个稳定的社会让自己生活。而什么样的社会能稳定呢?这点人类还是有共识的,那就是公平、正义的社会是稳定的。法律是人们心中对正义社会的映射。通过法律约束社会中的人、企业、机构与政府,从而实现公平与正义,让每个人都能拥有追求自由、幸福的权力。

02权力篇

法律的使命有很多,其中限制权力是它必须完成的使命。

前面说过法律是我们对正义和公平追求的产物,如果想要实现公平,那就要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来限制强势方,帮助弱势方。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各种不平等的对峙,例如『唐山打人案』的多人群殴单人,大型企业对员工进行裁员,地方政府利用职权刁难百姓。为了帮助弱势方,法律必须要限制强势方的权力。

社会中的强势方可以简要分成三种类型:群体、企业组织及政府。例如社会的残障群体是一个很大的弱势群体,所以我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了盲人持有效证件可以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你不能说为什么盲人可以免费坐车,我就必须得付费。因为相对乘坐公共交通这件事,你是强势方,而盲人是弱势方。你上车的时候能第一时间冲向空位并舒服的坐到下车,但盲人却无法享受这些。因此国家制定法律给予盲人免费乘坐的权力,从而实现乘坐公共交通的公平。

说完群体,我们再来说说政府。我们肯定经常听到国外起诉政府的新闻,例如2020年tiktok起诉美国政府对其交易的限制;2019年华为起诉美国政府对5G技术相关销售的限制。无论对企业还是个人,政府都是非常强势的一方,因此法律也必须要对其进行限制。

我国也有相关法律来限制政府权力,我国的《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相关行政机构如果侵犯了我们合法权益,我们是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当然现实中我们很少这么做,一是这么做成本太高了,很多人觉得不值得。二是中国的法治环境还有待提升,有些法律虽然制订了,但执行却是困难重重。

03立法篇

法律可以用来限制强势方,但法律在限制的过程中它本身又成为了强势方,那又有谁来限制法律呢?

希腊神话中正义女神忒弥斯用左手的天秤来衡量世间所有不公正的事,那又有谁能保证天秤本身是没问题的呢?比如有人有偷偷在称的左边放了块磁铁,天秤每次衡量不公之事时都会偏向左边,这样世间所有的公正都不存在了。

现实中法律有权将违法的人、企业或者机构进行规定的处罚,而被处罚的对象却无法反抗法律,这是一种很不平等的关系。如果法律不受到限制,可以朝令夕改,那法律便失去了权威,自然也起不到约束的作用。因此法律本身也需要受到法律限制。

这里会有个矛盾,就是限制法律的法律,又由谁来限制呢?这也是一个不断逼近正义的过程。要解决这个问题,现实中是这样处理的。

1)首先所有法律的制定都不能违背宪法。宪法是万法之母,是这个国家成立的共识。什么是共识呢?我理解的是社会求同存异中的同,也就是国家大部分人认可并拥有的价值观。在美国,《独立宣言》阐述的人人生而平等,都能拥有追求自由幸福的权力,就是那个时代的共识,因而成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后续根据这个共识制订了第一版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宪法,用来限制政府、立法机构和审判机构。这也为后来所有的法律发生及执行打下了基础。

在中国,宪法中明确写到我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所有的生产资料都归无产阶级。这是那个时代大家的共识,因而成立了新中国。所以宪法的意义非凡,它是国家大多数意志的体现,如果所有后续的法律都不能违背宪法,那么后续的法律自然也受到了限制。

2)其次是所有的法律的诞生与修改都要遵守宪法中规定的立法流程,包括宪法本身的修改。在我国宪法和美国宪法中都明确规定了立法的机构及修改宪法的机构。我国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监督宪法、修改宪法及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的权限,并且也规定了宪法的修改需要满足的条件。由于篇幅原因宪法没法对所有法律的制定和修改进行完善的规定,后续我国也出台了《立法法》来规范立法流程,但《立法法》本身也是依照宪法制定的。

3)最后是法律不能脱离社会本身。当法律在不违背宪法,并按照立法流程被制定出来后,它就一定是合理的吗?答案是不一定,因为法律具有滞后性。怎么解释滞后性呢?因为法律被制定的时候是被当前时代制约的,虽然立法者在制定的时候尽可能去洞察社会的底层逻辑,但是科技、环境、文化、灾害都会改变社会形态。一旦社会形态改变,社会的底层逻辑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原来的法律可能就并不适用。

例如美国早期禁止异族通婚的法律,在反种族歧视的社会背景下便不适用,因此在20世纪便完全废除了。还有新中国成立的早期,在全民皆兵的时代背景下,法律是允许个人持枪的。后来随着国家的强大与社会内部稳定,公民持枪也逐渐变的弊大于利,因此便立法禁止个人持枪。

法律起源于大众对社会正义的渴望,自然是服务于社会,不能脱离社会。如果某个法律受到了社会剧烈的反对,或者被大多数人视为空文,那么立法者就应该反思是法律已经脱离社会本身。

04审判篇

前面我们说了很多关于法律制定的原则,但是我们还没说过法律是如何生效。你也许会想,审判这件事还不简单吗?如果某个人违法了,去查下他违反了哪条法律,然后按法律描述的惩处方式进行判罚就行了。

如果真这么想,只能说你还太年轻了。如果审判这么简单,那法庭上的律师、法官或者陪审团存在的价值在哪儿呢?同时法律也不至于有如此高的门槛,让大多数人望而生畏了。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审判这件事。

我们高中数学学了很多的知识点,在考试的时候出题人会根据知识点构造对应的题型,并且会在题型上加一些无关紧要的场景,比如说永远会漏水的木桶,或不断上下人的公交车。然后我们思考需要用哪些学过的知识点来解这道题。这里的逻辑是先有的知识点,再出的题,最后附带构造下场景。而法律正好相反,是先有的场景,再出的题,最后才是构造知识点。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现实中存在各种问题且不断出现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非常复杂的。我们人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提前构造好知识点,也就是制定法律。但我们用大脚趾也想得到,法律是没法穷举现实所有场景的,但审判恰恰就是用之前制定的法律来解决当下新出现的问题。因此没人可以保证现有的法律一定能做出最接近真相的解法。

那我们该如何得到题目的最优解呢?或者说我们该如何了解事件的真相并进行最公正的审判?

我有一部非常喜欢的日剧,叫《胜利即正义》,是你们的老婆新垣结衣和雅人叔拍的,我看了不下于3遍。每一集都是一个独立的案子,每集开篇通常会出现一个看起来『邪恶的被告』找到雅人叔来求助,希望让他帮忙打赢这场『不正义』的官司,雅人叔会因为高额的律师费毫不犹豫的接下这件案子。这时新垣结衣会异常气愤,因为她心中律师应该帮助正义的一方来打官司!但迫于负债的压力新垣结衣还是会跟进案子。

剧集里的案子一般会在法庭上进行多次对辩,随着辩论次数的增加,反转与真相也渐渐浮出水面。通常最后都会发现『邪恶的被告』其实心地善良,他做的事都不是为了自己。而看起来『正义的一方』很多时候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别人告上法庭,并且会披上一层善良、弱势的外衣。

所以如果想追求真相,就只能像《胜利即正义》中一样:走流程,走繁琐、复杂、不断辩论的流程。现实中由于案件会跨越大量的时间与空间,且人会偏向掩盖不利于自己的事实,导致真相很难被完全发现。现实世界中,如果是英美法系,想要给一个人判刑是需要走下面流程的。

当嫌疑人出现后,如果检察院想要对其发起诉讼,是需要经过陪审团同意的。这个陪审团叫『大陪审团』,通常由20人左右构成,只有他们投票同意对嫌疑人发起诉讼,检察院才能将这个人告上法庭,开始走法院流程。

当流程走完后,如果法官想要对嫌疑人进行判罚,也是需要陪审团同意的。这个陪审团叫『小陪审团』,通常由12个人左右构成。这里需要注意,是否有罪和实行判罚在法律上是两件事,只有小陪审团有权决定嫌疑人是否有罪,而法官只能在小陪审团宣告有罪后再进行具体的判罚。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里的法官和我们认知的法官不一样?好像法官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权力,诉讼请求不是他提的,嫌疑人是否罪不是他定的,法官能做的只是走完流程并做了有罪宣判后,去决定具体的判罚程度。这其中陪审团看起来权力反而大些,陪审团有权否决检察院的起诉,甚至能直接决定嫌疑人是否有罪。而陪审团都来自于普通的、非法律专业人士,并且是随机挑选的。

陪审团制度是被写入美国宪法的,这是由于当时人们的共识。一是大家相信检察院与法院的权力只有被限制服务大众,二是大家认为案件不仅要从专业的法律人士角度看待,也要从普通人的角度去看待。因为人都是都局限性的,只有通过多方视角的审视,才有可能不断逼近真相。

中国曾经也想实施陪审团程序,但限于特有的文化及环境,后来还是没有在全国推行。事实上美国推行的了陪审团制度是有很深厚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共识的,如果想在一片全新的土壤中推进陪审团制度是很难的一件事。日本在19世纪也推行过陪审团制度,碍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太成熟,所以也逐渐废除。直到2009年日本才重新推行陪审团制度,并持续至今。

现实中为了尽可能还原真相,流程是非常复杂、繁琐的,这也是大多数人诟病打一场官司为何如此麻烦,又为何如此漫长。但这些程序是正义的守护者,人的局限性在程序中尽可能被减少,从而不断接近真相。当然,最终的真相除了当事人谁也无法得知,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只要在法庭上获得胜利,审判的结果就是真相,也就是雅人叔所说的《胜利即正义》!

05尾篇

很感谢你有耐心读到这,前面章节叙述了我对法律的理解,由于文章篇幅有限,很多细节我没有展开讲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阅读相关书籍、文献。文末我会附上我看的相关书单。

最后我做个总结吧。

如果说法律是个杆称,那保持平衡就是它的使命。法律的制定者需要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差异,从而制定出能落地的法律;法律的审判者需要平衡理智与道德的比例,从而做出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判决;法律的条文需要平衡保守与变革的尺度,从而在保证法律权威的同时,也能适应当代社会。

在了解很多法律相关的历史、书籍之后,我对我国法治的进程感到了明显的落后。具体落后在两个点:一是权力没有被充分的限制,二是民众的法律意识淡泊。这两者是紧密关联的,当民众不断觉醒,当每个人都认为权力需要被钉在法律的十字架上时,才能滋生限制权力的土壤。我相信那时我们会变成理想中的法治国家,每个人都拥有追求自由、幸福的权力。

字节跳动正式起诉美国总统特朗普,你认为结果会怎样

自节跳动正式起诉美国总统和美国政府,结果会怎么样?只能说这条路不好走,特朗普政府是有史以来最不讲道理的一届当局政府。国际组织都可以随便退出,国际法庭都同样被制裁。

况且,之前那些打赢了官司的中国公司,说是打赢了,但实际上还是输,最终的大赢家还是美国。

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第一道行政命令,是在2020年8月6日。其以TikTok“影响国家安全”为由,要求在在45天内,禁止掉任何受美司法管辖的任何人和任何企业与TikTok母公司的任何交易。也就是说,在45天内,至9月15日,TikTok在美业务就会被全面封禁。

另外,在8月14日,特朗普再颁布一则行政命令,要求字节跳动必须在90天之内出售或剥离该公司在美国的TikTok业务。也就是说,在今年11月份,TikTok在美业务就会被强制出售或者剥离。

特朗普以“国家安全”为由,连续两次颁布行政命令,封杀字节跳动,逼迫其以低价出售该公司在美国的TikTok业务。无疑是行政越权的流氓做法。导致字节跳动公司在美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然而,你明知道他是流氓做法,却也拿他没办法。

此前,TikTok在美国拥有超过1亿用户,有超过1500名员工,还有数千家合作伙伴。如果关停TikTok在美业务,按照此前传闻200–500亿美元出售,字节跳动将至少损失超过2千亿元。

目前,确实有许多公司有意竞购,比如微软、推特、甲骨文、谷歌等公司均有意竞购。但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很难达成各方均能接受的处理方式。一旦到达禁令截止时间,美国政府将可以强制关停或者剥离TikTok美国业务。

因此,这一次,字节跳动在美国,面临的是生死考验局面。最后的挣扎,可能也只能期待奇迹的出现。

目前,字节跳动对特朗普颁布的第一道行政令提出了诉讼。指责美国政府罔顾事实,不遵循正当法律程序,甚至试图强行介入商业公司谈判。不过,尽管他们对特朗普提出了诉讼,但在诉讼的同时,仍然做了最坏的打算。

字节跳动正在积极联系海外银行和信投机构,开始准备“关停预案”,以确保TikTok在美国被封禁后,在美员工也能继续获得报酬。

好了,关于tiktok法庭和为什么要制定法律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点赞(388) 打赏
Tiktok咨询
TikTok卖家交流群
跨境卖家专属社群
专家咨询
跨境卖家资讯群
集结行业大咖卖家,助力品牌出海,赶紧加入!
入群福利:
领取最新跨境行业研报+跨境工具导航包